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路径探讨

2022-02-24 22:37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潍坊市集体经济集体

孙 冰

(潍坊市委党校,山东潍坊 262406)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潍坊市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潍坊路径”,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奠定了扎实基础。

1 发展现状

1.1 形成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1)强化政策扶持。潍坊市制定出台了《潍坊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各村立足村情实际,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2021 年,潍坊市6 538 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 万元,20 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47.9%。2)强化资金扶持。自2016 年以来,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 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与市农商银行联合开发了“强村贷”等8 个助农政策性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贴息贷款37.33亿元,惠及农户14 949户。3)强化机制建设。建立起“月调度、季盘点、半年观摩、年终总评”的督导推进机制,动态掌控工作进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对潍坊市6 538 个村逐一分析研判,研究制订3 年增收目标、方法路径,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1.2 形成多模式、多元化创新发展的有利局面

1)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持续深化。形成了“村社一体化”、村企联建、银社共建、组建合作社联盟等模式,推动合作社抱团发展、良性成长。涌现出寿光市东华蔬菜、安丘市泊洋果蔬等一批明星社、精品社。潍坊市有14 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荣登2021 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 强榜单。

2)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为迈过规模化经营这道“坎”,潍坊市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以整村整镇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两种方式,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型、田园综合体提升型等多种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类型。目前,潍坊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85 万hm2,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8%[1]。

3)推广安丘乡村赋能模式。通过政府搭建电商平台、村集体提供组织服务、村户免费开设微店、企业负责平台运营、天南地北家乡人购家乡产品做产品网红、企业村户共享收益的电商营销新模式,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304 万元。

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22万人,发放股权证书212 万本。全面清查核实了农村集体资产573 亿元,经营性资产204.4 亿元。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拥有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及继承6 项权利,解决了村集体过去产权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

2)强化集体资产管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为将每个村的“明白账”管明白,潍坊市加强了改革探索。①加强规制建设。通过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将收支、债务等21 项制度进行规范,县镇两级同步出台相关管理规范的文件。②以“五清强基”打造村级发展的清朗环境。以“清整合同档案、清算往来款项、清查集体资产资源、清洁环境卫生、清除信访隐患,强化基层基础”为主要内容的“五清强基”行动,直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67 亿元,村均10.92 万元。③进行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拓展探索。昌乐县作为山东省试点县,累计探索股权质押贷款75 笔,贷款金额5 493.2 万元,实现股权有偿退出模式318 笔。

3)村集体经济“统”的功能得到提升强化。近几年,潍坊市着力将党建引领与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相结合,创新形成了“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四社:农村社区、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党建引领、土地托管”及融合党建领推样板片区振兴等模式,实现了汇聚各种资源,发挥“统”的力量,带领农民走有组织的市场化道路。基层党组织成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纽带。目前,潍坊市共流转托管土地4 万hm2,帮助1 464 个村集体增收4 277 万元、村民增收13.3 亿元。

2 主要问题

2.1 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1)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仍认识不足。调研发现,一些工作成绩的取得与上级领导部门和一系列关系“命运”的考核指标的“逼迫”直接相关,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2)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素质差距较大。能人治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现实有效的办法,但像昌乐县庵上湖村的赵继斌、寒亭区前阙庄村的于英智等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占比较小。大部分村书记的个人能力素质、担当奉献精神、开拓创新魄力无法满足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3)工作待遇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等不直接挂钩或挂钩不明显,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由此影响了一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2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普遍面临“三缺”难题

1)缺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同时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等问题突出。农业基础仍较为薄弱,发展后劲不足。2)缺地。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延伸产业链、产业规模提升等的用地指标少,土地资源配置的“城市”偏向导致农村产业多元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受到明显制约。3)缺钱。经营性资产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的村庄较难获得贷款。财政资金、政银企联合的金融资金往往青睐于相对优势明显的村庄,大多集体经济属于中低水平的村庄难以被顾及。

2.3 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1)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与不充分情况同时存在。在村集体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村均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集体经济的村际差别十分明显。从经营收入来源看,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渠道相对单一。同时,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复垦补偿等临时性、短期性收入占比较大,而稳定的资产性、资源性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偏低。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扩大不足。从整个潍坊市来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活化、价值化、市场化改革及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拓展改革进展相对较慢。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具有的6 项股份权能中,抵押权和担保权是慎重赋予的权利,集体资产的长期稳定、保值增值涉及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益,因而还要加强研究集体资产产权抵押、担保等权能的扩展[2]。3)高质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外流趋势下,农村能人外流现象明显。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善经营、会管理、懂农业、爱农村的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明显不足,回流难、留下更难,而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党组织领导人更是稀缺。

3 发展路径

3.1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和激励机制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1)强化新理念指导。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正确理解党中央文件精神,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工作纳入市、县、镇三级工作规划,与乡村振兴、产权改革、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系列工作相结合,统筹布局,形成融合化、系统化、一体化推进格局。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化思想认识和提升理论境界。借助潍坊市面向农村基层的培训机构,以经验案例的形式强化理论宣传引导和经验做法推广。3)健全完善基层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充分理解并处理好基层工作者的经济、政治利益诉求,通过构建更加贴地气、鼓士气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为多元化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1)加强高素质农业主体和从业者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更多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兵”“强将”和“优秀服务员”。

2)多措并举增加土地供给。盘点土地资源,摸清真实家底;做到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中的足量与位置要求;增强村集体对村庄土地资源的整合能力,运用激励等手段,增强农户土地出租、入股、经营权流转意愿;灵活运用政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共享园区。对于具有高度城乡融合性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可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用地范围,解决土地使用指标难题。对于一些需要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物流节点、初加工基地等项目,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乡镇共享园区,将预留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集中使用[3]。

3)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导作用,鼓励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加大农业投资。用好“强村贷”等金融力量,抓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机遇,引导工商资本在乡村投资农业项目和符合规划的工商业项目。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范围,着力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3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1)积极探索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拓展。以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为前提,开展集体股份权能形式的探索。以昌乐县、前阙庄村的改革试点为蓝本,总结经验、提炼做法、优化方案,选取适宜村庄进行新一轮推广试验。在集体股权抵押、担保、流转、合作、入股运营等方面依法依规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2)深化整村整镇推进土地流转和托管模式,提高潍坊市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水平。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唤醒更多“沉睡的资源”。

3)继续推进党建引领的“党支部+合作社”扩面提质工作。依靠党组织的引领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重构集体和村民间的利益联结纽带,这是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破解农村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4-5]。①建强党支部、搭好村班子。常态化推行“头雁领航”行动和技能擂台比赛,提高村基层党组织发展产业、为民服务、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因地制宜拓展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促县抓镇带村”工作机制,强化县镇统筹,以联合发展、抱团发展、链条式发展为路径,最大限度汇聚人才、市场、政策等发展要素形成合力。选树一批示范社、帮带一批潜力社,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质量。积极深化“党建引领、四社共建”等模式,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取得更大成效。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大田托管”模式。

4)促进多元化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降低农业现代化转型成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及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产业布局,把小农户引上现代化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潍坊市集体经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