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式教学:时代意蕴、文化传承与实践策略
——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2-02-26 03:29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朴红梅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团美育舞蹈

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高 燕 朴红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文化具有构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及其认同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稳定发展的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团结性、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息所形成的文化归属感。[2]

一、美育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育一直如影随形。它让中国人的生命不断积淀文化内容,于感性展开的同时完成理性规范,成为中国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竭动力。现阶段,如何用美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沉淀文化自信沃土,塑造文化秩序与培养文明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美,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也对新时代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职责要求。[3]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以丰富的直观性使心灵在感受形式、领悟意义和体察价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沟通情感与理性并融入意志抉择和动机取舍,从而实现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最终促进人格的完善。因此,美育是一种通过培养对美的体认与表达从而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4]

美育的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体悟和境界。美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触类旁通的习得,是玉汝于成的锻炼,是融于生命体认的幸福。美育不只是通过美术类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它不是美术和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齐发力,课程引导和环境影响共作用,直观刺激与感悟提升相衔接,共同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与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美育融入式教学经验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在美育工作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以五燕艺术团为例,学院五燕艺术团自成立至今,演教并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把岭南文化内容在当代语境下进行生动表达,从而培养年轻人对美的观察、体认与思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面向人人的育人属性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树立大美育的教育理念,强化美育的普适功能,坚持以美育人、以舞塑人、以德化人为宗旨,招募热爱舞蹈的各专业学生,开展富有岭南特色的审美实践,打造贴近学生、适合学生的舞美品牌,建成了五燕艺术团等一批具有高雅艺术水准的学生组织团体。

五燕艺术团的组成具有广泛性。它由舞蹈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语文教育等各个专业的学生组成。该团的团长是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朴红梅教授。指导教师均为学院舞蹈教育专业专任教师。

蔡元培谈道:“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5]舞蹈同专业学习结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舞蹈当中感悟美、体认美,从而增强对美的不同认知和感悟,实现对美的共同追求。因此,五燕艺术团不只是舞蹈教育一家的独乐乐,而是博采众长的众乐乐,是面向人人的大美育实践。

2.面向传统的内容设置

五燕艺术团以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西关为背景,以两个绣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创作了小舞剧《绣缘》。《绣缘》展示了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之美,体现了广东艺术创作者传承并发展民族文化的探索与追求。该剧着眼于粤绣传承,并用灵动的身姿、优美的舞姿将民国广府风情呈现得惟妙惟肖,一举夺得了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小舞剧组最高奖项金奖。学校美育将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手法进行演绎获得了重大突破,各专业学生在演绎舞蹈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专业视角把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内化、发展,对美的体认不断提升。

后来,五燕艺术团在原有小舞剧基础上,增加了伞舞、出嫁舞、拨浪鼓舞等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舞蹈形式,传统内容用现代形式得以重新演绎,深得年轻学生的喜欢,他们认真学习,快乐演绎;五燕艺术团曾参加全国荷花杯校园舞蹈比赛、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新加坡胡姬花舞蹈大赛等国内外比赛并屡获佳绩;曾登上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节目,参加央视春晚广东分会场的舞蹈演出。2018年6月,五燕艺术团赴伯明翰城市大学音乐厅、威尔士卡迪夫社区、英皇芭蕾舞学院、伦敦华舞学校四地开展了为期十二天的交流演出活动,向中外观众展示岭南文化之美,屡获殊荣。他们在国外演出期间,国外观众对节目的喜欢让师生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岭南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五燕艺术团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用现代语境进行演绎,丰富了美育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张扬了当年青年的文化自信。在国外演出期间,华裔青少年颇受鼓舞,一段舞蹈唤醒了国外华裔的深层文化记忆,让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五燕艺术团曾携《绣缘》赴韩国世宗大学、韩国蔚山大学进行交流演出,打开学校“向世界传播岭南文化”的一扇窗,向世界展示了岭南舞蹈之美。事实证明,民族的文化内容赋予现代美育深厚的内容资源,如何进一步挖掘岭南文化中的美学价值,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伯明翰城市大学表演后,艺术团师生把舞蹈中的道具如红双喜字、绣品送给在场观众,观众回家以后把红双喜贴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上,相信中国的红喜字一定会带给他们好运,也特别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中国看一看。美育通过直观的形式在表演者和受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伦敦华舞学校表演结束后,现场观众长久起立鼓掌表达对中国传统作品的喜欢与欣赏,传承与传播在这一层面进行交织与融合,五燕艺术团的学生在掌声中再次体认传统文化的张力与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现实层面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3.厘定美育的价值旨归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为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充分发挥美育对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体育、改善劳育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美育的重要价值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美的过程当中,激发情感链接,形成深度共鸣,获得审美享受是美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五燕艺术团在教学和展演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美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悟灵动展示舞蹈之美、思想之美。指导团队的教师不教美,而是在日常的训练和展演中,让学生欣赏美、展示美、体认美。在五燕艺术团日常教学中,把教与演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行与思相结合,有意识训练与无意识影响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目的。

五燕艺术团在国内外的成功交流演出,以传统的舞蹈形式展现灵动之美,以宏大的舞台效果凸显知识载体,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践行美育工作的成功样本,是学院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成果和艺术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又一探索和突破,坚定了学院朝着“四化”教学改革目标迈进的信心和决心。

三、小结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学校美育建设,并积极探索美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学校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坚持个性化原则,以生为本,因地制宜,把岭南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教学成果用作品形式进行显性呈现,传统内容以现代语境进行重新演绎,助力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其宗旨则在于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艺术团美育舞蹈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美育教师
祥云诚邀老年艺术团庆祝44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