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物流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27 22:44雷婷婷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室职业技能证书

雷婷婷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国家大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结合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1+X证书制度。国家新职业证书理念中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举。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改革走向深入。1+X证书制度作为一个新兴的改革方向,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它体现了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需要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功能等。

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融合,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不是单独建立课程培训体系,将它与学院专业教学分离开;而是要将培训内容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去,有机结合。在专业课程中与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相同的部分可以覆盖掉,不再重复讲授培训,而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的培训内容,就采用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

一、1+X证书下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需要重新整理知识体系,将理论和实践并重提升

1+X制度的提出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物流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参加X种职业技能训练,从而获取职业等级证书。这就要求物流专业教师重新整理构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首先,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进行筛选和吸收,学习更多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实践项目来扩展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要注意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到企业去实习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具体物流岗位上进行融会贯通,将技能鉴定标准与日常理论教学项目相融合,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水平。只有教师自身实践技能提高,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去教授实践性内容,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教师下厂实践,积极参与企业项目活动

教师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到物流企业实践,到具体企业去参与物流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以及操作等,贴近实际,掌握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企业的工作流程、物流行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教师能接触到物流行业企业中最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能够让理论教学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为了能够在1+X证书制度实施后,更好地融合课证教学,教师要审视自身的定位,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做出更高的要求。以物流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能力作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进行结合和转换,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指导。

学院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和支持政策,鼓励教师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到企业实践,并采取一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让教师真正与岗位对接,承担真实的任务,依照企业标准,完全参与到企业真实的物流项目中去。对于学习的成果,最后以项目化教材、物流企业案例库、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材等可视化的形式,作为教师下厂的实践成果。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是我国第一批证书试点学科,北京的中物联采购联合协会承担了物流1+X项目,该协会培训中心在全国举办了多场次的培训活动,很多物流专业的任课教师参加了培训实践。通过培训,教师了解了国家的方针政策、鉴定的方式和鉴定的具体内容、评价的标准等,为课题中具体落实实施1+X证书制度做好了预备课程。

二、产教融合,实践物流专业1+X证书

当前,许多院校存在产教融合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的结合程度低,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数较少,先进物流技术不能引入到教学中,使得学生毕业入职后发展受阻,不能快速适应岗位。

1+X证书制度的提出使得教师对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架,以信息化、物联网技术为先导,为社会培养高技术人才,共同开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平台,形成“课证融合”的发展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互融通,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将物流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物流等物流先进技术融合到物流课程体系中,突出培训企业需要的关键技术技能,从而更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建立智慧物流实训基地,突出创新创业、物流教学培训、物流企业服务等特色,以满足物流企业教学功能、生产经营、创新创业功能的需要。

建立物流企业深入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最新的物流技术、物流标准,能够服务于周边区域行业,在职业学院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现在院校都立足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物流人才,比如,广东省的学校会以珠三角区域经济转型为契机,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天津的职业院校应该以环渤海区域经济转型为核心,服务好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增强城市综合实力而输出优质的物流人才。这样的定位需要产教融合,紧密依托物流产业来发展专业,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物流专业课程中融入企业工作实际和文化,实现课证融合。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流流程分析能力、物流设备故障维修能力、物流设施操作技能、物流逻辑理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和协作精神。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产教融合,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物流流程相衔接,物流岗位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运用项目教学、实训实践、1+X证书认证、学习思考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考证书多学技能,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三、基于1+X证书,开发物流实训活页教材

(一)基于1+X证书,完善实训项目

根据1+X证书中对物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完善物流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课程内容。1+X证书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双元育人模式,培养满足物流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所以,就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对物流行业的岗位技能进行拆分,根据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来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

依托于产教融合,选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中相关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需求来开发和完善物流实训教程,明确实训项目构架和每个实训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形式和实训场景以及实训后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设置实训项目时,根据学院自身的实训条件、设备设施情况来开发教材,确保实训的案例材料和实训场景都来源于企业真实现场案例,使得实训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

具体而言,就是要调研物流企业岗位群,了解物流行业有哪些主要的岗位,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每一个岗位所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设备操作技能等进行分解。结合企业真实现场,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校企合作制定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从而开发出活页式的实训项目教材。每个实训项目要包括:训练目标和任务、实训流程和步骤、实训评价指标、拓展素材等内容。

