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点靓语文课堂

2022-02-23 01:33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王槐珂
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亲情苏轼古诗词

◎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王槐珂

互联网时代,随着多媒体的引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它让课堂在学科整合中更丰富、更深入、更灵动、更多彩、更有趣,因此备受青睐与推崇,语文教学也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手段,也是学习的工具,巧用信息技术,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点靓语文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课堂开端就应善于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美妙情景。或是播放一首美妙的曲子,或是展示几幅静美的图画,或是录播一段动人的故事,在乐音袅袅的曲子中,在美轮美奂的画图中,在声情并茂的故事中,创设或轻松或唯美或忧伤的情境、营造现场感,奠定一种情感基调,有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诗与远方。

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可触及柔软的心灵,可引发悠古情思,可唤醒活跃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比如执教古老的恋歌《蒹葭》时,笔者先播放根据该诗歌改编的由李健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当轻灵、悠扬的曲调婉转萦绕于整个课堂的瞬间,我仿佛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白雾迷茫、蒹葭苍苍的“在水之湄”,“伊人”也若隐若现,飘忽而来,深情款款。此时,再领着学生齐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如身临其境,更曼妙,更哀婉,更低回,更有画面和现场感了,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又如,在执教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的时候,我想到小桃树被人遗忘却努力生长,通过抗击风雨开出灼灼桃花的经历,与清代袁枚写的诗歌《苔》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先播放小视频《苔》的片段(该视频通过歌舞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大山深处一位音乐老师带着孩子走向舞台实现梦想的动人故事),之后再适时导入,深情讲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梦是唯一的指路牌,苔花虽然长在阴暗的角落,也要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拥有的虽然不多,但也可像苔花一样绽放,放飞梦想。有这么一棵小桃树,与苔花一样的命运,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也孕育美丽盛开的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贾平凹的一篇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因是小视频播放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因是大凉山孩子的故事,还有稚嫩的童声合唱,营造氛围,便将语文课的第一锤敲在了学生的心湖上,荡起了层层涟漪。因此,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调动视听感官,披情入文,拨动学生的心弦,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知人论世,理解主题

语文学科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材中入选的古诗词篇目多为经典美文,具有文化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古诗文隔着久远的时空,今人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学生没有太多的积累和阅历,仅仅通过课本不借助任何资料是很难读懂古诗文的深意的。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运用多媒体展示,勾连课堂内外,纵横古今,可为语文课堂打开一扇多彩之窗,将语文课堂引向更宽广、更深远的天地。

如执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如何通过八十多字的美文,通过寥寥数笔的描绘,读懂作者通透澄明的心境?在教学中笔者以“闲人”为抓手,首先问学生:苏轼自称“闲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他是“闲”的?学生回答:闲而不睡,闲而见月,闲而觅友,闲而散步,闲而赏月,闲而自得……然后,笔者继续追问:苏轼是真的“闲”吗?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适时,本人插播视频短片《苏东坡》,该记录短片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纵轴,以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这一特殊阶段为横断面,展现了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除了有动人的历史画面,还有解说员专业的讲解,直观而生动地还原真人真事生活场景,仿佛是穿越时空引领我们近距离地走近苏轼。看完短片之后,学生对苏轼的生平事迹多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再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多了一层感悟:乌台诗案后苏轼是既“闲”又“不闲”。“闲”是因被贬,担任有职无权的闲官;不“闲”是生活艰难,尚不能温饱,需自己开垦“东坡”种地。而再品读苏轼描绘空灵月色及感叹的文字便可真切感知苏轼闲庭信步的悠然欣喜,深刻体会他在贬谪之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豁达乐观的特殊心境,因此“心闲”是真的。

巧用多媒体,补充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有助于加深对古诗文的解读和对作者思想感情及精神品格的理解。如果没有信心技术的巧妙运用进而扩大课堂容量,语文课堂是达不到这样仿若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从而抵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教学效果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拓展迁移,提升情感

课程改革呼唤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科的整合与跨界的学习。笔者曾和物理老师合作一起执教一节课,题为“古诗词里的物态变化”。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吟诵古诗词里的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通过图、文及乐音的伴奏,在吟哦讽诵中,在品味鉴赏中,引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五彩斑斓和四季的幻妙演绎,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而物理老师则一边以动画效果播放视频的形式展示物态渐变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边从物理现象的角度科学地解释风霜雨雪的成因。跨界学习中运用了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文理交融,如诗如歌,碰撞出自然界曼妙的理趣,使课堂更丰富灵动而又有美感,既有文学性、科学性,又有趣味性,深得学生喜爱。

又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充满亲情的美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亲情”为线索,设计三个环节:“感知亲情——品味亲情——拥抱亲情”,在“拥抱亲情”这一拓展环节,笔者讲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浓浓亲情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然后请学生看一段视频《你画的彩虹》,听一首歌,感受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播放视频之后再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亲情故事。接下来的课堂,有的学生一边讲述,一边流泪,几度哽咽。平凡的点滴,微小的幸福,触动人心,汇聚成亲情的暖流,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掀起了语文课的高潮。

适时播放亲情故事小视频在这一环节无疑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是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表达与交流中提升对亲情的感悟,获得精神的洗礼与启迪,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达到以文育人的效果。

此外,在开展语文综合性专题学习当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更有利于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文案的撰写、资料的搜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幻灯片的制作与展示,还有美篇的记录、互联网的互动交流等,可让语文课堂打破疆域,走向更辽阔更自由的天地,让学生获得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必备品格的提升,从而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成过去时,终会被淘汰。未来已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点靓语文课堂,可给学生带来更多新奇的审美体验,让语文课更丰富,更深刻,更多趣,且常教常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亲情苏轼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