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探析

2022-02-24 22:37杨赛外九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天牛林木甘肃省

杨赛外九

(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卓尼 74760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地高林多,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不足,降水充沛但不均匀,四季差异小。境内的针叶林受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影响退化为次生林,同时林区内的林型受地势及气候影响,生长缓慢,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3 000 m 的阴坡和半阴坡上,阳坡有少量柏类、灌木及草本植物[1]。

良好的森林系统建设水平及保护措施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具有吸收大气内各种有害气体、降低环境噪音、优化生态环境条件、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率、保持水土等功能。但在森林资源建设、保护过程中常受病虫害侵扰,不利于林木健康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林木大面积枯死,影响森林资源建设保护效果。因此,本文以甘肃省林业建设为例,分析甘肃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无公害的防治方法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1 甘肃省病虫害主要类型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森林覆盖率超11.33%,活立木总蓄积量约为2.83 亿m3,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超53.04%,虫害约9.1 万只,包括杨树蛀干天牛、云杉嫩梢害虫、红柳叶甲;鼠害约6.6 万只,包括中华鼢鼠、达乌尔鼠兔、大沙鼠等;病害2.3 万种,包括云杉叶锈病、杨树腐烂病、松落针病等。上述病虫害每年导致20 万hm2左右的林业面积受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3]。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工程治理区内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密度明显下降、发生范围也较为稳定,但在非工程治理区,病虫害控制效果差,存在大面积发生情况。例如,在天然林保护区,松落叶针病、云杉叶锈病等发生面积约为1.31 万m2,在河西地区红柳叶甲发生面积约为1.33 万m2;在河西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区大沙鼠发生面积1.87 万m2。

2.1 生态系统单一化

近年来,林业工程建设数目不断增加,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但天然林面积占比较小,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有益于维持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状态,对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起到良好的管控抑制作用。甘肃省地势、气候复杂,天然林木树木较少,因此当地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时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优先选择抗旱、耐寒性较强的油松、落叶松、杨树等树种,但该类林木生长时极易出现黄斑星天牛、杨干透翅蛾等虫害。

2.2 不规范用药

卓尼县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未规范使用农药,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喷洒农药,导致部分病虫害抗药性明显增加,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出现农药失效问题。同时,防治病虫害时过量使用农药增加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本,破坏了林业生态环境,对林区土壤、水源造成较大污染[4]。

2.3 防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甘肃省卓尼县、夏河县等偏远地区未严格依照上级部门下达的指示认真落实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各项措施,且部分林业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预防理念薄弱,仅在病虫害发生后采用相应的补救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后因防治不及时导致病虫害蔓延范围迅速扩大,甚至侵染至其他树木,灾害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部分地区病虫害专用打药机、虫害检测仪等专业设备装置配置不足,加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造成林区生态环境在较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3 卓尼县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3.1 科学规划林木体系

相关部门应从生物多样性视角出发,明确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及病虫害种类的多样性,不断提升林业规划设计水平。1)林业部门应建设专业育苗基地,加大抗病虫害树苗的研究繁育力度,以培育出高抗性、无病虫害的树苗。育苗时应对苗圃进行相应的杀菌处理;在栽植苗木时先清理林地中的杂物或杂草,以避免杂灌草与林木争夺养分,促进林木正常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2)在营造林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选择对当地气候、土壤环境表现出较高适应能力的树种,如杨树、榆树、柳树等,完善低产林改造工作,解除病虫害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为各类树木健康生长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同时,在营造林过程中需加强苗木管理,以提高林木存活率。3)引进不同树种时,全面分析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合理搭配种植,以维持林业系统内生物多样性,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生长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5]。

3.2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当前,甘肃省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农药化肥减量4 万 t,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利用率在70%~80%。但化学农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仍广泛应用,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因此,甘肃省林业工作人员需根据林木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化学农药,严格把控药品剂量、浓度,以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防治杨树蛀干天牛时,可使用低毒、无药害、低残留的8%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该药剂能立即杀死天牛,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可实现24 h 天牛成虫防效超90%。在防治云杉嫩梢害虫时,需在幼虫初期进行人工捕捉,并使用敌百虫800 倍液或敌敌畏1 000 倍液喷施嫩梢,以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减少对林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红柳叶甲可采用敌百虫800 倍或辛硫磷1 000 倍喷杀处理。

