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和实践研究

2022-02-27 01:50吴琼郭鉴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4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精神

吴琼 郭鉴

(1.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运城 044000;2.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朔州 036002)

2022 年4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1]。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新时代中国精神[2]。北京冬奥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奋力攀爬奥林匹克运动之巅的精神凝练和实践表达,也是中华体育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应深刻理解并善于利用北京冬奥的宝贵财富,将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北京冬奥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北京冬奥会精神。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努力承担民族复兴重要任务,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北京冬奥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实践途径。

1 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1 北京冬奥精神的具体释义

北京冬奥会是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如期成功举办的体育赛事。从国内环境来看,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正值中国人民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重要历史节点[3];从国际环境来看,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叠的时期。广大参与者在面对各项繁重任务,历经7 年艰辛努力之后,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是勇于承担使命责任;自信开放是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迎难而上是为了胜利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是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共创未来是与世界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冬奥精神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它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突破性创新,也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中国青少年的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和丰厚的人文遗产[4]。

1.2 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利用一定的科学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内涵和个体发展内涵:社会内涵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个体发展内涵主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等方面。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涵育出来的宝贵思想,是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自信、公平竞赛、集体主义、科学求实、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升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

北京冬奥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相互有机统一,拥有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利益一致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北京冬奥精神,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提升[6]。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实践意义。

北京冬奥精神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新的素材。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大部分学生观看了相关体育赛事,主动了解了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关注冬奥赛事,对北京冬奥精神的概念把握得较为清晰。在对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进行访谈时,多数教师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高校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北京冬奥精神,推动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山西省几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和价值,以及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

2 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时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部分大学生肯定北京冬奥精神对自身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您认为北京冬奥精神对于您的成长成才来说重要吗”时,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占85.75%;没有学生选择不太重要和完全不重要。

北京冬奥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具有重要作用,将冬奥精神的育人功能充实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激励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7]。

2.1 北京冬奥精神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北京冬奥会只有短短7 年筹备时间,是一项涉及场馆建设、交通建设、环境整治、赛事组织、城市运行等多方面工作的庞大工程体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的总布局,彰显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实力,坚实的综合国力,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并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兑现了对国际社会许下的庄严承诺[8]。赛事期间,中国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在城市新冠肺炎防控动态清零中进一步彰显,充分展现了中国之治的磅礴伟力。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对此表示:中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9]。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北京冬奥精神铸魂育人功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和课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筑牢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10]。引导学生牢记党的教诲,增强“四个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北京冬奥精神有利于涵养大学生的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任何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才能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中屹立不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公民3 个层面,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根本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起笔,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收尾,折柳相送,光影留声……一场富有东方韵味的文化盛会载入了史册。北京冬奥精神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下的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拓展,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11]。引导学生深刻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准确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奋发笃行地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并内化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

2.3 北京冬奥精神有利于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指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并新增了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指标,其核心要义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中能够了解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性、对象性、科学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首先,北京冬奥精神包含了爱国主义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赛场上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勇创佳绩的精神,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持续关注、热情助威,都展示了饱满深厚的爱国热情。其次,北京冬奥精神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运动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磨砺青年学子意志品质的重要渠道,北京冬奥将冰雪运动的力量与速度美,竞技体育的成败得失以及团队的协同合作进行了集中展示,对大学生有格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北京冬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讲好上好北京冬奥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北京冬奥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12]。

2.4 北京冬奥精神激励大学生勇于追求卓越创新

绿色办奥理念贯穿本届冬奥会的全过程,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诠释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向世界诠释了中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凸显了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科技创新彰显出大国实力,开幕式上,首创“微火”主火炬;数字科技和舞台美学的创造性融合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视觉盛宴。

赛事期间,颁奖典礼上中国传统手工绒线编织的花束,水立方奥运场馆的创新改造再利用,覆盖全部场馆的绿色供电,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使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碳排放趋近于零),投入交通的氢能源客车,“猎豹”摄像机,京张线路上的世界首例无人高铁……科技创新贯穿于比赛场馆建设、基础服务设施、赛事转播技术等方方面面,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和举办各项活动的亮点。将这一系列丰富的科技创新案例带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不断突破、革新、超越中实现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价值,激发大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向往与追求[13]。“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14]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享受全面的社会保障,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应当从北京冬奥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2.5 北京冬奥精神呼唤当代大学生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团结合作、命运与共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传递出团结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书写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5]。他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再次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16]当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改变着国际社会的政治格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国内政治意识形态,关注国内时政问题,还要放眼世界,以中国和世界是一体的整体性思维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北京冬奥会向世界传达出“一起向未来”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强音,促进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互鉴,在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过程中,作出了中国应有的贡献[3]。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培养责任素养,展现青春风采,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篇章。

