研习单元特色,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

2022-02-23 06:41熊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堰河研习阿Q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通过涵盖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等体裁的现当代文学中部分优秀作品,以体现现当代文学的伟大成就。而所选择的现当代文学,由于其所处于的年代以及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备一定的文学特色。在鲜明的文学特色之下,现当代的文学不仅反映出各个作者在其时代浪潮下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个性色彩,以及在这样的个性色彩之下闪耀的人性之光,同时也反映出现当代文学对于历史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能够深刻撼动人类内心的巨大能量,简单文字之下的连锁效应是许多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是作者基于时代背景下的觉悟,是对同时代下人类的警醒,这样的境界所付出的代价是悲恸的、巨大的,但是他们选择利用文字来使沉睡的人们醒悟,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自始至终都值得人们去认真反复的阅读,因为其中所包涵的精神及思想品质,不仅处于社会之林的高处,也处于世界高度的巅峰。

一、利用作者的惯性表达,猜测作品的文本用意,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中学生从对鲁迅众多的作品的听闻中便会对鲁迅的作品有所知晓,鲁迅的作品时而感情真挚饱满,时而犀利讽刺,时而鲜明形象,灵动华美,鲁迅作品的风格多面,但是风格却自成一派,獨立而又鲜明。本单元中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虽然只是节选,但是就小说而言,最重要的是基于小说之上理解其主旨,发现作者在背后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基于此,通过对鲁迅作品表达风格的了解进行惯性思考,假设学生没有看过《阿Q正传》,结合小说三要素进行对文本用意的猜测,而在小说中,人物、情节以及环境是表达主旨最关键的要素,为了理解文章主旨,可以从《阿Q正传》的标题中可以了解鲁迅笔下的主人公阿Q,其身份是一个一贫如洗、无家无业的流浪雇农,同时结合作品主要环境,从其大背景(一般情况下开头会交代)了解为辛亥革命,以及课文具体的情节《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来进行对文本主旨的猜测。

因此,结合阿Q形象,首先通过从具体情节的文本中对阿Q形象的描述进行分析,阿Q自尊、自负、欺软怕硬、自欺欺人又自轻自贱,从正常的角度结合其性格来看此人,阿Q应该是一个极其负能量之人,但是却可以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让自己得以在这个世界上苟活下去,是一种叫做“精神胜利法”的东西在作祟,这不仅是阿Q在面对任何事情下的共性,也是其身上最典型的特征。而鲁迅一向是批判和讽刺为主的写作习惯,阿Q多是被鲁迅借助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大环境下某一特定事实的对象。再通过对《阿Q正传》中其他主要人物的了解可以发现,除却阿Q,还有赵老太爷、假洋鬼子和赵秀才、吴妈和小D,分析其相对阶层,是压迫阿Q的强权阶层、社会中的典型人物——读书人、与阿Q相同阶层以及低于阿Q的阶层,从这个层面分析,从阿Q来反映的对象应当是更加普遍的群体,是大多数的群体,从而得出鲁迅笔下反映的当下的国民特点,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反映其自身的一种劣性。

二、通过文本的情感倾向,感知作品的表达主题,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谈及文本的情感倾向,想必一定与文本中表达感情的词语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典型载体,通过体裁,便可以发现其中多以抒情为主,而抒发感情或正面或负面,只是表达的情感以什么元素为主,需要作者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探究来进行考量,从而通过准确的词语来进行对情感的表达,完成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而高中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的诗歌为《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再别康桥》,通过标题可以发现《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通过对大堰河,其作为地主家儿子的保姆,而基于诗歌文本内容的部分词语可以发现,作者写大堰河,是为了怀念及回忆他的保姆,通过怀念及回忆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偏向于对大堰河作为他的保姆的赞美,也有在怀念中表达对他的感激,但是同时大堰河作为他的保姆,基于那个大背景的时代下,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象征,而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因此,作者艾青除了表达对大堰河作为保姆的怀念与赞美之外,也表达了对同为大堰河一样身份与地位的旧时代广大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反过来也是对世道不公的一种深深地痛恨。

