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稳增长基建投资发力

2022-02-23 04:53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发力建筑业

张学庆

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将从2021年下半年的同比下跌6%左右转为增长4%或更高。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

基建投资又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以确保稳投资、稳增长目标如期实现。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财政部、发改委和银保监会相继表态支持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

温和放松

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实际执行比预算偏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速度及财政放款和支出缓慢,项目审批延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管控偏严,因此自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基建投资同比下跌。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2022年,考虑到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政府将“稳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继2021年收缩逾3%之后,瑞银预计2022年增广财政赤字率可能扩大0.5%左右(占GDP比重)。得益于此,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将从2021年下半年的同比下跌6%左右转为增长4%或更高。

汪涛表示,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性住房、电网和数字化相关基础设施。

地方积极

近期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

河南省成功发行2022年全国首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2.01亿元;四川省今年首批专项债券377亿元也已成功发行;《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确保第一季度完成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全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

第一季度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对基建投资形成重要支撑。福建、湖南、上海、陕西等多地均有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投资规模有数千亿元。

上海提出,2022年全面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安徽提出,实施“新基建+”行動,创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集群,新建5G基站2.5万座以上。

福建省今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共涉及项目230个、总投资2398亿元。集中开工的项目,聚焦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湖南长沙集中开工项目188个,预估总投资1502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很多涉及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等。

多地都强调,要全力抢开局、争主动,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并迅速形成投资拉动,为实现经济“开门稳”“开门红”提供有力支撑。

能否持续

从经济先行指标来看,市场对基建发力的预期乐观。

1月份官方非制造业PMI中一组建筑业数据已有体现:尽管春节临近、工人陆续返乡等因素影响建筑业施工进度,但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处于55.4%的较高位;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3.3%,比上月提高3.3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4%,比上月上升4.5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节后生产经营预期较为乐观。

虽然第一季度基建将显著放量,但基建“开门红”能否延续?

市场担忧基建资金虽充沛,但项目准备不足,如2021年那样出现基建“缺项目”。也就是说,若资金无法顺利对接具体项目,项目储备不足,到位资金可能无法百分之百变现成为基建增速。

重点发力

民生证券认为,第一季度基建投资会显著提高,背后的驱动力是政策有意引导年初基建放量,对冲地产投资数据下滑。

2022年基建重点投向3个领域:第一是清洁能源发电领域,主要是指“风、光、核、水”发电;第二是城市交通网络投资领域,主要是指城际铁路、城市轨交,还有冷链物流;第三是水利建设、城市管网等。

可以说,第一季度基建高增速,因为资金到位无虞,全年基建将在特定领域重点发力。

2022年第一季度基建资金已经相当程度匹配好了基建项目。

从资金端看基建投资,第一季度之所以增速比较高,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基建资金来源于去年的专项债,而这部分专项债在2021年第四季度已经发行,本就对应了实际项目。从这一点看,无需过度担忧今年第一季度基建“缺项目”问题。

2022年专项债的项目准备、审核时间适当拉长,专项债总额度分配更加科学,专项债对应的项目可执行程度、专项债使用效率都比2021年要高。

2022年政府更加明确了基建项目的正面和负面清单,也就是明确告诉市场及各地政府,哪些基建项目可以投资、被鼓励投资,哪些项目绝对不可以投资。给出正负面清单,不仅有利于规范约束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行为,重要的还在于2022年政府对正面清单上回报收益相对较小的项目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政府对正面清单项目的收益要求适当下沉。如果项目收益率要求适当下沉,那么“缺项目”在根本上会得到改善。

不断探索

对于通过基建投资来稳增长的政策也不能过于乐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几乎总是依靠基建和地产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速,这一政策目前无疑已经是强弩之末:这些政策在过去一方面造成宏观杠杆高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基建和地产需求的过度透支,导致当下基建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符合收益要求的项目,地产需求也疲态尽显。随着政府将控制宏观杠杆、防范和化解风险放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传统刺激需求政策的回旋余地日益逼仄。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信用扩张的重要基础是外汇占款投放;这之后地产和基建形成了过去10年信用扩张的主要载体,支撑了银行以及其影子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随着基建和地产的扩张进入尾声,如何有效地支撑货币扩张和信用投放,无疑需要新的工具或渠道,也需要时间来逐步摸索和试错。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发力建筑业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动物“跨界”建筑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