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率避险工具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2-02-28 14:59贺捷
银行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结售汇外汇汇率

贺捷

汇率避险工具应用的现状

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汇率避险金融服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成为企业避险首选。目前,银行汇率避险业务主要有远期结售汇和外汇避险衍生产品,具体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汇融资等产品。衍生产品则覆盖了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以及结构性衍生产品等交易品种。从业务种类来看,A市企业选择的汇率避险工具还是以传统的远期结售汇为主。2020年,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远期结售汇全年累计1.3亿美元,其中远期结汇0.1亿美元、远期售汇1.2亿美元。远期结售汇出现大额“逆差”,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人民币仍抱有小幅升值预期,纷纷压缩外汇头寸并选择远期购汇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贸易融资为企业转移汇率风险提供选项。除了远期结售汇以外,A市外汇业务指定银行还为企业提供办理票据贴现、出口押汇、福费廷、海外代付等多种贸易融资产品转移汇率风险,既可让企业缩短受险时间规避汇率损失风险,又可满足企业获得较低成本资金来保障经营中正常周转需求。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银行A市分行共计办理出口押汇1967万美元、票据贴现898万美元、出口保理122万美元、福费廷134万美元。由于票据贴现和出口押汇手续相对简单,同时福费廷业务也因其具备改善现金流量、节约管理费用、提前办理退税、规避利率、汇率等各类风险、增加贸易机会、实现价格转移等多种功能,深受出口企业欢迎。

开办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成为新选。人民币外汇期权与远期结售汇等传统汇率避险工具相比略显复杂,但优势同样明显。期权不仅可以提前锁定未来汇率成本,又能够实现外汇保值。期权到期后,企业可根据汇率实际变动方向决定是否行权,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针对企业对避险产品价格高度敏感和偏好即期结汇的需求,A市部分银行设计了个性化“零成本”避险方案,建议企业接受汇率避险新策略,选择办理结汇期权组合业务。如某行从避险成本和企业偏好两方面入手设计专属产品,为某泳装出口企业办理了“海鸥”结汇期权组合业务,开启了期权避险管理的破冰之旅。银行和企业对进一步尝试汇率避险产品的合作意愿也大幅提升。

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汇率避险

采用外汇贷款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从企业角度来看,除了远期结售汇外,部分企业选择了外汇贷款方式来规避风险。例如,某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底,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了5000万美元的外币政策性贷款,用途限于购买造船所需的设备和零件。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由2020年12月初的6.59升值到2021年10月31日的6.39,该公司5000万美元的外币贷款折算后可为该公司规避汇兑损失1000万元人民币。

采用人民币定价及时调整产品报价。某药化有限公司、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改变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固定思维,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人民币为主要计价货币,根据每天汇率走势相应调整产品外币价格。例如,美元相对人民币出现贬值,公司会根据产品的人民币价格相应地调高产品美元报价,以此规避汇率波动损失。

加快出口货款回笼并结汇。为了盘活资金及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某钢管工业有限公司、某凿岩钎具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与外商积极沟通,外商收到货物后立即将货款电汇至公司账户,公司迅速当日结汇,不保留外汇存款,从而规避了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的风险。

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步入快车道。2021年A市跨境人民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经常项目便利化效果逐步放大,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笔数和金额逐渐增多,占总贸易的比例同比快速上升。1~10月份,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贸易总金额为4.1亿元,同比增长了45%;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占总贸易的比例达16.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7个百分点;惠及企业40余家,涉及境外国家和地区17个。

汇率避险存在的问题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储备。与发达国家成熟企业相比,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管理者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未能制定清晰明确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仍沿用传统风险管理方式。调查显示,部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欠缺,对避险产品不感兴趣,存在着“靠天吃饭”的思想。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将汇率风险归结为国家金融政策影响,赔与赚都是看运气。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金融衍生工具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粗放的汇率风险管理方式无疑放大了汇兑损失的几率,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制约自身发展。

汇率避险产品与企业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期限较为固定,在种类和灵活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企业的收付汇时间通常难以准确把握,与银行避险产品形成了天然的“时间差”,企业的及时性需求难以满足。调研显示,银行办理汇率衍生产品业务设置了财务情况、信用评级、额度授信、保证金等准入条件,过高的准入门槛将众多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变相提高了企业避险成本。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对于汇率避险业务审批流程较长、效率偏低,也影响了企业使用避险工具的主动性、积极性。

避险方式相对单一,企业接受新业务不积极。很多中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趋势认识不足,仍旧抱有过去多年汇率单向波动的惯性思维,粗放式应对汇率风险,操作往往过于简单,习惯于采用押汇、远期结售汇的方式来避险,对外汇期权、掉期等业务则不感兴趣,很少問津。如果人民币能长期保持单边升值或贬值的趋势,上述方式确实简单便捷、收益稳定。但目前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转向预期逐渐升温,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趋常态化已成为国际共识。企业如果继续固守旧观念,不主动接受新理念、选择新衍生工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无疑将被动挨打、未战先衰。

对促进汇率避险业务发展的建议

加强汇率中性管理宣传,提高企业汇率风险意识。外汇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风险防范宣传,引导银行不断加强企业外汇业务知识培训,精准推送汇率避险知识,把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渗透并融入到企业贸易活动、外汇资金收付全過程,积极转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汇率避险难、操作烦和要求高的思维定式。按照统一宣传口径,通过自上而下建立的多级别新闻发布机制,明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趋势走向,合理引导企业汇率预期,使其能充分利用现有汇率避险工具,主动增强抗风险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外汇局、银行和政府主管部门外汇金融服务联动机制,为企业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操作的财务人员。

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丰富汇率避险工具种类。增加产品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是吸引企业尝试汇率避险产品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应打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最后一公里”,扩大汇率避险覆盖面。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场景,研发并提供更多交割币种的避险产品服务方案,增强企业客户的体验感、获得感;商业银行要坚持“金融为民”理念,适当降低汇率避险服务费用,调整交易产品的报价,量身定制企业专属汇率避险方案,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汇率避险中来;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互联网化、智能化应用,大力推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发展,更好地为企业贸易融资提供支持。

推动跨境贸易结算发展,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央行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与更多国家、经济体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通过双边贸易以人民币支付,易于双方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此外,还应在政策宣传、银行海外网点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

形成部门间政策推进合力,提升企业避险水平。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各主管部门要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进。一是出台外汇衍生品业务收入减税政策。参照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政策,研究对银行外汇衍生品业务收入减免税费的可行性,制定相关减税政策。二是推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纳入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探索为中小微企业建立汇率避险产品专用授信,减少相关产品保证金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三是设立政府扶持资金,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对开展进出口套期保值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对减费让利支持企业汇率避险的银行予以表彰和奖励。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汇风险是涉外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只有主动去接受它,运用专业、科学、合理的外汇风险避险措施和策略进行防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做好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坚定有力地走向世界,更能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葫芦岛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杨生恒

ysh1917@163.com

猜你喜欢
结售汇外汇汇率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