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建设及应用

2022-02-25 02:31吴飞艳张文雅吴晓柯朱莹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益农信息员进村

吴飞艳,张文雅,吴晓柯,朱莹

(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01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连续多年都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做出部署。浙江省自2014年启动试点,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于2020年底实现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四大类服务向基层延伸[1]。随着涉农信息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应用领域宽等问题不断显现,单靠线下益农信息社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提供全面涉农信息服务,为此,浙江省开展了“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建设,以此形成“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提升信息服务的多样性、时效性、针对性[2]。本文从介绍“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出发,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并阐述下一步发展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

1 系统总体架构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基于浙江省万村联网系统打造,按照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应用的原则,以B/S体系结构、XML数据交换技术、中间件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为支撑,通过接口开发,整合接入不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为农民、益农信息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等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

1.1 主要功能模块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实现了四大类服务、数据统计、荣誉展示、村级益农信息社网页设置等功能模块,每个模块下又细分若干个功能点(图1)。

图1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2 应用场景

结合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的功能模块,目前已经形成益农综合信息服务、村级特色服务、数据统计分析、标杆打造等四大应用场景。

1.2.1 益农综合信息服务

益农综合信息服务包括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大类。

公益服务旨在整合农业部门信息资源,提供全面、精准的农业公益信息,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通过信息联播,村民可以知晓村里村外大小事;通过农技服务,农民可以了解各类种植养殖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惠农政策,农民可以查看最新惠农补贴资金的名称、政策依据、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信息,符合条件即可及时申请补贴;通过市场行情,农民可随时查看浙江省主要农产品批发、零售价格,根据市场供需调节农业生产;通过土地交易,村民可以查看土地流转信息,寻找合适的土地承租人;通过浙江图书馆,农民可随时阅读电子书籍,以扩大知识面。

便民服务对接浙江政务网、支付宝、携程旅游、中国铁路等网站,集成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缴费充值、法律快车、空气质量、物流服务等多种功能,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的目标。

电商服务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在村级站落地,促进农产品上行下达。农民可以通过浙江农民信箱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通过每日一助发布供求信息[3]。同时,对接农村淘宝、网上农博,农民一方可以便捷地从网上购买所需物品,也可以在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店铺,售卖自制农产品。

培训体验栏目发布实用农业技术视频,涵盖现代园区、特种动物、水果种植、蔬菜栽培、花卉栽培、水产养殖、林业技术、综合水利、经济作物、加工处理、农村能源、畜禽养殖、农机农资等内容,农民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上专业的技术培训课程,提升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1.2.2 村级特色服务

每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均需在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上建立网页站点,用于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公布信息员联系方式、益农社服务内容、领导班子等信息,村民可以准确地找到“人”、办好“事”;更新信息动态、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等栏目,村务党务公开透明,满足村民知情权,激发村民参与感。

每个益农信息社还可以根据实际村况,提供特色服务,比如设置劳务供需栏目,发布招工需求;设置特色产品栏目,展示村里特色农产品;设置史径探幽栏目,讲述宗祠历史故事;设置工业贸易栏目,帮助村内企业寻求合作洽谈;设置体育运动栏目,组织村民开展体育活动;设置文艺活动栏目,开展戏曲、广场舞、剪纸等民俗民艺活动。

1.2.3 数据统计分析

为更好监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进度,信息员需每月报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月度进度表,表中包含村级益农信息社累计建设数量、村级信息员累计培训数量、依托益农信息社的12316语音咨询累计人数等26个数据项。以往运用传统Excel层层上报方式,经常存在错误难发觉、数据难分析的问题。因此,基于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村、乡镇、县、市、省五级联动的框架,系统设计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一是数据上报,不同的账号权限登录系统只能访问对应权限的模板,如村级信息员负责录入数据,县级管理员负责审核数据等。

二是数据统计核算,按照累计数据当月值不能小于上月值、分项值之和等于总项值等原则,自动检验村级信息员上报数据,有错误立即预警,大大减少了传统数据层层上报过程中人工失误所导致的错误。

三是数据分析,系统提供时间、地区两个维度分析的功能,时间上纵向比较得出异常波动数据、地区上横向分析地域之间的数据差距。

1.2.4 标杆打造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设置了益农信息社示范站和季度之星两个荣誉墙,前者展示带动能力强的益农信息社,后者表彰工作能力突出的信息员。

益农信息社示范站的评选由村级益农信息社提出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益农信息社基础硬件、服务能力、信息化应用、村民满意度等维度进行统一评选。每县每年优选出3~5个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示范站,在平台首页进行展示,带动全省益农信息社不断充实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功能。

季度之星的评选由程序自动计算得出。每季度初,由程序根据各村级信息员上季度发文并通过审核的信息数计算分数,同时检查信息员所维护的益农信息社网站首页图片是否清晰完整、信息是否及时更新、信息质量是否过硬,综合得出信息员排名,前200名入选季度之星。

