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于花主题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2-26 03:29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刘玉晗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卉红色育人

文/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 刘玉晗

花主题课程是我校校本课程之一,开课以来一直以实践体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价值观为重要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花主题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丰富和充实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育人的指向性也更明显,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诠释。

一、红色文化融入花主题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在育人方式变革的背景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打破边界,也进一步要求课程形态要具有融合性、广域性、自主性。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新时代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花主题课程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红色文化传承,还可以丰富和充实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育人的指向性也更明显。同时也为课程教学发展注入时代力量和时代情感,随时代与时俱进,以新时代内涵拓展、升华红色文化,呈现教学新角度,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诠释,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创新实践。

(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时代的主旋律。花主题课程教学中原来就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这是由于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们寄托理想、情趣、追求的载体。如“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等,花文化因此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文化和红色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具有深厚的内涵。各种花展现的精神,各种花背后的故事,与红色文化有很多相似点。这些精神和故事成为花主题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在花主题教学中潜移默化激活红色基因,学生不仅享受到自然的美丽,更受到心灵和精神的洗礼,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升华爱国思想。

(三)增强感知和认同,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人对中国的文化存在一些不自信的表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行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正确引导青少年感知和认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引导新时代青年追求进步、站稳立场、提升品德,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花卉成为广大华夏儿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花城”广州,种花业也可追溯到千年之前。迎春花市源远流长,广州市花——木棉花,素有“英雄花”之美称,象征着广州务实求真、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这些构成了广州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与城市标志,不仅是岭南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红色文化推陈出新的写照。

通过将红色文化和花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在青年人心中播下红色火种,点燃理想信念的青春之火,汲取红色文化的营养,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花卉教学融入红色文化必将是建立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优良教育资源。

二、我校花主题课程介绍

我校地处岭南广州,学校很早就已开设花卉栽培课程,充分发挥花城资源优势,将“花”的独特育人价值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专门配置百花园,用于学生现场赏花、识花。除了掌握识花、赏花的基本知识,也安排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种花,以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呵护美的目的。随着时代发展,结合国家提出的“深化素质教育”要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课程归宿,立足学校实际,渐渐确立了今天“花样生活主题课程”,课程打破时空、内容,突破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边界,使学生实现了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思考。从分散到集中,从简单到复杂,日渐科学并成体系。

三、红色文化融入花主题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加强园地硬软件配置,强化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场景

我校的百花园为学校的重要现场教学场地,一直承载着花主题课程户外教学的功能。该园地根据各种植物对于季节和光照的不同需求,分区域种植着特定的四季花卉植物。如水生花卉区、阴生花卉区、藤本花卉区等。一年四季,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各种花朵斗艳争奇。置身花园里,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散步,享受各季节的迷人气息,欣赏生气勃勃的花草,都成为一种享受。

为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园地,使之具有传承历史、精神和文化的时代特征,学校对百花园进行有效规划和整合,花卉课程小组对园类植物进行重新配置和运用。加强对具有革命意义的花卉种类的种植和展示,如桂花、含笑、朱槿、杜鹃、凤凰木等。同时,还加大对岭南特色乡土植物的引入,如野牡丹、岗稔等。除了硬件升级,软件方面,如设置花与红色文化长廊,营造显性文化氛围;增加园地红色文化与植物解说牌,方便学生自我学习;加强教师导赏能力的培训,保障带学生导赏时的教学质量。

用这些有革命寓意的植物来营造景观,使红色文化的意象得以体现,更好地强化了学生来此进行学习时的场所认同感。学生在这里,通过观察和互动的方式,不仅有亲近自然、赏花品美的机会,也可在了解红色文化花卉、乡土花卉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对于学校来说,用园艺的语言弘扬红色精神,更能帮助学校园地进行资源整合,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真正实现处处是景,处处是教育的梦想。

(二)深挖主题素材,丰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

今天的青少年成长环境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能会有距离感,为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深挖与花主题课程教学相关的红色文化内容,讲好“花”故事,潜移默化激活红色基因,以最大化发挥其育人和价值引领潜能。

根据园地种植的传统红色文化花卉,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户外红色文化花卉户外导赏活动,如“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英雄木棉”等。这些花不仅色彩、姿态动人,也因它们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同样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在课程讲解中,穿插讲解“伟人与花”的故事。如“花诗人”“花政治家”——毛泽东,周恩来与海棠花,朱德与兰花,等等。联系以花草作比喻的革命诗文,如战地黄花、风雨红梅等。甚至与花相关的党的一些方针政策用语,如用“百花齐放”形容党的繁荣文艺、开放政治的方针等。

广州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蕴藏着博大厚重的红色文化,这些也是讲好花城故事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如象征英雄精神的广州市花——木棉花。在课堂里,还可以播放《花开广州,盛放世界》等影像资料,向学生推荐《广州·花时间》等书籍。

这些红色精神和故事构成了花主题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学生不仅享受自然的美丽,更受到心灵和精神的洗礼。

(三)拓展教育形式,设计红色压花活动实践

面对当代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时代要求,要使青年学生理解并认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必须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视野。因此,我们在课程教育形式上尽可能拓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创新性、挑战性。压花是我校花主题课程教学中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课堂中,学生参与到户外识花、赏花、花材采集、花材压制、花材创作、花材密封、装裱等各项实践体验活动中,最后创造出一幅幅精美压花作品,令人赏心悦目。

在考虑红色文化如何与压花教学结合时,课程小组开发设计了“青春心向党”红色压花活动。该活动以花为载体,以“青春心向党”为创作主题,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呈现于自然的压花花材中,用压花作品来生动呈现红色文化。现已先后开展“特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红船精神”“大国重器”等十余个主题,学生踊跃参加,积极查找资料了解背后的故事,团结合作、分工明确,通过教师指导和修改,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用艺术形式促进思想引领,用生动活泼的作品致敬红色文化,坚定红色信仰,弘扬当代价值观念,展现当代学生与中国共产党同行、与祖国同行、与梦想同行的理想信念与青春风采。

(四)科学设计,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我校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为更好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发展,已开发出数条成熟的并适合高中生的研学线路。其中,花卉研学小组数次组织学生展开了“广州花城有我”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将红色文化与了解花卉新品种(小娇红掌)研发历程进行结合。通过现场聆听花卉研究中心的教授讲授小娇红掌的研发故事,通过与教授面对面的提问及谈话,学生了解了广州花卉产业在近代和新中国的发展史,感受先辈创造性劳动对如小娇红掌等一批花卉产业的发展及对美好生活的推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艰辛,了解科研人员不懈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执着和勇气,让学生了解日常缤纷的花朵背后蕴藏着科研人员多少努力和汗水。这种实地探访和聆听研发故事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花城故事,也让研发者身上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更加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逐渐在情感上引起他们的共鸣,最终促使学生将这种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

课程育人是中学生红色价值观养成的主要途径,我们以课程为主要抓手,推进课程育人,将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花主题课程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摸索出一套花主题红色文化系列课程,为课堂教学与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合打开新的契机,不仅是一种创新尝试,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猜你喜欢
花卉红色育人
李鱓·花卉十二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红色在哪里?
《花卉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