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风火轮”的老人

2022-02-25 22:05师悦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火轮利民滑冰

师悦

上午9时,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冬奥社区文化广场上,一支队员个个头戴头盔、脚蹬轮滑鞋的轮滑队操练起来。

“拉龙”“大风车”“穿山洞”……一组组整齐的动作,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只见队员何广深单轮滑行,玩了一个“金鸡独立”,跟在他身后的李钊紧接着秀了个“一字侧滑”……两小时的训练结束了,当队员们摘下头盔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群高手都已是“爷爷奶奶级”的人了。

“那个做‘一字侧滑’的李钊,退休前可是首钢的冰上运动员呢!”队员李正自豪地说。他们都是社区的大明星。

“轮滑队2012年成立,现有60多位队员,平均年龄62岁,最大的队员75岁了。”队长强俊贤介绍。当年,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组成了“石榴花轮滑队”。2018年,广宁街道的工作人员说希望组建一支助力北京冬奥会的轮滑队。大家一听可高兴了,不到几天,新组建的“艺枫轮滑队”就投入了对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中。

传播轮滑知识和技巧、进行轮滑比赛、参加冬奥倒计时节目录制、学唱《一起向未来》……几年来,忙坏了轮滑队的这些老队员。社区、学校、公园,在宣传冬奥的各种场合,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2017年烟台国际轮滑马拉松比赛男子组第二名和第五名,女子组包揽半程比赛前三名;2020年中国滑冰协会俱乐部滑冰公开赛(北京)两个组前六名;同年的首届“冬奥社区杯”轮滑赛团体竞速、个人绕桩、个人竞速赛冠军……

强俊贤细数着老队员们的收获,也道出了成绩背后的艰辛:“要知道,比赛中可有不少年轻人呢!我们不断挑战,在速度与激情中一路向前。”

讓强俊贤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在北京举办的24小时轮滑比赛。比赛中,12名队员要接力轮滑共24小时。那天下午比赛刚开始就下雨了,到了深夜雨越下越大,赛道又黑又滑,参赛队员靠头灯和手电摸索着向前。赛道外的队友当起了志愿者,盯着赛道喊人、拿着吹风机挨个儿吹鞋吹衣……一夜未眠的队员24小时滑了590公里,以超出第二名95公里的绝对优势勇夺冠军。

几年来,老队员们刷新了一项又一项纪录,也挑战着自身的极限。

67岁的丁利民介绍,58岁时,他和同伴从三亚一路向北滑到漠河。为了减轻负重,他扔掉了厚衣服,橡胶底的厚拖鞋也换成了薄的。曝晒、缺水……他们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历时三个月的“南北刷”,这段经历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63岁的奚建国说:“勇于挑战是因为我们的心依然年轻,为了迎接冬奥,为了全民健身,更为了丰富退休生活。”

战胜了困难,也强健了身体,这群老人迎来了他们的又一个春天。

丁利民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受糖尿病折磨,体重一度降到了50多公斤。“管住嘴,迈开腿。”听到医生的建议,他想到了年轻时玩过的滑冰——学学轮滑应该不难吧!2005年,他踩上“风火轮”,一滑就是16年。如今他的体重恢复到了70多公斤,身板也挺直了。“如今,我一周滑5天,每次滑15~20公里,血糖正常了,药量也减了。你看,我哪里还像个病人?”丁利民说。

在银发轮滑队里,像丁利民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

67岁的蔡洪2019年查出患上了结肠癌,虽经历两次手术,但病魔并没有击垮他的身体。他说:“是玩了12年的轮滑给了我充分的体能。术后恢复后,我又能滑了。”

轮滑为老人们带来了快乐。经常在奥运社区转的市民都知道,轮滑队里有对“明星夫妻档”——奚建国和强俊贤。两个人的冰舞——“双飞”一度成了轮滑队表演时的保留节目。

“我们一起参加冬奥宣传活动,一起比赛,一起锻炼,生活步调一致。共同语言多了,总有说不完的话,夫妻感情也越来越好。”强俊贤说。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退休副教授赵纪生提醒:老人骨骼脆弱,专业运动易造成关节损伤。零基础的老人,不要尝试滑冰、轮滑类的专业性运动。即便是有冰上运动或轮滑运动基础、一直坚持运动的老人,玩轮滑也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猜你喜欢
风火轮利民滑冰
风火轮比赛
滑冰大比拼
看水 听涛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无敌风火轮
小老鼠滑冰
“滑冰”
哎呀!哪吒丢了风火轮
滑冰
炫酷风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