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戏剧对师范院校学生的文化价值功用

2022-02-25 00:40康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7期
关键词:抗战戏剧历史

康静

[摘           要]  抗战戏剧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无论在其主题选择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特点,并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抗战戏剧对师范类院校学生的文化价值功用,就抗战戏剧带给学生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戏剧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说明抗战戏剧在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的地位,增强学校师生对抗战戏剧的重视程度,对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抗战戏剧;师范院校学生;文学性;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031-03

抗战戏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从其戏剧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可以体现出“抗战”二字,它反映出的战争残酷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战士的英勇顽强等,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抗战戏剧可以通过对战时现场的重构与艺术化的处理,能够将现场与舞台的界限打破,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通与思想的共鸣。戏剧通过集中表现的舞台冲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撕裂,利用戏剧的优势,将观众带入真实的场景与氛围中,从而获得心理的震撼与情感的升华。抗战戏剧的出现和题材风格的多样性,给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提供新的学习方式。下面从两个方面浅析抗战戏剧对学生的文化价值功用。

一、抗战戏剧的文学价值

抗战戏剧,顾名思义,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文本,并以戏剧的形式演出。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这一名称出自田汉等人创办的戏剧刊物《抗战戏剧》,它属于现代戏剧文学刊物,主要发表关于抗战戏剧运动的理论,对于救亡戏剧演出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刊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抗战戏剧作品。可以说,这本刊物为抗战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文学阵地。许多优秀的抗战戏剧作品通过它被人们所熟知。如田汉的《保卫卢沟桥》、欧阳予倩的《梁红玉》、洪深的《飞将军》、老舍的《烈妇殉国》等。这些剧作家满怀一腔爱国赤诚,以笔作戈,抨击妥协者,弘扬爱国精神,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看到当时真实的社会情况,还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的形象。其浓郁的文学色彩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它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特殊的时代主题——“抗日救亡”

抗战戏剧是时代特殊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而这个特殊的时代正是民众、学生应该深入了解的历史,这个特殊时期,创作家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他们无法漠视眼前发生的一切,于是“抗日救亡”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廖沫沙曾经写道:“在抗战时期,一切的工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集中于抗战救国。”[1]无论是哪个时代,文艺和政治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抗战戏剧而言,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那么它所蕴含的政治性远远超过其艺术性,抗战戏剧的演出,突出“抗日救亡”这一主题,让民众看到英雄人物的抗战事迹和抗战的壮烈场面,鼓舞人民积极抗战。

抗战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剧本讲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沦陷区逃出的一对父女颠沛流离、卖唱为生的故事。女儿因饥饿晕倒在地,父亲却要举鞭抽打,一名青年工人大声呵斥:“放下你的鞭子!”剧中父女诉说家乡沦陷,日本侵华。全场感动,并大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激起观众的抗日救国情绪。此剧精彩之处就是运用街头卖艺的形式演出,增加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参与其中,感受这出戏剧带给他们的震撼。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有国才有家,只有中国人民站起来,勇于抗日才能挽救国家。突出“抗日救亡”这一主题,让学生从个人利益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将国与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民族大义的火种,指引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的思想方向。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唤醒民众”

剧中的人物塑造是学生体验抗战戏剧、提升思想情操的关键。抗战戏剧种类多样,剧目繁多,优秀的剧作家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一是直接取材于战争時期。如《打鬼子去》《一颗炸弹》《壮丁》《生死关头》《胜利进行曲》等,为动员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阳翰笙著的《塞上风云》描写了蒙汉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塑造了金花儿、丁世雄、迪鲁瓦等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二是取材于历史,通过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来唤醒民众共同保卫国家。人物形象是戏剧的灵魂,通过剧中人物影响学生的思想与灵魂,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我们的历史、正视我们的历史。如老舍的《张自忠》等。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描写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作者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创造了一个让观众无限怀念的屈原,以神来之笔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郭沫若通过创作《屈原》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同时通过饱受强秦凌辱的楚国,来暗喻正遭遇日寇侵略的中国之现状。“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是一个高洁的爱国主义形象,他的魅力在于一生忧国忧民,遭受谄媚不愿同流合污,他以橘树自喻,表现了他高洁而美好的品质,这出戏剧让学生不仅了解我们的历史、正视我们的历史,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二、抗战戏剧的思想价值

抗战戏剧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于我们现阶段的大学生,“抗战”一词只限于书本知识,他们无法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而抗战戏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戏剧的演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军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敢于牺牲、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情操与人生境界,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正确的方向。

