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2022-02-28 22:43陈明生
甘肃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德育工作现状

陈明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德育工作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塑造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学情,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优势,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然后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2—0026—03

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教学不仅要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前德育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德育成为小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获得知识途径单一,主动性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很多学校德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很多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在教学中照着教材讲、照着教案讲,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懂得自主探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按照教师的指令对德育知识死记硬背,学生成为了装知识的容器[1]。还有一些學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对教师过度依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健康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陈旧,脱离时代。德育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科学、品德、地理、历史等众多知识领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宰着课堂,偏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深层次的研究,只注重讲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介绍画中的人物和场景,把德育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2]。还有的教师年纪大,对信息技术的操作不灵活,所以很少使用新的教学工具,使得德育课枯燥、乏味,学生的活力没有被激发出来。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依赖性强。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在作祟,很多教师不会主动地去完善教学环节,教学形式陈旧单一,小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不会主动和教师互动交流。有的教师只给学生播放电子课件,不与学生互动,小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敢举手提问,整个课堂死气沉沉,难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3]。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环节较少,甚至有的时候不设置课堂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参与互动的机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增强信息意识,端正学习态度。课堂是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所以,小学德育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丰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防止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使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德育教学服务[4]。同时,教师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借助信息技术为小学生营造知识探究的学习情境,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开展微课教学,丰富学生情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走进了德育课堂,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另类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小学生的兴趣点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现行的德育教材大多是通过选用一个或多个主题故事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虽然教材内容是图文并茂,迎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书中的图文故事经常看得是云里雾里,缺少情感活动,看不透教材的本质,影响了小学生的思维深度。而通过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素材制作成微课,把书面的文字变成生动立体的图像、视频和动画,从而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小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堂上灵活地应用微课解决重难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真正达到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个微课,使小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微课,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营造生活情境,调动参与热情。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小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知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还可以引发小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由于存在地域的差异性,其中有很多内容距离小学生比较遥远、陌生,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那些抽象、遥不可及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直观的影像资料展现出来,触动小学生的内心,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讲授民族团结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运用多彩的画面、悠扬的音乐、有力的解说,唤起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民族团结的高尚道德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到公园去清理垃圾,向人们宣传文明礼仪,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进行义卖等等,以此锻炼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的教学模式正在悄悄改变,由传统单调的教师讲授向机动灵活的实践活动转变,课堂不再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小学生的视野投射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思维的触角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道德认知,并把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教师经常会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熟视无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讲清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道理。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资料,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后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将小学生的成果和收获集中展示,用真实、鲜活的材料触动小学生的内心,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德育实效。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向榜样、模范学习的主题班队会,让小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分享,进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5.运用网络优势,增强认知能力。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使教材不再是德育教学的唯一资源,扩大了德育教学的课程范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以前,小学生学完教材就完事了,没有练习的材料和实践的机会,而如今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练习材料,丰富小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适当延伸和拓展,整合小学生身边的事例融入到教学中,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教育意义,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小学生身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例子制作成课件,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發小学生的共鸣,强化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时,可以利用网络上最新的新闻报道、热点话题、图片等网络材料,作为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气息,组织小学生讨论和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一堂课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德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拓展了小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德育教学不再单调枯燥。对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有效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深化小学生对社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进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1]刘珍,张宝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5(27).

[2]隋金龙.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模式创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

[3]井中振.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

[4]沙青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德育工作现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