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能力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

2022-02-26 11:13崔振成
中国德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良知伦理高质量

崔振成

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应当思考“谁来培养人”的教育关键力量问题。总书记说“有高质量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表明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抓住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有力建设,才能抓住教育前行的“牛鼻子”。

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教师教育理想、支撑教师教育事业、彰显教师时代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品格与关键能力,结构完整且动态发展的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走向高质量继而教育走向高质量的逻辑线索与现实基础。无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如何随时代变迁,德育能力都应该是其底色性构造和奠基性密码。

教师德育能力是教师教育信念、教育良知与教育意志的伦理生成能力。教师只有将教育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这种信念才能转化为坚毅的教育实践,让教师超越低阶纠缠,成为执着、纯粹、高远、有为的“大先生”;教师只有生成和守望敬畏生命、呵护灵魂、挺拔人性的教育良知,才能以自己的良知促进学生的良知生长,才能在“教然后知困”中小心翼翼、乾乾慎惕;教师只有形成虽百折而无悔、虽千转且笃行的教育意志,才能教坛深耕、建设生命。总之,“修己方能安人”,教师德育能力首先是教师自身教育伦理的敞亮与内生,是教师自我德性的积极建构与日臻饱满。

教师德育能力是教师以德育德、以善启善、以文化人的伦理转化能力。立德树人的最终落实必然依靠教师在教育微观世界里实现对学生道德生命的发现、塑建与挺立。指向学生道德培育的教师德育能力聚焦于教师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了解、对德育价值论的通透、对德育方法论的娴熟、对德育评价论的改造以及课程德育价值析出能力、教学伦理敏感性与道德内嵌能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能力、德育情境创设能力、德育资源与德育活动开发能力等。总之,教师德育能力的终极造诣在于成就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将儿童的道德生命建设安放在教育理解与教育行为的中心,才能堪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使命,才能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德育能力是教师对教育伦理属性的捍卫能力、教育伦理使命的转化能力。教育事业本质意义上是成就人的伦理事业,教师德育能力让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的伦理觉悟、捍卫教育的伦理本色、實现教育的伦理价值。

总之,教师立德树人的前提是自我立德,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是德育生命,“大先生”首先是道德教师,教师德育能力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

猜你喜欢
良知伦理高质量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对伦理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员工崇敬感的中介作用*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良知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