2 实践分析

2.1 搭建网站平台,形成益农信息社“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2020年底,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实现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每个线下益农信息社配有一名专职信息员,为农民提供四大类服务。益农信息社正逐步成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的“传感器”,传播“三农”政策的“小喇叭”,让农民进一个门办样样事。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作为线下益农信息社的线上配套补充,一是可作为涉农信息聚合点,通过对政务、市场、技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分类、规划,实现知识共享,让农民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二是可作为新农村的宣传点,通过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等栏目,可形成线上联动推广、线下精准对接的农商对接模式;三是也可作为益农信息社的对外展示点,通过呈现村级站实体网络巨大的潜力优势,吸引通信、物流、金融、电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企业,参与益农信息社建设与运营,不断强化益农信息社信息化设备、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2.2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

浙江省一直较为重视农业信息化服务,2000年前全省大力推广的“农技110”可谓是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初级形态。进入21世纪后,信息基础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设备加快升级换代,浙江农民信箱、浙江万村联网等平台陆续开发,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而随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民群众展现出越来越多个性化信息需求,现有体系框架难以满足。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针对多种多样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农村信息服务渠道,因地制宜变得尤其重要[4]。

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以提供四大类服务为基础,以个性化服务为补充,积极回应农民群众的需求清单。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延伸性,支持每个村级益农信息社网站自定义设置服务内容,真正匹配村民需求。平台上线一个月内,1.9万个益农信息社通过自主建站方式创建了村级社网站页面,提供线上信息服务。如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莲桥村益农信息社平均每月发布信息27条,内容包括防台防汛、防疫接种、消防演练、养老服务员招聘、社保医疗等切合实际村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同时配合线下益农信息社开展水电、通讯缴费和医疗挂号、小额提现、代购车船票等服务,真正做到了益农信息服务延伸到村、延伸到每个村民。

2.3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

农民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承担者和推动者[5]。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的文化、思想、技术等素质必然影响着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战略实施的成败。而目前农村依然存在着老龄化严重、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受限等问题,如何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成了必然“课题”。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为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技术、市场流通、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从思想理论上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同时,还依托线下益农信息社开展创业创新、电商经营、种植技术等课程培训,从实践操作上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真正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6],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比如衢州市万田乡上蒋村益农信息社在开展信息服务的同时,还结合上蒋村多肉植物文化特色,建成多肉植物致富讲堂,邀请讲师为农户讲解多肉植物种植知识,培训课程开展10节后,就有 50 余户农户参与了合作种植,并将多肉与文化、产业、旅游、研学、电商有机结合,融合提升。

2.4 重视优质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增强政府决策能力

大数据时代,政府的治理理念和决策方式已然发生改变,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从权威治理到数据治理[7],智慧政府的打造如火如荼,有效地改变了传统决策主观性、被动性较大的问题。而优质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就是这种决策流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通过数据上报系统归集了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进度数据,每月一报的报送频率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系统自动校正预警程序保证了数据填写的正确性,多层级的审核流程保证了数据汇总的准确性,这些规则的设定确保了所获数据的优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益农信息社数量、公益服务累计人数、便民服务累计人数等数据项从时间、地域等多维度的分析,总结得出目前益农信息社建设成效、建设进度、存在问题、风险隐患等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有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效能。

3 思考

目前,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经进入“提质期”,应积极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措施,实现益农信息服务“量”和“质”的双重提升。

3.1 强化培训,提升信息员服务能力

信息员作为村级益农信息社涉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的优劣。根据调查,浙江省部分益农信息社还存在着社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往往偏重于缴费、打印、代取快递等基础性服务,而涉及政策、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相对薄弱。因此,要花大力气搞好村级信息员培训,因地制宜设计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浙里办、网上农博等网络平台使用课程,涉农政策解读、前沿生产技术科普等知识性课程,数据收集、信息整理编写等技能性课程,从多个方面增强其对农业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分析能力[8],提高村级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不同职业、文化水平的信息员,制定不同的准入、退出、激励机制,更好发挥村级益农信息社的服务效能。

3.2 创新思路,激发益农社发展动能

线下益农信息社深入农村,可作为信息采集点和基础服务点,线上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面向大众,可作为宣传推广点和数据处理、分析、发布点,结合两者优势,可对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的扩展进行有益探索。如江西省将农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结合,安排益农信息社、农户等开展成本调查、损害预警、粮食收购价格监测、产地蔬菜价格速采、农贸市场物价调查等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浙江省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汇集全省数据,加强数据分析、整合、发布和使用,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业精准高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9]。也可尝试与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结合,利用益农信息社网络和线上平台搭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拓展产业服务能力。

3.3 小步快跑,升级平台功能

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作为政府主导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虽然已在全省范围内初步推广应用,但仍存在着使用场景不够多、功能不够全、使用频率不够高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升级迭代。

一是拓展平台功能,开设特色农产品、农村工艺品、民俗餐饮等直播宣传推介板块,增加在线报名、实时网课等培训模块,不断丰富平台内容。

二是纵向上深化与农业农村部益农服务平台联动,形成国家综合平台与多层级平台、多属性平台格局[10],发挥全国益农信息社的规模效应和优势。

三是横向上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实现“三农”数据共享共用、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益农信息员进村
闵行区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情况分析与探讨
山西快递企业“抱团”进村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益农信息社助力辽宁三农
河南4万余益农信息社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路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让我更好服务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