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探讨

2022-02-25 03:51杨速操勇清于波李国勤林玉梅曾涛王冬蕾田勇陶争荣陈黎沈军达卢立志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烯酸绍兴屠宰

杨速,操勇清,于波,李国勤,林玉梅,曾涛,王冬蕾,田勇,陶争荣,陈黎,沈军达,卢立志*

(1.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4.镇海江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5.景宁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丽水 323500)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生态农业的逐渐发展,新的稻作模式备受关注,其中以稻-鸭、稻-虾、稻-鱼、稻-蟹、稻-蛙、稻-泥鳅等种养结合的混合式农业经济结构模式最具代表性[1-2]。“稻鸭共作”的概念最早由置田敏雄等[3]在1988年提出,但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已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对稻田养鸭进行了初步探索,而后传入日本并得到完善,进而在亚洲推广[4-5]。稻鸭共作可增加水稻产量[6],提高稻米品质[7],减少水稻病虫草害[8-10],进而提升经济效益。此外,稻鸭共作可提高土壤肥力[11]和土壤酶的活性[12],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分布[13],进而提升生态效益。同时,研究[14-15]指出稻鸭共作稻田的CH4、N2O排放途径与常规稻田相似,但较常规稻田而言,其CH4排放速率显著降低,CH4排放量显著降低,有助于稻田增温趋势的减缓[16-17],从而减少环境问题。目前,对稻鸭共作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分析和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稻鸭共作对鸭本身影响的相关研究近几年来逐渐升温,已报道的有青壳4号麻鸭、金定鸭、高邮鸭、白改鸭等[18-19],且主要集中在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以及肌肉品质上,但绍兴鸭还未见报道,且在稻鸭共作条件下鸭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试验拟探索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为稻鸭共作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选择在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至源生态农场(121°63′E,30°01′N,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进行。该农场已经开展4 a稻鸭共作生产实践,具备较为良好的基础试验条件。供试水稻品种为沪软1212,属于粳型常规水稻,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育而成。试验鸭为306只同批出生的18 d龄绍兴鸭,且均为公鸭,由江南家禽育种公司提供。饲料选择鸭用配合饲料,购自绍兴浙江中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1.2 方法

选择试验田3块,每块面积约56 700 m2,按照每667 m212只鸭的放鸭密度开展稻鸭共作。各试验田采取相同试验条件及田间管理措施,且均不施农药和化肥。试验田周围用70~120 cm的尼龙网进行围栏,以防止鸭子逃跑;并在试验田边角搭建鸭棚,为鸭提供避雨、休息的场所,同时用以存放饲料,可进行适当补饲;用尼龙网将每块水稻田划分为4个小区,防止因鸭群过大导致水稻遭到踩踏而倒伏。每块试验田水稻行距约为30 cm,在水稻移栽10余天后,将18 d龄的鸭苗按照每667 m212只的密度放入试验田,水稻进入抽穗期收鸭。稻鸭共作期为42 d,夜间进行补饲,饲喂产蛋鸭配合饲料。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玉米粒 400 g·kg-1,小麦280 g·kg-1,豆粕120 g·kg-1,小麦麸100 g·kg-1,磷酸氢钙12 g·kg-1,石粉80 g·kg-1,食盐2 g·kg-1,预混料 5 g·kg-1(预混料可为1 kg饲粮提供VA3 960 μg,VD50 μg,VE26 mg,VK1.0 mg,VB13.0 mg,VB29.6 mg,VB66.0 mg,VB120.03 mg,胆碱500 mg,D-泛酸钙28.5 mg,叶酸0.6 mg,烟酸50 mg,生物素0.15 mg,Fe 50 mg,Cu 10 mg,Mn 90 mg,Zn 90 mg,I 0.50 mg,Se 0.40 mg);代谢能11 MJ·kg-1(计算值), 粗蛋白质16.5%,总磷0.7%,总钙3.35%, 总赖氨酸0.8%,总蛋氨酸0.4%,粗脂肪24%。

1.3 样品采集

放鸭当天及此后每隔10 d,每组随机抽取20只鸭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试验结束后随机选取9只鸭,称重并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取样。

