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24 22:37
南方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西部苏州人才

陈 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作为东部地区具有115 年办学历史的农业高职院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州农职院)积极响应国家对口帮扶的号召,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推出更多积极务实的新举措,助力中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

1 人才共育,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新农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苏州农职院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专业群人才培养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协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

1.1 制订协作计划,定向招收中西部学生

为解决中西部地区扶贫过程中理念落后、农业产业后继无人的问题,苏州农职院针对中西部各省重点产业和急需人才,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方案,专门制订中西部协作计划,定向招收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及重庆等16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生[1]。2020—2022 年,苏州农职院累计招生2 023 名,主要分布在现代农业、园艺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休闲农业等29 个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有关的涉农类专业。

1.2 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知识技能

新生入校后,针对中西部学生特点,苏州农职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分类。1)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除国家规定的贫困资助外,继续免除中西部地区考生农业类专业3 年学费。同时,向中西部学生免费赠送公寓生活用品,补贴往返车旅费,每年给予2 000~4 000 元的助学金,减轻学生经济负担。2)组织学生走访农业园区、先进企业,听取农业管理专家、技术能手专题报告,认识农业新品种,学习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其回乡创业和致富意识。3)积极帮助制订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因材施教,进行“菜单式”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优先推荐学生到省级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实习,提高职业素养,掌握行业先进技术技能。学生毕业后,回到当地就业或创业,直接参与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以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发展地方产业,更新传统观念,培养农村产业经济新增长点,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贡献。

2 教育优先,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好教师

2.1 帮扶贵州职业教育

苏州农职院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学生管理、教育帮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双方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等4 个专业共建,开展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技能大赛等方面合作[2]。2020—2022 年,苏州农职院为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开设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培养涉农专业教师25 名,举办专题报告18 场,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现场教学研讨8 场,切实提升了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骨干教师科研素养、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2 帮扶新疆职业教育

苏州农职院积极贯彻落实“江苏对口帮扶新疆伊犁州直职业院校”项目,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人民政府张家港援疆工作组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与地方职业类学校结对,在教师互派、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实训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以提升当地职业教育水平。苏州农职院先后选派5 位骨干教师前往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支教活动,重点指导专业(群)建设,进行课程示范教学,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讲座,组织申报应用型人才试点“4+0”项目和2 部新型教材,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苏州农职院通过“传、帮、带”的对口帮扶支教活动,在两校的职教改革、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实现从学生培养、课程合作、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援助,受到了一致好评。

3 科技引领,提升一批贵州特色农业产业

3.1 开展技能培训

苏州农职院是全国唯一拥有2 个国家级园艺资源圃的高职院校,该校充分利用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苏州农民培训学院等平台,发挥涉农专业培训优势和花果等产业优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联合办学和培训的形式,每年为贵州、广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农技人员500~800 人。其中,为贵州省农技人员开办优质蔬菜、精品水果、农业品牌建设等专题培训班,将课堂移到田间地头,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农业推广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当地产业振兴奠定基础[3]。

3.2 提供产业指导

苏州农职院积极响应国家对口帮扶号召,近年来向贵州省江口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派出了8 位农业专家开展支农帮扶活动。支农专家协助制订产业规划、指导产业技术、制定产业标准、开发新产业等工作,先后调查当地特色果树资源、野生优质兰花种质资源,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5 个;针对生态茶、冷水鱼、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等产业问题,推广新技术30 多项,开展猕猴桃栽培技术、观光农业建设、农业污染防治等专题培训10 次,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相关产业发展。

4 协同帮扶实施成效

4.1 中西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自实施中西部协作计划以来,苏州农职院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2022 年共招收中西部16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生2 023 名,没有一个学生因经济问题而缀学。共有20 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市各类技术大赛、创新企业大赛并获奖,每年有5%~10%的中西部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等荣誉,人才培养质量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4.2 中西部高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中西部地区农业院校师资“走出来”培训,培养了25 位优秀教师;通过中西部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教,共享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共编新型教材,提高了贵州、新疆3 所农业高职院课程建设水平;通过专题讲座、在线公开课、共同组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推广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农业院校教学能力水平;通过实训基地共建,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农业院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和训练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4.3 贵州省农业产业水平显著提高

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将东部地区农业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模式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广泛推广。苏州农职院的支农专家团队先后对接帮扶贵州省江口县梵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市东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口县提红绿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凯里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 家企业,引入农作物新品种15 个,协助地方农产品走进苏州销售,先后指导解决了新品种茶树引进栽种后死亡率高的问题,以及猕猴桃霜霉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通过自制农用酵素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培养了一批土生土长的“技术能手”,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在帮扶专家和地方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江口县的农业产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江口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贵州省最大的冷水鱼、小龙虾养殖基地;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 家、合作社23 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建成农业观光旅游体验区4个;入选贵州省农业产业强镇,江口县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5 协同帮扶的思考

5.1 以人才为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依靠人才。农业高职院应发挥其天然优势,针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稀缺人才,灵活调整各地区招生专业,培养一大批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知农爱农新农人。同时发挥专业培训特长,开展职业农民、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经营人员等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提高其知识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4]。人才培养必然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水平的提高,在农民增收脱贫、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5.2 以科技为动力振兴乡村产业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民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通过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产业振兴。东西对接要变输血为自主造血,挖掘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改革传统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5.3 以教育为优先汇聚各方资源

对口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调各方资源、资金政策、技术力量,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开展[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保持政策、支持、资助不断线,要做到教育优先发展,汇聚各方资源进一步优化农村各项教育、医疗、保险等政策,细化措施,避免规模性的因病、因伤返贫等。

5.4 拓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落实路径

在培养科技人才的过程中,苏州农职院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1)严格围绕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等体系对资源进行整合,并结合高端智能技术,以确保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2)通过整合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人才培养产业链,以确保农业科技人才能具有良好的“用武之地”。为确保优秀科技人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苏州农职院一直在加强对人才升学工作的培养,包括专升本指导教育等,为人才能力的不断提升打造了更加广阔的道路。3)积极鼓励科技人才能够参与或直接投入到专业课题研究中,让人才能够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着重培养了一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领航者,以便于促进科技人才参与到农业创新创业中,为苏州农职院培养更多科技型农业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5.5 建立良好的人才氛围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扶持,我国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氛围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苏州农职院高度重视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并非常注重对农业政策的研究和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同时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农业人才的教育和科研,以便于为培养更多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打好基础[6]。除了加强人才的技能培训外,苏州农职院还积极组织人才投入到农业劳作及与农民的交流中,确保人才通过助农帮扶、科技服务、科普教育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实践,以便于提高科技型农业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6 加强专项特色人才培养

专项特色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业科技型人才竞争力和促进助力乡村振兴效果的关键,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农业人才的创新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人才有足够的能力助力乡村现代化发展,更需要人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并结合需求对技术设备展开创新,以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需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苏州农职院积极组织了专业的科研人才开展团队建设,并以农村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当地特色农村产业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当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组织科研人才培养团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当地农业产业问题的方法,以确保科研团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中西部苏州人才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人才云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