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国货品牌的八个注意事项

2022-02-23 13:08包·恩和巴图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酸菜鱼国货品类

包·恩和巴图

2021年,受后疫情时代影响,多数企业的生存状态依然很严峻。甚至,由于顶不住现金流的压力,不少企业已经关门歇业,即便活着的企业,也都经历了九死一生,伤痕累累。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至今还站着的企业,不论大小,不论输赢,都是好样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那么,2022年将会是什么年?我们的现状会不会得到改善?

我认为,2022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是机会大于挑战的年份。特殊不是来自冬奥会,不是来自元宇宙,更不是来自跨境电商,而是来自乡村振兴。

如果说,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号召之年,那么2022年就是行动之年,在全国上下会掀起一股乡村振兴的启动热潮。

2022年也将成为区域资源品牌化的元年,更多新国货品牌在这一年像雨后春笋般诞生。

那么,新国货品牌,在2022年该做些什么?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要注意什么?

乡村振兴,无论怎么行动,最后还是要回到企业的品类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其中,品类创新就是起点,也是新国货品牌的机会点。

然而,品类创新谈何容易?如果你不掌握品牌法则,很容易会陷入伪品类的陷阱。

曾经有个客户找我们,想做“醒酒毛巾”。据他说,喝酒后,要想快速醒酒,用这个毛巾一擦脸,酒就醒了。听上去是不是很神奇?

当时,我看到这个产品后,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这个产品就是典型的伪品类,根本做不起来。也许这句话违背了他的心愿,他再也没有找过我们。当然,他那个神奇的“醒酒毛巾”也没做起来。这就是伪品类的悲剧。

所以,我们的新国货品牌,开创新品类的时候,一定要多研究消费需求和顾客心智。在开创过程中,最好听取专业机构的意见,反复做概念测试,甚至做好局部试销,以免陷入伪品类陷阱。

乡村振兴,必将成就很多风口。风口,就意味着大需求、大市场、大手笔。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们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就是:小。即:市场越大,焦点越小。通俗地讲,县城开杂货店,北京开专卖店。

县城,市场小,你想活下去,就得开杂货店,经营品种尽可能多一些;然而,北京,市场大,对手也多,所以必须开专卖店,收缩范围,形成特色,单点突破。

这两年,有个酸菜鱼餐厅品牌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的名字叫太二。打出的广告语是:酸菜比鱼好吃。

这个餐厅很有个性,只卖酸菜鱼,没有其他菜品;只接受到店消费,不接受外卖……因为这样才能保证酸菜鱼的口感。让顾客有个极致的体验,更容易建立“品类专家”的认知。

其他餐厅能否做出跟他们一样的酸菜鱼?说实话,完全可以。但是,认知上无法跟太二比。因为,太二除了酸菜鱼,什么都不做。这种疯狂聚焦,会带给人们一种错觉:它的酸菜鱼可能是全国最好的。

这种认知一旦建立起来,其他餐厅休想抢夺这个认知。因为同样的两盘酸菜鱼出现在顾客面前,太二的酸菜鱼是IP,而其他餐厅的酸菜鱼只是产品。当一个产品遇到IP时,IP胜出。

大家总说新瓶装旧酒,意思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创新,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工程。这种面子工程,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不至于致命。真正致命的是旧瓶装新酒。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好不容易开创了一个新品类,但还是用原来的老思路、老模式去做。这才是致命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特斯拉为什么没有诞生在汽车之乡德国?抖音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互联网巨头腾讯?钟薛高为什么没有诞生在奶业巨头伊利?

难道奔驰、宝马没有能力做电动汽车吗?难道腾讯没有技术做短视频吗?难道伊利就做不出钟薛高的品质吗?

都不是。这些问题的背后意味着体制和商业模式。新东西的诞生需要新体制、新模式,甚至需要新的思想。而且,越具革命性,越需要这样。

其实,奔馳、宝马早就意识到电动汽车的未来,也很早就布局这个领域。但是它们就是放不下燃油发动机,一直走折中路线,试图把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组合在一起。所以,它们早期推出的新品类不是纯电动车,而是混合动力车。结果把纯电动车“第一品牌”的位置拱手让给了特斯拉。

所以,老企业做新国货,就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当老的体制和模式影响到新品类发展的时候,就必须果断分离,成立新公司,组建新团队,要按照新品类该有的商业模式去做。

认知思维一直强调,未来是心智时代,是感性消费时代。面对消费者,视觉是与他们沟通的最直接方式。

现在,新国货品牌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在视觉上开始下功夫,颜值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然而,不少品牌还是缺乏“超级视觉”的概念,在视觉竞争上没有太大优势。

新国货需要高颜值,但是高颜值并不等于超级视觉。我们定义超级视觉有三个标准:有记忆、有个性、有审美。高颜值只是属于第三个标准,前面两个也必须过关才行。

那么,超级视觉到底长什么样?