因此,文本的情感倾向多为通过主要对象的描述来进行表达,但是在进行表达主题的认知时,需要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对基于大背景下表述对象背后所包涵的深层内涵进行象征性地探索,来扩大其主题思想,以宏观的视角、以正反的视角来进行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从而达到对作品写作目的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在掌握这样的方式之下,需要积极积累词汇,情感倾向的词汇多为形容词,通过词汇的积累才可以以准确的词语来精确表达作者的情感,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通晓文本的手法运用,探索作品的内容意图,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以及贾平凹《秦腔》作为散文,从其体裁来看,作品的思想内涵多与大环境有关,或自然或社会或国家,但是这两种散文,却以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其思想主旨,前者以一种诗的意境来撰写内容,后者以独特的地方语言来进行散文的表达,其中的写作手法也是十分鲜明与生动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写作手法,多以通过诗一样的表达来创造一种氛围与意境,李广田曾对冯至的散文做出过很高的评价:“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等。从诸多评价可以发现,冯至不仅抒情了得,其创作手法也是别具一格的,李广田的评价已然给出了答案。通过全文的内容来看,以写景为主,而诗以写景抒情,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得出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多以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对于景物的热爱,然后从题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消逝”来进行探索,作者更有可能是表达的对景物代表下的大自然的珍惜与热爱,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美景的留念。

因此,通晓文本写作手法的运用,探索作品内容意图是帮助中学生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一种途径,但是中学生还是需要加强对文本写作手法的探索来了解作品的内容意图,加强自身对于文本思想内涵及主旨的理解,从而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掌握,只是基于泛读之下的一种快速猜测文本主旨的方式,中学生仍然有必要对文本进行细细的探究从而对这个文本有所掌握及了解,于细微处见真情,在真情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发现与探索。

四、转换作者的写作视角,发现作品的写作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戏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以舞台表演为主,是一种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表演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其中“演员”是最重要的元素,演员通过角色扮演来达到对整个故事的演绎及诠释。整个戏剧的情节通过开端、发展到高潮最后结束。而老舍的《茶馆》作为一部经典戏剧,其中通过将大社会进行转换的方式将其缩小到一个茶馆内,通过人物之间的动作、对话等来反映人生百态。其中使用了转换作者写作视角的方法来进行作品的理解,《茶馆》的写作目的是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是一些作品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这些作品背后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从而在社会中获得赞许和赞誉的原因。不仅仅如此,《茶馆》本身所赋予人物以鲜活生命及灵魂的写法,也许让许多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此的视角转换,也正是帮助众人发现《茶馆》写作目的的理由及原因,而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也不攻自破,其反应的是众人社会下的人生百态,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生活的艰苦和辛酸。因此,通过转换作者写作视角,发现作品写作目的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多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茶馆》的成功更多地映射了以《茶馆》为写作蓝本下,戏剧表演的多层次还原,观众以观众的视角进行《茶馆》的观看、演员以演员的视角进行《茶馆》的演绎的过程,也是帮助人们去理解与发现《茶馆》更多侧面下所表达的内涵。通过演员自身对于《茶馆》中人物的理解,进行原型的演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型的拓展,才可以帮助观众更多地发现人物在当时背景下的一面以及现代社会中所可能展现的不一样的一面,他们的命运不仅与故事紧密结合,也与时代紧紧相连,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去发现老舍《茶馆》戏剧背后所展现的不同一面,去发现社会的阳光下灰色的一面,去正反思考问题,去辩证理解问题。

对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不仅是基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也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阅读兴趣方面起着一定的意义及作用,更有助于促进语文学科建设,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韦倩.“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2]彭子旋.高中语文“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3]徐英卓.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4]溫儒敏.“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20(08):4-12.

[5]温儒敏.“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20(08):4-12.

[6]肖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

熊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堰河研习阿Q
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阿Q和老A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