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的创作背景与音乐情感分析

2022-02-27 06:32
戏剧之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和弦小提琴乐曲

杨 璐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1)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一)作者生平

陈钢,1935 年出生,上海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幼年时期,师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二十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跟随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七十年代是他创作灵感迸发的年代,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八十年代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为中国的小提琴作品提供了优秀的音乐素材。陈钢最为出名的是与何占豪一起作曲的作品《梁祝》,这首作品更是先后五次获得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也是由陈钢创作而成。他创作的作品不局限于独奏曲,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情感,运用了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并将其巧妙地融合,使得作品精致而体面。

(二)时代背景及作品简介

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是七十年代由著名小提琴作曲家陈钢根据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这首歌曲取材于毛主席视察钢厂时与钢铁工人亲近和善的交谈场景,歌唱家施鸿鄂在当时将此曲进行演唱,家家户户都耳熟能详。

毛主席在一个普通的夜晚到达上海一处炼钢厂进行视察,亲切地与工人们交谈,问他们的年龄和家庭情况,还了解了钢厂产量与工人所提出的困难、问题等。毛主席随后对工人进行鼓舞,十分亲切。在这次视察后,钢厂印出了关于这次毛主席前来探望视察内容的报纸,许多工人在之后常年把那天的报纸带在身上,一遇到困难就会拿出来浏览观看以鼓舞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当时工人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这首乐曲最初由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演奏,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钢琴家施雯作为钢琴伴奏。乐曲历经岁月仍甘醇如饴。乐曲中热血沸腾的音乐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内心情感,聆听整首乐曲,仿佛身处那热情似火的年代。演奏家深切的情感感动了整整几代人,温暖了整整几代人。

二、作品的曲式结构与音乐情感的表达

谱例1:

本曲是一个包含引奏与尾声的再现三部曲式。本曲感情亲切且充满激情,旋律优美,乐思转换浑然天成,结构布局精巧夺目。(见谱例1)

本曲的引子部分由钢琴声部引出,主和弦用琶音的方式演奏出来。其旋律在民族五声调式上进行排列组合,一股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充满了中国音乐的传统之美。分解和弦组成的琶音结束后到小提琴独奏部分前都为第三小节,可称为散板。这一部分的分解和弦由低到高以二度、四度模进进行。速度由慢到快,力度随着旋律走向由弱到强,给人一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的感觉。紧接着是用颤音完成的九音七和弦的B 徵调式主和弦,和弦上方音都在高音区,为该部分曲调设计出婉转清新之意。接着用分解和弦推动乐曲的发展,旋律走向来到低音声部,两句以切分音引导的乐句表达了刚劲豪迈的情绪。引子的结尾部分用一个由低到高的长琶音完结,为后面小提琴独奏部分的进入作了充分的铺垫和有条有理的前期准备。

小提琴在钢琴引奏结束后接踵而至,以E 宫调为基础,旋律轻盈悠长,情绪坚定,给听众一种开始进入主旋律的听觉感受(将听众缓缓带入主旋律的情绪)。钢琴在伴奏中运用和弦长音的形式为主旋律营造烘云托月的氛围。旋律在第一次展现时,前半部分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而在后半部分改变了主旋律并加入新的元素,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第一乐句结束在属音上,构成半终止,形成向前继续发展的趋势;第二乐句结束在下中音上,形成开放式终止,后面以波浪形过渡句结束在属音,并用颤音进行演奏引入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为4-94 小节,其中主题部分以A 宫调开始,旋律真诚恳切,游刃有余。在第一次主题演奏后,用高八度音区进行第二次演奏,是对主旋律的回顾再现。在此后,钢琴伴奏开始产生变化,开始部分用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交错演奏,后面演变成全部十六分音符演奏,伴奏部分由松散到平整,由慢速转变为快速,旋律部分由低音到高音,使乐曲变得更加紧张与急促,感情上得到了更好的抒发。后面的主题部分再次回到钢琴上,钢琴在纯四度的D 宫调上进行演奏,小提琴在高音区以一问一答的对话体演奏形式进行演奏,在给人加深乐思的同时使本乐曲更添了一丝人情味,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随后,小提琴再一次拉响了主旋律,力度上比之前还要更加强烈,速度也因而加快,情绪也更加慷慨激昂。