(二)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

学习借鉴活页教材使用的经验,在教材的开发中,要立足于服务学生,让实训教材成为指导学生实训的辅助材料。学生通过实训教材,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训项目,达到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目的。所以,实训教材应该是纸媒体和数字媒体交相互补的复合型教材,能够灵活创新地进行教学。

纸质版的活页实训教材应该统一格式要求,基于基本的框架思路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编写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这样,实训教材在开发时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活页教材的创新。

四、1+X证书制度下考评与学分制结合

(一)学分制银行

1+X证书改革的关键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设计,学分制的核心是对学生1+X学习效果的认定,将认证的学习效果同其他培训机构衔接起来,将学校培训成果与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成果进行统一认证。通过制定标准,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互换,最终形成学习成果构建。目前,我国还没有在全国层面实现统一学习成果的架构,但是已经有了先行者。国家开放大学在2014年就将学习资历分为了10级系列;广东省也将教育资历等级分为了7级,其中涉及了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业绩等相互可衔接分级。在1+X证书制度下,运用学习成果框架,制定物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物流职业技能培训框架,以实现1+X证书的创立宗旨。资历框架能够衔接起学历教育、劳动力和教育层级、资历等级等,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一种新兴的评定制度。

(二)学分制为1+X证书提供平台

学分制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搭建,学生通过平台存入自己的学习成果。学分银行为学生储存学习成果记录,归档后形成个人档案,后期作为自身的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学分互换的凭证和渠道。目前为止,学分银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早在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就开放了学分平台,支持学生积累学分和转换学分。截至2019年5月,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经有了94万学习者,学习者学习档案数超过了350万,成绩数达6900多万条,包括了开放大学、网络学院、自考、中等学院和高校网点。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者达63万余人,储存各级各类学习成果项目名录数量有5000余项,用户相关学习成果量达到117余万条。可以看出,学分制银行的数量随着学习者的增加在快速的增长。1+X证书在取证过程中,可以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基本信息、技能评定级别的细则呈交到学分银行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公布获取证书的相关的学习资源。运用学分银行大数据平台可以监测管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转换,大数据分析归纳出社会对职业等级证书的兴趣偏好,为将来设计更符合社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明方向。

五、1+X证书制度下实训教学的建设

(一)多方合作共建智慧实训室

运用智慧物流、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开发适合的实训室教学资源,针对学校本身的实训设备和仪器进行整合和规划,将实训模块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以教学做一体的形式进行设置,从而组织教学活动。利用智慧化物流仿真技术,学生能够按照物流真实作业流程进行实训体验,从而实现模拟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与企业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行业、企业、学校联合起来共建物流实训室。

调研市场中物流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运营情况,分析行业内能够进行1+X证书合作的企业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向其传递学院文化,吸引1+X类型的行业企业,使其能够以投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学院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中来。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增强实训室建设的力度、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企业交流的教师也可以更进一步掌握企业运营模式、物流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操作等。

(二)完善实训室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院校实训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实训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足,仅仅在课堂上开放,学生离开实训课堂后不能得到足够的摸索和练习,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导致实训工作开展不畅,不利于物流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所以实训室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基于1+X技能考核要求,实训室应当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构建完备的实训室管理组织框架,将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明确规定;为实训室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根据实训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对实训室设置弹性灵活的开放时间,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三)实训室建设与考评结合

将物流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与1+X证书培训教学考评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1+X证书考核培训,针对考证内容和形式,开发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的培训评价体系。将实训过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相结合,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实训过程中设置考核反馈,由学院培训教师、企业培训师和1+X培训师共同参与培训过程的考核评价,从而形成以考促评,以考促改,以考促管的三方评价体系。

结合学生对X培训的参与度来评价1+X证书的成效。一方面评价物流实训室是否能为学生1+X证书培训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要考核能否推进物流实训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根据培训人数、实训内容和可行性、培训证书的实用性等情况,结合物流实训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就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等多方评价内容融合到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评价中,以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积极组织实训室教师参加物流1+X等级证书的相关培训和考核,掌握1+X证书中的X模块技能,成为证书考核培训师,组建一支兼具实践教学和培训教学双能力的教学创新团队。同时,学院要加强与行业物流企业的合作机制,从仓储、运输、配送、综合物流等企业、物流行业中招聘兼职岗位技术能手,邀请其担任学校实训教学指导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配合,形成理实结合的实训教学团队。

结语

在当前职业教育广泛推行1+X制度的形式下,我们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制度的要义,完善物流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实现课证融合,建立学分制转换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活页式教材,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能力、满足企业需求、服务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实训室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