3 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总体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较为单一,当大学生被问到“您了解北京冬奥精神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时,有83.86%的人选择网络新闻;有58.19%人选择课堂教学;有12.45%的人选择校园主题展览;还有10.34%的人从书籍、报刊中了解到。由此可见,网络新闻是大学生了解北京冬奥精神的主要渠道。其次,北京冬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融合的效果有待加强。当大学生被问到“您所在学校的思政课是否有对北京冬奥进行详细地讲解”时,有72.45%的学生选择“老师仅会运用一两个北京冬奥事例来帮助理解课本知识”,仅有9.16%的人选择“老师进行了北京冬奥事例的具体讲解,并结合了北京冬奥精神与实际生活”。当大学生被问到“您所在学校除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对北京冬奥相关事件是否有所提及”时,有83.65%的人选择“老师偶尔会提到一两句,但不会进行具体讲解”;有3.23%人选择“提到过,并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当大学生被问到“您所在学校是否重视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时,有74.34%的人选择“一般重视,有相关活动但是不多”,有6.34%人选择“非常重视,活动十分丰富”。由此可见,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有待加深。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场空泛的理论灌输,而是深刻体悟蕴含其中的优秀精神品质,通过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利用好冬奥遗产,挖掘典型人物,营造校园文化等多种实践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北京冬奥精神。

3.1 以冬奥精神为载体,开发思政课程资源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要以北京冬奥精神为载体,开发优质的思政课程资源。北京冬奥会是一堂生动立体、直抵人心的大思政课,要把北京冬奥精神的新鲜血液注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论断[17]。广大高校教师要全面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合理提取冬奥教育资源中蕴含的时代感、亲切感和真理性的育人元素。通过开展北京冬奥精神的专题讲授,帮助大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冬奥精神的时代意蕴、核心内涵、传承价值、实践要求等。积极探索将冬奥知识、冬奥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向拼搏奋战的奥运健儿学习,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与弘扬冬奥精神的过程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2 利用北京冬奥遗产,密切联系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1]。北京冬奥遗产广泛覆盖于社会生活领域,对公众、举办城市、地区区域发展,以及对奥林匹克冰雪运动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这使得冬奥思政走向社会实践成为可能,所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8]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走出校园参观奥运赛场,体验冰雪体育运动等都是继承冬奥遗产,感悟冬奥精神的有效实践路径。高校要抓住宝贵契机,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弘扬冬奥精神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各种资源,将冬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一起来,注重联系当下社会实际,把理论讲深讲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3.3 挖掘北京冬奥典型人物,树立英雄榜样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情怀的引领,英雄的具体内涵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新的含义。北京冬奥会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与模范榜样,他们来自人民,具有博大的民族胸怀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英雄故事具有典型示范、价值塑造和激励大学生热爱祖国等功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政领导、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课教师、大学生等主体的合力作用,精选奥运健儿奋力拼搏的动人故事,专家学者攻坚克难的科研故事,各行各业恪尽职守的担当故事,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奉献故事等内容,充分利用典型的冬奥英雄人物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素养培养[18]。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例,北京冬奥精神专题中《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邀请徐梦桃、苏翊鸣、武大靖等冰雪名将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冬奥会制冰师等共同讲述,向广大青年奉献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金课”,让北京冬奥会的英雄人物走进大学生的心田,进而引领大学生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

3.4 营造校园文化,传承北京冬奥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的文化精神、学校形象和校园环境等,是一种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区域文化。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传承冬奥精神,依托丰富的文化传播载体,把大学校园建成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第一,要创新传播方式。契合北京冬奥精神的主题,充分发挥网络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利用高校综合性门户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熟悉的传播渠道,扩大北京冬奥精神的覆盖面,进而增强北京冬奥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力。第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学习沙龙等方式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北京冬奥精神的学习感悟。还可以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全方位学习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4 结语

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深刻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华体育精神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中国精神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动力之源,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宗旨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夙愿。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传承体育文化。对于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且不可或缺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精神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