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2022-02-25 03:51苗语涵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贸易总额居民收入门槛

苗语涵

(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自1978年起,我国改革开放已40多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43年,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最频繁的43年。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步上升,与世界各国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对外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发展了经济,但同时也拉大了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一开始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滞,大量的对外贸易从业者受到波及,收入急剧下降。2020—2021年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正在逐步恢复,但国外的防疫情势依然严峻,因此,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有关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的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1],他们认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各经济体之间的交流[2],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大经济体之间的流通[3],进而推动经济发展[4]。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5],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则极为有限,有的甚至有消极影响[6],因为发达国家会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工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掠夺大量的资源和初级产品[7],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问题,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制于人[8]。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进出口贸易对发达国家来讲是机会,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具体要看自身的发展决策[9]。二是城乡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本产出比[10]、产业结构[11]、人力资本[12]、财政支出[13]等。三是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关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观点:大量的学者认为,进出口贸易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14],改善居民收入结构,且进出口贸易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城镇居民,降低城乡收入差距[15];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进出口贸易大多集中在商业资本家手里,对于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促进作用极为有限,进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6];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进出口贸易本身并没有倾向,能否促进本国居民收入增长,降低收入差距,取决于自身决策[17-18]。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关键取决于自身发展战略。因此,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以期能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收入公平提供参考。

1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1.1 变量选取

本文根据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构建指标体系(表1)。

表1 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指标体系

1.2 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ln cds)表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ln nds)代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用城乡收入差距(urig)表示城乡二元化水平。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00年为基期平减后取对数获得,城乡收入差距用平减后得到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表示。

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用进出口总额取对数(ln intrade)、出口总额取对数(ln export)和进口总额取对数(ln import)表示,这三项数据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平减后取对数得到。

门槛变量。选取地区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以2000年为基期平减后取对数得到。

控制变量。选取财政支持度(finan)、非农发展水平(non-agro)和城镇化率(urban)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财政支持度(finan)用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非农发展水平(non-agro)用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城镇化率(urban)用地区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均由《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06—2020)》、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等整理得来。

1.3 门槛回归模型

门槛回归模型(Threshold Regressive Model,简称TR模型或TRM)是汤家豪于1978年提出的[19]。1999年,Hansen首次介绍了具有个体效应的面板门槛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槛值,并检验门槛值的显著性[20],克服了主观设定结构突变点的偏误。推导过程如下:

设单一门槛如下:

ln urigij=αi+βkij+δ1xijI(tij≤γ)+

δ2xijI(tij>γ)+εij。

(1)

式中,i表示决策单元,j表示时间,ln urigij和xij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kij表示控制变量,δ表示系数向量,tij为门槛变量,I()为示性函数,γ为待估计的门槛值,εij服从独立空间分布[21]。

(2)

进一步变化为:

ln urig*=X*(γ)δ+ε*。

(3)

运用OLS对公式(3)进行估计,得到δ的估计值:

δ(^γ)=[X*(γ)′X*(γ)]-1X*(γ)′ln urig*。

(4)

SSR为:

S1(γ)=e*^(γ)′e*^(γ)。

(5)

其中e*^(γ)=ln urig*-X*(γ)δ(^γ)为残差向量。

将(5)最小化,得到相应的S1(γ),进而得到γ的估计值:

γ(^γ)=argγminS1(γ)。

(6)

运用(6)式 的方法,可以得到δ^=δ(^γ)^,残差向量e*^=e*^(γ)^以及残差平方和σ2^=σ2γ^。

由以上方式可以对多重门槛进行推导,以双门槛模型为例,设定模型为:

ln urigij=αi+βkij+δ1xijI(tij≤γ1)+δ2xij(γ1γ2)+εij。

(7)

进一步推导,可得:

(8)

式(8)中tij为门槛变量(可以是解释变量的一部分),γ为待估计的门槛值,εij服从独立空间分布。

2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选用王群勇[22]的xthreg命令,运用StataSE15进行回归,得出结果如下。

由表2可知,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均通过了双门槛检验,且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三门槛效果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因此,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均以双门槛进行分析。

表2 面板门槛回归显著性检验

由表3可知,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出口贸易对城镇居民收入的门槛值分别为6.377和4.367,对农村居民收入的门槛值分别为2.456和1.043,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值分别为5.232和2.268。

表3 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从表4可以看出,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为正,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也为正,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影响会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变化,当人均GDP增加时,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也在增加,增加趋势呈线性,而对农村居民收入弹性系数的影响则呈倒“U”形。具体来看,当06.337时弹性系数则变为1.026;当02.456时弹性系数则降到了1.038。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对居民收入均有促进作用,当人均GDP增长时,进出口贸易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正向影响会逐渐增大,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增长后会出现降低。

表4 进出口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

从出口贸易来看,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为正,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影响也会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变化,当人均GDP增加时,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减小,降低趋势呈线性,而对农村居民收入弹性系数的影响则呈倒“U”形。具体来看,当06.337时弹性系数则变为0.720;当02.456时弹性系数则降到了0.171。以上分析说明,出口贸易对居民收入均有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正向影响与人均GDP变化趋势相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在经历增长过后会出现降低。

从进口贸易来看,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口贸易总额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为负,且均通过了1%或5%的显著性检验。从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进口贸易总额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负向影响也会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变化,当人均GDP增加时,进口贸易总额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增大,增长趋势呈倒U形。当处于低门槛(02.456)时弹性系数则降到了-0.431,说明进口贸易的增长会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主要原因是:进口贸易的增长会对国内产业生产和发展有挤占效应,加上农业本身的附加值低,进而造成农村居民收入降低。当处于低门槛(06.337)时会有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134和-0.189。主要原因是: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进口贸易对城镇地区产业的挤占效应较弱,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进口贸易对城镇产业的挤占效应加强,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负向作用。

从表5可以看出,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为负,且均通过了1%、5%或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进出口贸易、出口贸易会对城乡收入比产生负向影响,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进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5%或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进口贸易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促进作用。从弹性系数来看,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影响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进口贸易的系数绝对值,说明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负向作用明显大于进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正向作用,这也导致了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为负。主要原因是: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均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对城乡收入影响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进口贸易。

表5 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估计结果

3 小结

本文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进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均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当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时,进出口贸易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1%或5%显著性检验,对城乡收入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贸易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比有负向影响;进口贸易对城镇居民收入在低门槛(06.337)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负影响,对城乡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建议

4.1 保障进出口贸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依然在持续,新冠疫情依然在全世界肆虐。在当前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当根据各地实际,在防范疫情的同时保障进出口贸易,利用上游和下游的地理优势,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中游地区应当积极沟通上游与下游,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4.2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供对外贸易水平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进出口和出口贸易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口贸易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着力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进口方面,应当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利用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我国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在出口方面,应当加强自身创新能力,鼓励各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当前形势下,还要鼓励各企业出口转内销,提高居民收入,助力“六稳”、“六保”。

猜你喜欢
贸易总额居民收入门槛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门槛杂说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