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02-26 03:29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刘彩勤黄静华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育人思政

文/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刘彩勤 黄静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部提出要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切实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研究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该纲要明确了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德育品牌建设是立德树人任务在学校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能够形成价值导向、示范引领和文化创新作用。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深入挖掘学校“自强不息,路在脚下”的校训文化内涵,探索以“四强(强德、强技、强体、强心)三拼(拼规划、拼素养、拼担当)二谋(谋发展、谋共赢)一守(守正创新)”为核心的育人路径,激发学生自强致远的心源动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打造自强致远德育特色品牌,助力学生成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研究现状

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各地中小学以建设德育品牌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德育项目,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创新式发展。但当前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存在一些误区:片面追求创新,忽视学校文化传承;将学校外延式发展等同于品牌建设全部内容;学生主体缺席;德育品牌建设缺乏延续性。立足校情定位建设目标、凝练学校特色文化、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基于问题进行校本诊断,有助于帮助学校走出德育品牌建设误区,促进德育品牌长效发展。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各种大型活动、社会自强实践、主题班会、心理咨询、环境熏陶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是自强教育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历程,注重校训人文精神的传承脉络,不断深挖“自强不息,路在脚下”的校训精神内涵,开展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和个性德育模式的自主创新实践活动,不断凝练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主题,从“三自(自律、自信、自立)三强(强德、强技、强体)”到“四自(自尊、自律、自信、自立)四强(强德、强技、强体、强心)”,再到“四强三拼二谋一守”的自强致远、人生出彩的德育模式,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的步伐不断迈进,特色打造更加鲜明,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三、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学校自强致远德育特色品牌建设以校训精神为引领,以学校长期发展沉淀的自胜自立、革新图强的自强文化为基础,以“四强”“三拼”“二谋”“一守”为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驱动学生自强致远的内在心灵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促“德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将育人事业抓实落细。学校积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发挥党政领导班子思政育人力量,每学期初开展“永远跟党走”“疫境自强 不负韶华”“做好自己 自强不息 为党献礼”等校长思政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守正创新,坚定政治方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鼓励学生以抗疫英雄为榜样,敢于担当,不负韶华,展现生命价值;号召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会为个人和社会谋发展、谋共赢。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严把思政课程质量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严抓思政课程教研,严把课程质量关,确保要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其他公共课、专业课和班会课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渗透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固本清源,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德技并修促“技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定期组织各级各类学生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周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激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专业技能学习。注重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模式,开展“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切实开展跟岗实习、岗位实践、顶岗实习、服务周劳动、家务劳动等校内外劳动实践,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精湛技艺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实现人生出彩。

3.以课提质,以赛强体,健康体魄促“体强”

健康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学校重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开设体育教育课程,压实体育课教学质量,有序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定期开展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各类体育竞技比赛、校运会、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和大课间跑操等多种活动,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锻炼兴趣,养成自觉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有效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4.线上线下,家校共育,身心健康促“心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

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知识宣传等活动,促进疫情期间学生及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促进和谐亲子关系;定期组织游戏、电影欣赏、主题班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健康心理,保持积极心态,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有序地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学会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处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引导学生担当作为,奋发图强,不负韶华,实现人生价值。

5.文化传承,自强引领,“三拼”实践助出彩

学校文化与德育品牌密不可分,学校文化是德育品牌的载体、厚实德育品牌的根基,能促进德育品牌建设。学校以自强文化为载体,建设自强致远艺术长廊,展示学校自强不息、路在脚下的发展历程和师生自强榜样,激励学生奋勇争先,人生出彩。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定期开展“自强致远·人生出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励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规划,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拼搏;每年开展“美丽校园·文明有礼”学生文明素养养成主题教育活动,文明班、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开展“奋勇争先 自强致远”“致敬抗疫逆行者 自强致远工贸人”“疫境自强 不负韶华”“自强致远主题班会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以及服务周、岗位实践、勤工俭学、艺术节、体育节、足球联赛、“文明风采”比赛、自强之星评选、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促进学生不负韶华、敢于拼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人生出彩。

6.生命教育,团队合作,发展共赢促提升

发展与共赢是新时代的代名词,是个人成长与人生出彩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是师生生命健康的坚强保卫阵地,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线上线下疫情防控主题班会,落实疫情防控制度,有序开展生命健康安全学校创建工作,重点做好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工作,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利用“发展共赢·创建特色”模范班评选活动,开展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彰显班级育人特色,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我、珍爱生命、担当作为的个人发展观。严防校园欺凌,培养合作共赢意识,坚守互惠互利的人际交往准则,求同存异,与他人和谐共处,奋勇争先,自强致远,不负韶华,争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守正创新育新人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明确要求。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创新即改变旧的、创造新的。守正创新即把握事物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事物。

学习百年党史,争做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培育学生守正创新的精神要在坚定政治方向、厚植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红色之旅研学、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拥军爱党等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学习、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积极培育勇于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生在党史学习和红色文化中守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创新。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校情定位建设目标、凝练学校特色文化、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基于问题进行校本诊断,有助于帮助学校走出德育品牌建设误区,促进德育品牌长效发展。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立足校训自强文化,定位自强致远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目标,凝练自强致远德育特色内涵,探索自强致远德育体系,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学生“德强”“技强”“体强”“心强”,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善规划、提素养、敢担当、守正道、勇创新,让学生变得更强,走得更远,人生出彩。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课题“学校德育特色品牌研究——自强教育”(课题批准号:2019JKDY04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育人思政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