就拿万宝路香烟来说,它的Logo不是超级视觉,真正的超级视觉是它广告画面上的西部牛仔。

所以,超级视觉与普通视觉最大的区别在于,超级视觉让人终生难忘,而且自带IP属性。

提起做品牌,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搞大活动,找大媒体,做大传播。但是,大家忘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的建议是:品牌传播,一定要从小处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这里所说的“小处”包括两个含义:小活动和小传播。

什么是小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就是一个小活动。门槛不高,成本也不高。但是,这样的小活动,有几个企业真正能够做好呢?

在多数企业的眼里,线下开店,一天开12小时,都很正常,但是线上直播,一天播2个小时,都嫌时间长。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在互联网视频时代,直播间就是你的线上门店,而天猫、京东只是你的线上仓库。仓库必须有货,但仅靠仓库,不一定能卖货。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说明你拥有了互联网基因。

那什么是小传播呢?内容营销就是小传播,也就是大家嫌麻烦的文章、视频和海报等。

最近,司马南手撕联想事件,给联想带来了排山倒海的负面舆论。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现在它不仅发生了,而且影响力不亚于大媒体。

在过去的大媒体垄断时代,也许这些小传播没有太大作用,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你不能小看这些传播的价值。

很多人崇尚做网红品牌,但又担心寿命不长。所以,一直在做和不做之间徘徊。

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在这个时代,品牌的第一属性就是网红属性,你必须有能力做到网红品牌。

我们确实也看到很多网红品牌半路夭折了,为什么?第一,品质出了问题;第二,线下出了问题。

当品牌在网上走红的时候,供应链跟不上,就开始委托加工,甚至为了抓住红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还有一部分网红品牌,品质一直没有问题,但还是死了,原因就在于线下渠道没能及时打通。

这个时代做品牌,必须线上走红,线下扎根。这也是我们认知思维强调的“认知在前,产品在后”的原理。

当你在线上走红的时候,就要快速地打入线下渠道。因为,线上的热度一般比较短暂,当热度最高的时候打入线下渠道,所有人都会欢迎你,接纳你。但是,热度一旦过去了,就另当别论了。

在这一点,钟薛高和元气森林做得比较好。当它们在网上走红的时候,抓紧布局线下渠道,在线上和线下之间做到了无缝对接。

不过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它们的做法只是当作故事来听,而应该实实在在学到人家的做法。听故事谁都会,唯独说到做到很难。

这一个注意事项,比较适合规模大一点的企业。虽然多品牌布局是好的战略布局,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发展多品牌。

在多品牌布局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是阿里巴巴。它们每当推出一个新品类的时候,都用一个独立的品牌。比如:B2C(Business to Customer,是企业到消费者的电商模式)电商叫天猫、C2C(Customer to Customer,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电商叫淘宝,直播平台叫点淘,支付工具叫支付宝,地图软件叫高德,等等。

它們成功的原因在于引领了这个品类,率先进入顾客心智。但是很多企业推出的独立品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很多,但没有一个能够主导品类。比如,李宁推出的凯胜、红双喜、乐途、心动等品牌,虽然都是独立品牌,但是都不太强大,更无法主导一个品类。

所以,做多品牌布局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什么时候推出你的第二品牌,而不是拍脑袋决定。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推出第二品牌最适合?很简单,当你的第一个品牌做到品类老大的时候。比如,空调领域的格力、科技领域的华为,它们已经成为所处品类的老大,而且毫无争议,应该推出第二品牌。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新国货品牌的创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培育。

虽然一炮而红是多数企业的梦想,但是当你真的一炮而红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人才储备跟不上,运营体系跟不上,客户体验下降,品牌口碑恶化,会出很多问题。

大家还记得这两年红遍全网的藏族小伙丁真吗?一个笑容一夜爆红,成为顶级网红,但是现在基本销声匿迹。相反,李子柒红的时间比丁真长得多,而且连央视都对她倍加推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背后的原因就是:丁真的根基太浅,积累太少,当自己最红的时候,没有能力继续输出有价值的IP内容,所以退得快;而李子柒根基深,积累多,有能力持续推出高质量的IP内容,所以退得慢。

因此,要想成大器,就必须先慢后快。

不过,这个观点很容易和资本发生冲突。因为资本希望企业成长的速度越快越好,这样它们的投资周期就更短,收益更有保障。但是这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导致拔苗助长的悲剧。如果你完全听资本的话,很有可能被资本拖死。

喜茶和瑞幸,都算是新国货品牌,但是它们的成长方式不同。

喜茶,从2012年开始做,到2020年年底,用8年时间开了695家店,市值达到600亿元。

然而,瑞幸从2017年开始做,用短短3年时间开了4507家店,相当于喜茶的6倍,但是它的市值连喜茶的一半都达不到。

一个像竹子一样慢慢成长,而另一个像爆竹一样一炮打响,结果截然不同。瑞幸咖啡的快并没有成就一个成功的品牌。其实,这两个品牌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但是喜茶利用资本相对比较成功,而瑞幸差点被资本拖死。

所以,做品牌,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放慢脚步,往下扎根,打磨产品,夯实技术,优化模式,以最正确的方式建立认知,为下一步腾飞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酸菜鱼国货品类
市场格局初现雏形 酸菜鱼还有多少发展空间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酸菜鱼的地理密码
国货之光
大姨的酸菜鱼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Alexis Lozano junto a la gran familia china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