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爱民堤

2022-02-24 00:04丁星
铁军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堤皖江阜宁县

丁星

江苏东北部的沿海地区,历史上常常受到海潮的侵袭,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39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六,大潮引发海啸。据《阜宁县志》记载,海啸发生时,巨浪滔天,铺天盖地,吞没了良田,荡平了村庄,仅阜宁县就死亡13000余人。当时的阜宁县,包括现在的滨海县、响水县大部地区,濒临黄海,因而受灾严重。海啸还留下后患,海水浸泡后的田地因盐分太重,五谷不生。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盐阜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原任供给部部长的宋乃德,被派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通过两个多月调查研究,认为要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保障部队供给,首先要修筑海堤。1941年2月阜宁县参议会刚刚组成,他就向参议会提出了修筑海堤的提案。

此时,八路军第五纵队已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宋乃德也向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送去了建议修筑海堤的报告。黄克诚完全同意,并将报告转送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军部刚刚重建,部队正在整编,陈毅和刘少奇工作很忙,但立即看报告作指示。刘少奇说:“新政权刚刚建立,要办的事情千头万绪,应该先抓大事。什么是大事?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事。”陈毅说:“阜宁县的海堤修不修,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苏北能不能站住脚,人民政府能不能巩固,共产党是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军队是不是真正的抗日救国的人民子弟兵等等根本性问题。这个海堤不仅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有什么困难,我们部队一定大力支持。”

说起修筑海堤,既是阜宁人民的多年愿望,也是他们的一再失望。现在共产党、新四军派来的县长也要筑堤了,靠不靠得住?是不是也用这个借口盘剥老百姓?

宋乃德一面耐心说服参议员们,一面行动起来,亲自勘察工程,制订筑堤方案。不久,60万元公债成功发售,开明士绅也有捐助,筑堤的资金有了保证。宋乃德就筹粮筹草,动员民工,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由于运输困难,民工的口粮只筹集到12万斤。新四军第三师当即又提供军粮12万斤,弥补了民工口粮的不足。

1941年5月15日,修筑海堤正式开工。宋乃德自任筑堤工程总指挥,带头参加劳动,还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谣言,进行了深入有力的思想工作。只经过21天施工,挖土83万方,海堤北段就在6月5日完工。

南堤的工程遇到了比北堤大得多的困难。那时盐阜地区还有残余土匪和反动会道门,他们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唆使下,对筑堤进行破坏,甚至采取绑架、暗杀的手段恐吓筑堤民工。6月23日,南堤开工的第四天,担任监工员的阜宁县粮食局科长陈景石就被土匪杀害。宋乃德及时发表告工友书,揭露敌人破坏工程的阴谋,稳定了工人的情绪。后来,兼任筑堤工程副总指挥的八滩区区长陈振东,阜宁县政府科长于欣,又被顾德扬匪部绑架杀害。宋乃德自己也曾遭遇险情。为了保卫筑堤的安全,黄克诚亲自调派部队携带武器参加筑堤劳动。有新四军在,民工们就放心了,情绪也稳定了。

天气对修筑海堤也有阻扰。进入7月,接连几天大风大雨,海水大涨,工棚的席盖有的被刮到半空,有的被卷到水里。到了7月11日,风雨更狂了,民工们唯恐大风引来海啸,纷纷各自回家去了。那几天,宋乃德因患疟疾发高烧住在东坎。他得知消息,拖着病体冒雨涉水赶到八滩,召集参加筑堤的全体干部开会,会后分头去做民工的动员工作。不到一星期,所有民工又回到工地。

经过军民协作艰苦奋斗,到了7月31日,一条高7.8米,底宽21米,长达90华里的海堤终于完成。这年夏天,发生的大潮汛,比1939年的大潮還高六寸。雄伟的新堤巍然屹立,阜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为了表彰宋乃德领导筑堤的功绩,当地百姓将这条海堤命名为宋公堤,还流行着一首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逢潮声思宋公。”

在新四军第四师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样将兴修水利作为发展生产、造福人民的大事。