1.4 指标测定

按照1.3方法称重,并计算日增重和平均日增重。

在空腹状态下测定体重,颈部动脉放血致死,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并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

采集鸭胸肌和腿肌进行肉品质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肌苷酸、肌内脂肪和长链脂肪酸。本试验肌肉脂肪酸含量使用Thermo Fisher Trace1310 I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按照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本试验肌苷酸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按照DB37/T 3816—2019标准进行;本试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绍兴鸭生长和屠宰性能

由表1可知,绍兴鸭经过42 d的稻鸭共作后,平均日增重为22.70 g,60 d龄时体重达到1.38 kg,屠宰率为87.07%,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5.94%和13.65%。与青壳4号麻鸭相比,绍兴鸭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均较高,而胸肌率和腿肌率则低于青壳4号麻鸭。

表1 鸭生长和屠宰性能比较

2.2 绍兴鸭肌肉品质

表2中肌肉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绍兴鸭胸肌和腿肌的肌间脂肪含量分别为1.31%和1.80%,肌苷酸含量分别为0.95和1.16 mg·kg-1。长链脂肪酸中,共检测到了7种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必需脂肪酸,全部腿肌样品和部分胸肌样品的C20∶0未检测出。与青壳4号麻鸭相比,绍兴鸭肌肉水分含量较高,肌苷酸含量和脂肪含量较少。长链脂肪酸中的硬脂酸、花生四烯酸较高,且检测出了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

表2 鸭肌肉品质比较

3 讨论

3.1 稻鸭共作对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笼养、平养和放养等不同的饲养方式会对家禽屠宰性能产生显著影响[21-23]。在稻鸭共作系统中,鸭活动范围大且生存环境自由,其饲养方式可视为放养。相较于圈养或笼养条件,稻鸭共作条件下鸭在稻田中穿行奔跑,运动量相对较大,不利于皮下脂肪沉积。本研究中,绍兴鸭的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青壳4号麻鸭,除胸肌率和腿肌率外,其余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高于青壳4号麻鸭,说明在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生长和屠宰性能优于青壳4号麻鸭。根据罗璇[19]的研究,金定鸭、役用鸭、苏邮1号、高邮鸭、白改鸭在稻鸭共作条件下,试验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27 g、15.95 g、19.47 g、26.12 g、27.86 g,而本研究中绍兴鸭试验期平均日增重为22.70 g,较金定鸭、役用鸭和苏邮1号高,而较高邮鸭和白改鸭低。就屠宰性能而言,绍兴鸭宰前活重与役用鸭最为接近,但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均高于役用鸭,胸肌率则较低。与其他4种鸭相比,绍兴鸭宰前活重均较低,但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均较高,胸肌率均较低。综合来看,在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生长性能较好,而屠宰性能明显优于金定鸭、役用鸭、苏邮1号、高邮鸭、白改鸭。

3.2 稻鸭共作对鸭肌肉品质的影响

肌肉中肌苷酸、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是影响禽肉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24]。一般肌肉中水分含量低则表示肌肉总营养成分高[25]。本研究中,与青壳4号麻鸭相比,绍兴鸭肌肉水分含量明显较高,而肌肉中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明显较低,而罗璇[19]的研究表明,各品种鸭胸腿肌水分含量在72.6%~74.93%,脂肪含量在2.47%~3.12%。综合生长和屠宰性能方面,在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长肉多而脂肪沉积最少,这很可能是因为其运动量相对较大,能量消耗多,所以导致肌内脂肪沉积少,而田间奔跑等运动锻炼了腿部肌肉,所以导致腿肌相对其他品种最为发达。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影响肌肉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26]。本研究中,绍兴鸭肌肉中检测到了7种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必需脂肪酸。相较于青壳4号麻鸭,绍兴鸭肌肉中亚油酸含量较低,而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较高,且检测出了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说明在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相对更为丰富。

本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条件下,绍兴鸭生长和屠宰性能较优,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相对丰富,可作为稻鸭共作模式的优良鸭品种。

猜你喜欢
烯酸绍兴屠宰
绍兴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4种狗母鱼科鱼类肌肉脂肪酸分析
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籽实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绍兴大闯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多喝鱼汤会让你更聪明吗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