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2-24 22:37孙亚男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辽宁省环境保护

孙亚男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正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城乡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差距正逐步缩小。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工作以城市为主,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短板[1]。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由城市和工业向农村和农业快速转移,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变进程,实施生态农业,对辽宁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

1.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的福祉,影响国家的未来,是我国国家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持续偏低,劳动力需求较大,过度依赖并消耗自然资源。农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求的基础,更是与自然环境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之一[3]。生态文明是国民意识提升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辽宁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省内乡村振兴,同时顺应国家和地区发展步伐。因此,打造宜居、富强、美丽的新农村,无论对于全国而言,还是对于辽宁省而言,都应是农民积极参与、共同实现的伟大事业。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完全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才有可能将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内心,真正实现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1.2 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构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矛盾,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将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民劳动消耗、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加快农村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然成为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粮食产区综合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

2 生态农业发展现存问题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业经营户552.7 万户,规模经营户只有12.7 万户;农业经营单位6.2 万个,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3.2 万个;农业机械以拖拉机为主,共计60.5 万台,自动化种植机械推广不足,如水稻插秧机仅2.4 万台,联合收割机仅1.8 万台,规模经营户、农民合作社及机械化数量偏少,说明辽宁省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模式尚未完全实现[4]。在农业养殖和农产品安全方面,截至2021 年底,辽宁省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3.5%,利用能力仍有待提高[4]。此外,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2022 年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朝阳市、葫芦岛市及凤城市个别抽检样本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加速发展辽宁省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2.1 农村地区适龄劳动力匮乏

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如辽东地区,该地区以山地为主,耕地较为零散,难以适应规模化及机械化种植。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收入呈现倒挂趋势,已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大批农村人口放弃农业耕种,流入教育资源更好、经济更发达、医疗条件更好、工作机会更多的城市地区。目前,辽宁省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主要集中于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能力偏高的青壮年农民,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增加。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来看,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41.2 万人,年龄35 岁以下6.7 万人,仅占总人数的16.2%。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24.8 万人,其中35 岁以下4.4 万人,仅占总人数的17.7%。中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体力、精力及学习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青壮年劳动力在科技化耕种及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参与比例较低,极易导致生态农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2.2 生态农业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

生态农业可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效益,但其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多方努力。无论是生态农业发展融资、涉农企业的参与还是农民权益的保障,都需要相关政策机制予以保障。目前,辽宁省农业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农产品开发专业化不强,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尤其对于小农户而言,受传统耕种意识和农业收入等因素影响,其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意愿不强。农民普遍认为参与生态农业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可能会加大种植工作中的人力投入,还可能会因为病虫害问题导致粮食减产,所以不愿意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宏观政策方面,最近颁布的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村地区发展的《辽宁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辽宁省“十四五”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规划》,均突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绿色、节约、友好型农业。但辽宁省各地区耕地条件和农业发展情况不同,目前仍缺乏适合各地区的生态农业扶植政策细则。

2.3 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偏低

环境意识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自然环境重要性及日常活动将引发的环境后果的认知,该意识决定居民生态建设参与意愿和行为[5]。相关研究表明,居民生态保护意识与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等因素显著相关[6]。在对辽宁省沈阳市和朝阳市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因、行为决策的调查中发现,沈阳市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3 年,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 年;朝阳市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4 年,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与城市地区居民相比,农村地区居民在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意愿及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导致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偏低。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农村地区居民更关注经济收入和眼前利益,长期依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特征,也引发了农村居民“搭便车”的心理,农民普遍认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应该由政府负责,而非由个人买单。

2.4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不足

目前,政府部门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宣传和培训。2022 年,辽宁省启动了“农村经纪人培训班”,在省内多个地区邀请知名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生态化、现代化、机械化等相关知识培训。但参与人数有限,仅针对于部分农业农机、合作社及规模化农场负责人进行,基层农民和其他农业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并没有参与。此外,优秀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没有适合的传播渠道和途径。很多专业技术只有个别人掌握,并没有真正传递给农民,更难以在耕种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笔者走访发现,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农民在农业种植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或选派工作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但参与人员范围较小,且学成后没有实际应用或仅供自己使用,并没有在地区间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普及。

3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3.1 多措并举吸引适龄农民回乡

适龄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保障,只有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储备和较强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才有望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和现代化。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辽宁省应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教育和医疗水平,保证农民子女教育质量,解决农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保障居民高质量生活条件。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借助辽宁省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兴办生态农业旅游、筹建涉农企业并开发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为回乡青年解决就业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方位培育现代化农民。

3.2 合理构建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构建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应充分考虑当地情况,从现实条件出发,制定真正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扶持和保障政策。1)在农业生产中,辽宁省可引入生态补偿制度,成立“生态农业”专项发展基金,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生态农业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在为辽宁省环境保护、节水灌溉、无药化和机械化种植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加大对绿色耕种方式选择、现代化耕种机械引进的扶持力度。2)大力号召成立生态农业产业合作社,进行资金帮扶,推动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同时鼓励成立涉农企业,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3.3 提升农民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认知

1)辽宁省各级政府应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众号及抖音等社交媒体和平台,大力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普及。2)设置环境保护行为奖惩机制,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予以嘉奖、鼓励。同时,借助典型人物的宣传和号召作用,树立生态环境建设标兵,呼吁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3)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及环保的农业生产理念,使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全力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4)因地制宜,建设省级、市级和县级生态农业示范区,让农民真切感受生态农业的魅力,提高其发展生态农业的责任感,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同时,激发农民生态农业参与意愿。

3.4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1)生态农业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辽宁省应加强沈阳农业大学等省内各农业相关院校间合作,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着力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人才、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2)不定期且多种形式举办生态农业宣传会,动员全体居民积极参与。例如,各地可在举办专业化培训的同时,利用腾讯会议等软件的直播功能,以村为单位组织基层农民同步参与学习,使农民真正掌握现代化绿色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切实提升其现代化农业生产力。

4 结语

农业和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全国生态和食品安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辽宁省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进辽宁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辽宁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