1939年9月,第四师还称新四军游击支队时,驻在涡阳县新兴集。那里地势低洼,十年九涝。老百姓想挖沟排水,遇到下游的反对,为此一再引起纠纷,甚至发生械斗。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必须帮助人民解决排洪防涝难题,于是派人到上下游做思想工作,促成他们和解。军民合作冒雨劳动,用7天时间挖出一条长11华里、深2.5米的排水沟,让洼地积水从此通畅地流入淝河。水患既除,年年丰收。当地人民感谢新四军的帮助,集新四军和新兴集的两个“新”字,将这条大渠命名为新新沟。

1943年第四师驻在洪泽湖畔。滨湖各县都有许多河道,夏秋之际河水泛滥,淹没农田,人民深以为苦。第四师和淮北行政公署组织滨湖各县兴修水利,军民冒着炎炎烈日挖河修堤,3个月共修河道106条(段),使2.5万顷农田免除了涝灾。

这年入夏,连日下雨,淮水猛涨。临淮的梨柳、张台、北湖三乡人民顾虑重重。彭雪枫认为应该有个一劳永逸之计,经与第四师政治委员邓子恢、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商量,决定征集各乡民工筑堤,暂借公粮500石作民工伙食,还调了新四军3个连队和党政军机关一批干部参加劳动。军民亲密合作,共完成7.8万余土方,筑成牢固新堤。三乡人民额手相庆,说共产党、新四军“真正能救人民于水火而登衽席之上”。

1944年9月彭雪枫在西进战役中牺牲。噩耗传来,泗南县为纪念他的爱民功德,决定将这条大堤命名为雪枫堤。

当年的泗南县大柳巷村,如今是安徽省明光市柳巷镇。镇北的雪枫堤,依然守卫着这里的安宁和繁荣。

新四军第七师的皖江抗日根据地,跨越长江两岸,还有巢湖、白湖等众多湖泊,河流纵横交错,大部地势低洼。由于堤坝常年失修,洪涝灾害频繁。新四军帮助皖江人民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一直十分重视兴修水利。重建了无为县的季家闸、黄树闸、陈家闸,受益农田30万亩。在湖东地区开凿大新圩山河,受益农田7万余亩,还修筑了大小圩堤30多段。在临江地区修塘1002处,筑坝埂90多道。在和含地区兴修了白渡河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丰收起了重要作用。

皖江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兴修无为县长江边的黄丝滩新堤。1943年10月6日,皖江行政公署主任吕惠生在无为县汤家沟镇召开临江各县水利会议,决定成立黄丝滩退建工程委员会,负责领导和设计工程,又设退建工程局,负责筑堤施工。先后动员民工21万人,费时3个月,完成土方44.4万立方米,于1944年5月建成新堤。此堤长13华里,高一丈九,顶宽两丈四,底宽12丈,是长江北岸无为、巢县、庐江、合肥、含山、和县、舒城七县屏障,保护了10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筑堤期间,日伪军不断进行骚扰,企图破坏工程。新四军第七师提出“武装保卫修堤”的口号,派出大批部队参加筑堤劳动,多次打退日伪军的扰乱。

长江以南的铜陵、繁昌等县人民,长江以北的山区人民,虽然黄丝滩新堤对他们没有直接利益,为了共同建设根据地,在人力、财力上对筑堤提供了支援。

能在战争频繁的年代里完成这样一个大工程,皖江人民欢欣鼓舞,感谢共产党和新四军,也感谢吕惠生领导筑堤的辛劳,决定将黄丝滩新堤命名为惠生堤。

宋公堤是海堤,雪枫堤是河堤,惠生堤是江堤。海堤河堤江堤,都是新四军的爱民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一面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一面竭尽所能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人民也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支持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权。从黄海之滨到大江南北,留下了许多像爱民堤这样的佳话。

(责任编辑 金 锋)

猜你喜欢
海堤皖江阜宁县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荷兰小英雄
湛江开发区硇洲岛联围晏庭段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浅析
海堤加固技术分析
江苏阜宁:监督收监执行一名脱逃超两年缓刑罪犯
关于海堤施工的质量管理的探讨
60亿!皖江金租巨额融资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皖江物流纳入能源板块
激荡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