3.3 落实林木防护工作

3.3.1 建立健全病虫害预警机制

在森林资源生产、建设、发展及管理实践中,相关部门坚持预防为主原则。1)林业部门应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将高发的病虫害设为重点防控对象,定期查看树木生长状态,掌握病虫害发生信息,探究防控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同时规避既往发生病虫害后再喷洒农药进行补救的情况,实现无公害防治目标[6]。例如,油松毛虫、刺槐尺蠖等是甘肃省林业发展阶段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在具体防治阶段应参照不同发病区域的环境特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掌握病虫害的具体类型及发病程度,探究其发病规律,在尊重自然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无公害防治方法。2)加强林业病虫害监管。通过3S 技术等构建林业病虫害监测系统,精确收集林业病虫害相关信息,掌握病虫害发生、分布规律,对有害生物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管,制订林木病虫害应急方案,以预防与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重大森林病虫害疫情的发生。3)利用法律法规完善林业动态化监管模式,一旦发现出现乱砍滥伐、破坏林木等违法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以避免出现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及生态平衡的违法事件,保持林区生态平衡,进而减少病害虫发生概率,同时使林业病虫害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7]。

3.3.2 加强林木检疫检查

从源头上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在造林时,优先选择当地的林木品种,若从外省调入林木,必须经过植物检疫机构或其委托的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具备植物检疫证书,对违反规定的按《植物检疫条例》进行严格处罚。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林木苗木,还需在现场进行检疫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对不符合要求的林木种苗需全部去除。在完成造林后,林木易受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大,确诊困难,因此可通过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设备,结合有关图谱、资料等,对林木病虫害进行识别鉴定,必要时对林木进行病原真菌检验、病原细菌检验、寄生线虫检验、病毒检验等,确定林木是否携带病原体。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现场鉴定需要伐除的病虫木,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审批,由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及时伐除,并按有关规定就地进行除害处理,为林木正常生长提供重要保障。

3.3.3 选择适宜的防控技术方法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具有可靠性强、经济性较高的特征,通过农业防治,可利用人工防护措施搭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抗病毒、抗菌、抗虫害能力。①注意选适宜的树种,保证林木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害能力,为不打破初有系统内建设的平衡关系,甘肃省优先选择云杉,油松,桦树等本土树种。②对于树木的病、弱、残枝进行及时修剪,并将修剪下来的枝叶及时焚烧处理,以防病菌、害虫过冬繁殖,增加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③在甘肃省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大的时段中,应及时做好林区排水工作,常用开沟犁在林地上隔一定距离,开掘沟渠或划破不透水层,使过多的水分疏入沟中或渗入地下,以防大量雨水聚集,生成病菌、病毒等。

2)生物防治。在采用天敌防控虫害方法前需对林区内害虫进行分析,包括害虫实际分布情况、生存环境特征等,根据病虫害种类确定天敌种类,合理引用害虫天敌。甘肃省杨树蛀干天牛主要发生在非工程治理区的部分县(市),由于非工程治理区的部分县(市)在林木上治理存在防治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再加上夏季高温多雨,导致蛀干天牛暴发,侵害弱木或新伐倒木、树木树皮等。针对于杨树蛀干天牛,可利用天牛肿腿蜂和啄木鸟进行生物防治,投放100 头天牛肿腿蜂可防治0.07~0.53 hm2林地,每两只啄木鸟能保护13.33~33.33 hm2林木;祁连山林区夏季气候炎热,为云杉嫩梢小蛾类害虫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林分新梢枯死发黄,林相残败,针对云杉嫩稍小蛾类害虫,可利用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投放400 万头寄生蜂可防治13.33 hm2林地,两只啄木鸟就能保护13.33~33.33 hm2林木。甘肃省河西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柽柳条叶甲易暴发,主要侵害林木枝梢,针对怪柳条叶甲,可利用家雀、野鸡、百灵鸟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投放10 万头家雀、野鸡、百灵鸟,可防治6.67 万hm2林地。在引进害虫天敌的同时需合理控制引入天敌数目,避免引入数量过多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不利影响,天敌数量可根据森林面积进行控制。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人工筑巢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病虫害天敌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使病虫害天敌能正常的繁殖。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方法的原理是病虫害对某种物理因素表现出一定规律,利用该规律杀灭植物内的害虫,损害昆虫的生育能力,减少其子代数目,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防治办法。例如,甘肃省林区通过利用杨树蛀干天牛、云杉嫩梢小蛾、怪柳条叶甲的驱光性和驱味性,安装灯光诱捕器和性诱捕器进行物理防治[8]。

3.4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防治能力

林业工作人员是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主体,林业工作人员的能力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定期开展林业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强化林业工作人员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意识,丰富林业工作人员防治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能力,进而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4 结语

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探寻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采取无公害防治办法至关重要。但甘肃省卓尼县在具体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林业生态系统规划不合理、用药不规范、防治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当地病虫害持续性发生甚至大面积暴发,因此当地根据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采取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方法,提升树木抗病害能力,建立健全病虫害预警机制等,以保障甘肃省林业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天牛林木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天牛到底有多牛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