(一)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与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抗战戏剧表达的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面对侵略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与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在系列的舞台冲突的设计下,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融入抗战戏剧所营造的氛围中,并且在高潮迭起的情境设计下产生激烈动荡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戏剧表演还是观众的心理变化都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的。因此说抗战戏剧的表演形式不是宣扬仇恨与苦难,更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在历史片段的重构中激发人们的奋进情绪,让人们正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在新时代进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与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推进我国社会全面进一步发展。通过戏剧这种形式,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吸引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抗战戏剧的引导,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抗战戏剧《米》是一部后方物资供应题材的戏剧,深入形象地反映了在抗战时期商人们不同的选择,以利益为主的囤积居奇,以家国为重的支援前线,各种商人的选择与追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正视抗战历史事件,凝聚爱国主义情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纷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改革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引入了更多的教学媒介,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提升。抗战戏剧融入高校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抗战戏剧通过对抗战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让学生切身体会抗战年代的动荡不安,利用舞台技术的渲染,甚至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戏剧环境中而脱离现实氛围,全身心投入戏剧表演中。有的舞台剧为了增强观众的体验,设置了观众互动的环节,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增强抗战戏剧的感染力,使观众更容易与表演产生共鸣。在表演的过程中,抗战戏剧表现的均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摒弃了艺术化的夸张,选取了冲突矛盾激烈的片段进行集中的体现,从而让人们获得极强的真实感体验。这种真实化的呈现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在青年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真实的情节才能激发真实的情感,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抗战戏剧表演的文化价值功效。如抗战戏剧《飞将军》将真实的空军抗战故事搬上了舞台,将一个普通的家庭与时代的背景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我国空军战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精神。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观众都被这种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将学以报国、不负韶华的价值观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学生不但将这种震撼与悲壮的英雄主义气概融入了内心深处,使爱国主义的情怀更加深厚,而且还将其转化为无限的动力,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为我国加强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奋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引发舆论热点,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度

抗战的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中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图文的表达,它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件,是无数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觉悟与奉献成就的辉煌,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底蕴,更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的基石。因此,将抗战的历史通过抗战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而且也能激发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的积极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引发舆论热点,从而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从我国的抗战电影发展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对抗战热点的关注度非常高。如电影《八佰》,通过小人物的成长与裂变为观众构建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抗战场景,这些真实饱满的小人物形象将人们带回了烽火连天的年代,通过平淡的幸福安稳与战争的残酷动荡的对比,在全民范围内掀起了舆论的热潮,影片的背景与选景地都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上海的四行仓库纪念馆也再次迎来了参观潮。对于这种由艺术的带动引发的全民关注,是非常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更多的历史细节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抗战戏剧与电影的功效相同,但是抗战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富有张力,对观众的感染力也更加强烈。如抗日戏剧《三江好》就是将小人物在历史时代下的思想挣扎与选择进行了重现,通过抗日领袖人物“三江好”给普通人带来的思想变化,展现了“九一八”背景下人们奋起反抗、勇于追求家国安宁的场景。整个剧目除了舞台的表演外,也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参与到情感的传递中,极大地增强了剧目的感染力。而剧目表演结束后,观众也会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与抗战的状态,增强观众的文化基礎。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地利用抗战戏剧带来的舆论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相关内容的补充与教育,如在校园网上开展《三江好》背景介绍与人物选择分析,鼓励学生参与到观后感的讨论与互动中,加强抗战戏剧的教育作用。各专业也可以利用公众号推送的方式将《三江好》的精神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加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定的舆论氛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传承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师范类学生不仅是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在师范类学生中开展抗战戏剧演出活动,不但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传承作用,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利用自己对抗战事件的认知与理解去感染学生,从而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历史文化水平,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革命历史剧《黄花岗》,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提出在当时历史时代的正确性与前瞻性,并且对革命发起的艰辛、民族解放的不易有更深入的理解,剧目通过口号的形式与观众互动,极大地加深了观众对团结抗战、祖国万岁的认知与理解。在学生群体中上演《黄花岗》,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国的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精神的起源及信仰至上的家国情怀。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了解中国革命,珍惜当前的新时代,自觉抵制不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使中国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沉淀成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厚重的文化底蕴。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教师对社会主义新思想与指导理论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种片面的言论出现在国内的媒体平台上,影响了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往往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抗战戏剧的出现,用场景再现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场精神洗礼,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地看待历史、尊重历史。同时也认识到抗战戏剧的作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有效应用这种情景剧的模式,在学生范围内构建认知,尊重历史环境,让中国革命精神代代相承,让青年人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依赖感与信服感,树立信仰理想,规范日常行为,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我国思政教育的成果扩大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抗战戏剧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戏剧种类,在高校中的宣传教育效果比较明显,抗战戏剧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体现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尊重与认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又具有特殊的传承的文化价值,可以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代际传递,真正实现薪火相传,让年轻人正确地面对中国的历史,铭记中国革命精神。

参考文献:

[1]廖沫沙.廖沫沙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2]柯焱.浅谈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80(4):357-358.

[3]费显斯.桂林抗战文化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戏剧表达[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6):12-16.

[4]朱健,黄生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功用及实现路径[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37(6):6-9.

[5]王小丽,勾正刚.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功用与实现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86-90.

[6]帅海波,黄文希,李娇.红色歌谣的文化价值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J].中国民族博覽,2018(22):86-87.

[7]韩传喜.政治激情冲荡中的文学书写:抗战时期戏剧创作生态及其影响[J].学术交流,2015(257):193-197.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抗战戏剧历史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新历史
抗战音画
历史上的6月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