第二乐段为95-220 小节,此时主旋律再次回到了钢琴上,钢琴用强音和弦与跳音的交替进行,小提琴在此处用双音丰富旋律,这种互相配合的方式,衬托的音乐形象尤为镇静、坚决。此时的乐思部分产生变化,并使其展开发展。与开始部分优美缓慢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一部分中,旋律是柔情似水中带着铿锵有力。乐曲进行到中部时,采用了与之前的对话体相同的复对位形式,使乐思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本曲中最为特别的实属转调部分,调性布局精简严肃,乐思在变化中发展也在发展中变化。展开部分由B 羽调式转入G 宫调式,钢琴伴奏的旋律与小提琴相辅相成,由D 羽调式开始。前面的旋律结束后,中部主题由E 羽调式反复变化出现,到此,小提琴的旋律与钢琴伴奏部分的旋律几乎统一,再一次强调了主题,音乐也趋于和谐,主题部分也与乐曲开始处首尾呼应,为之后的再现部分做出了精神与情绪上的变化调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渡句之后,第二乐段也迎来了结束。

再现部分为221-250 小节,为了推进到全曲的再现部分,作者运用了原曲调中高八度的音。这时的钢琴左手部分用三十二分音符的紧密结合来着重强调与推进,结合后续小提琴慷慨且充满感情的情绪,共同使全曲的情绪达到巅峰,感情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此时的音乐由弱慢慢变强,给人一种激动磅礴的感觉。为了推动后续主题的发展,从第三乐句开始速度逐渐变快,在这种持续的直上云霄的感觉里乐曲也到达了光明璀璨的结束部分。到此,乐曲的再现部分也已完结。

此时进入乐曲的尾声,尾声部分为251-265 小节,这时的乐思在大三和弦的有力支撑下,坚定不移地向下进行,后面用A 宫调式的主和弦连续的三连音描写华彩部分,又从高音迅速进行到低音,给人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感。其目的是使主题明确,并完全终止,使人加深记忆并展现出大气磅礴之意。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本曲为歌曲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运用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使其民族性特色强烈鲜明,这种民族性在乐曲的调式调性、旋律、速度、节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表现。作者准确地找出了民族音乐中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全曲,使乐曲的民族性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乐思发展自然巧妙,结构布局和谐均匀。旋律更是优美而富有激情,乐曲中的民族风格营造了一种和谐匀称的中国传统式音乐美,表现了当时钢厂工人与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抒发了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豪迈情怀与远大志向。

乐曲开始是一段带有民族特色的旋律,绚丽多彩的琶音一个接着一个由钢琴顺着指尖缓缓弹奏,接下来出现的小提琴散板挺拔有力、洒脱豪放,之后温和的、叙述性的主题随之带出,衬托了钢厂工人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娴熟地攀登上了金色的炉台,为祖国炼出炉炉优质钢的豪迈情怀。结尾在挥洒自如、登峰造极中华丽地结束了全曲。

三、结语

本曲是典型的用西洋乐器来体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该曲坚强有力,气势磅礴,时代特点与民族情感极为突出,是一首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部分演奏的难度大、要求高,所有技术都是为了音乐服务。

每一首作品的形成都是文化内涵的体现,文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由历史、社会等多项元素合成。就陈钢的音乐创作来看,受其家族环境与“海派文化”的影响,《金色的炉台》应时而生,两者缺一不可。整首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艺术内涵,体现出“民族化又国际化”等特点,这正是“海派文化”所具有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内涵。

猜你喜欢
和弦小提琴乐曲
始乱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Hey Diddle, Diddle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