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22-02-28 09:52张泰祯
技术与市场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双师型双师

范 静,田 娟,张泰祯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具体内容中,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能力,对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何为“双师型”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解释。各省(市)部门、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认定标准是双证书型或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或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具有另一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有的认定标准是双工作经历型,即教师既要有一定年限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还需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无论哪种标准,都要求教师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也具备职业(实践)能力,还须具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如图1所示。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能力现状,笔者通过现场访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成都、德阳、昆明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与访谈,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

2.1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大多是通过公招形式,在经过笔试和面试等程序后到校任教。其中很多教师是在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即是从学校到学校,其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一定时期的培养。

2.1.1 非教育专业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不是教育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习和教学训练,因此在教学方面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目前,一般新进校的教师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需要长期的学习、探索、实践和总结。

2.1.2 非从教专业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学历都是本科及以上,毕业院校多是研究性学院。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出现了一个非本专业的问题,即教师的专业、专长可能和目前所从教的专业锲合度不高。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是2000年后才开始高职招生,近十年招生规模较大,专任教师需求也大。很多专任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来,他们的学习经历中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课程。在新进校的教师中,也有部分不是物流管理专业,比如毕业于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

除了非教育专业和非从教专业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承担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2 教师职业(实践)能力

从前面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从教专业不一定是教师本人的学历教育专业。如果专任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其他专业的专任教师,那就不具备所从教专业的职业(实践)能力。

目前,教师提升职业(实践)能力,达到任教学校或其他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二是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考取职业证书方面,教师通过学习和考试,能够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但实践能力提升有限。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是提升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但是现实中,教师往往是兼职锻炼,即仍然以学校工作为主,这样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就会受到影响,对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2.3 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如果既没有系统学习从教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实践经历,那么就很难具备该专业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教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阅读、学习专业文献、资料等,从已出版、发行的文献中学习、总结专业知识;二是通过申报科研课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相关行业动态和企业现状;三是通过和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咨询建议等服务,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教师真正能够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很少。

3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能力提升途径

3.1 潜心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1.1 提升基本教育教学能力

从学校层面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从系部角度看,系部应为每一位教师制定发展计划,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

从教师个人来看,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认真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做好课堂设计,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1.2 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专长和所从教专业锲合度不高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历教育体系也不同。作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及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和满足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展变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紧跟产业和行业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不能固守于过去,应认真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动态,自觉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同时,与校企合作企业保持联系,和企业兼课教师沟通交流,确保自己及时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收集企业真实案例,不断进行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努力做到常教常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3.2 实践锻炼,提升职业(实践)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训,是提升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保证实践(实训)锻炼效果,学校、系部、教师应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教师参加实践(实训)锻炼的单位、时间、具体任务、考核指标等内容。学校和系部应落实相应的制度保障,让教师在实践(实训)锻炼期间以实践(实训)锻炼为主,以保证实践(实训)锻炼的时间和效果。教师在实践(实训)锻炼期间,应进行全真培训和实职锻炼,虚心向企业人员学习职业知识,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把握行业动态和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

3.3 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前文提出教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中两条途径都需要教师深入参与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工作中,这也是教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职锻炼,真正参与企业运营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更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横向课题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2019年开始试点的“1+X”证书制度也是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技术技能的精准衔接,其培训评价组织中有非常多的行业领先企业。专任教师全面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员工职业技能要求,把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教师也可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鉴定等工作,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通过潜心教学、实践锻炼、产教融合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双师型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