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2-02-23 11:40王新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创技术子宫肌瘤腹腔镜

王新英

摘  要:目的  探索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应激指标以及VAS疼痛评分,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应激反应指标(E、Cor、NE、GLU)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及时控制病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身体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创伤,促使患者病症得到控制,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技术;子宫肌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38-03

子宫肌瘤是临床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病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患者患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常见明显的痛经、月经增多、下腹坠胀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不孕症、继发性贫血、恶性病变等。临床上治疗该病常见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因而腹腔镜微创技术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以降低手术对患者产生的损伤。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优势,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33~47岁,平均年龄(39.18±2.1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7±0.21)年。观察组年龄34~46岁,平均年龄(39.45±2.2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37±0.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与研究人员达成研究协议。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2018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1];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③患者子宫肌瘤直径<8 cm。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其他病症;②患者病例资料缺失;③患者决定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取平卧位,逐层开放腹腔,切口取肌瘤突出位置,逐层切开肌瘤体肌层并切除肌瘤,缝合。

观察组选择行腹腔镜微创手術:气管插管全麻,选膀胱截石位,经阴道置入举宫器,暴露肌瘤位置,取脐部位置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内压(2.0 kPa),置入腹腔镜,探查盆腔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粘连,于腹部位置取两个操作孔,置入器械后进行瘤体大小、位置确认,10~20 IU宫缩素(生产企业: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4022979,规格1 mL:10单位)穿刺,切除瘤体并取出,电凝止血,清洗腹腔,逐层进行缝合,完成手术。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手术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③疼痛评分:VAS疼痛量表评分,该量表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肠粘连、切口感染、尿滞留,计算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应激反应指标(E、Cor、NE、GLU)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52±0.35)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1±0.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37,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分析,观察组并发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子宫肌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完整机制尚不清楚[2],但部分学者认为与性激素水平、遗传易感性、干细胞功能失调、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关联[3],好发于中年女性群体、肥胖女性、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者,且流产与妇科炎症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概率增大[4]。患者患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常见下腹包块明显,可于腹部触及[5],甚至较大的肌瘤可脱出阴道外,伴有明显的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腹腔镜微创技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该手术可有效降低对人体产生的损伤[7],减小对盆腔功能的影响,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8]。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对人体产生的创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应激反应指标(E、Cor、NE、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式可有效降低手术产生的应激反應,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另外,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减少身体创伤,以提升机体自我修复速度。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并发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说明该手术方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再一次说明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整体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玲玲,林荣春,林仲秋.《2018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1)1167-1173.

[2]马翠荣,吴梅.海扶刀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7):52-54.

[3]刘琼花,孙海霞,金伟.海扶刀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0):4852-4854.

[4]沈燕,沈冰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30-2833.

[5]黎海霞.膀胱治疗仪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下的护理干预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8):172-173.

[6]王清玲,廖予妹.HIFU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地疗效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7):139-140.

[7]石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复发的危险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7):165-168.

[8]姜苏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57-59.

猜你喜欢
微创技术子宫肌瘤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现状与展望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24例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微创技术在拔除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应用探索
微创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