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套袋栽培对红色苹果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2-03-01 07:16王贵平翟浩陈汝薛晓敏
落叶果树 2022年1期
关键词:果面着色可溶性

王贵平,翟浩,陈汝,薛晓敏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20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套袋技术以来,中国苹果一直沿用果实套袋栽培生产模式[1,2],山东苹果产区的套袋比重曾高达95%,富士套袋比重几乎为100%。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劳动力的日益短缺,苹果套袋栽培问题凸显,比如用工量大,费时费力[3,4],因此,不套袋栽培是苹果栽培发展的趋势。为此,笔者以早、中、晚熟的红色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套袋栽培和套袋栽培的苹果果实差异,为苹果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东基地进行。园地为平原地,砂壤土,供试苹果品种为:红嘎拉/M26/八棱海棠、红将军/MARK/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均11年生。株行距1.5 m×3 m,南北行向。小冠疏层形树形,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偏上,树体健壮,结果正常。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植株长势一致,结果均匀。每个品种设套袋(对照)与不套袋2个处理,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株小区,重复3次,共90株。套袋于花后40 d进行,用小林育果袋KM-2型,内红外棕双层纸袋。果实成熟期,每株树从树冠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120 cm上下高度处分别采摘2个果,计10个果,6个处理分别集中包装,运回实验室测定品质指标。

用电子台秤称量单果重。随机取样,测定以下指标每处理5个果,测定数据数据取平均值:果实纵横径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去皮硬度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量。测定以下指标采取5个果的混合样品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WYT手持糖量计,可溶性总糖用盐酸转化(铜还原)滴定法[5]。可滴定酸测定用酸碱中和滴定法[6]。

果面着色指数=∑(各级果数×代表级值) /(总果数×最高级值)×100。着色分级标准:0级,0~5%果面着色;1级,5%~25%果面着色;2级,25%~50%果面着色;3级,50%~75%果面着色;4级,75%~100%果面着色。

光洁度指数=∑(各级果数×代表级值) /(总果数×最高级值)×100。光洁度指数分级标准:0级,0~10%果面光洁;1级,10%~30%果面光洁; 2级,30%~60%果面光洁;3级,60%~85%果面光洁;4级,85%~100%果面光洁。

果面色泽用日本产CI-410色差计测定,L*表示亮度,值越大光亮度越高;a*和b*是色度,a*正值越大红色越重,负值越大绿色越重。b*正值越大黄色越重,负值越大蓝色越重。

采样的同时,统计各处理苦痘病果率。每株树果实全部调查,记录每株树果实数、苦痘病果数,病果率(%)=调查病果数/调查果数×100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所有试验数据测定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SE(标准误)。利用DPS软件(浙江大学,中国)进行统计分析(LSD法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单果重、形状的影响

如表1,不套袋和套袋果的单果重,嘎拉(169.0 g、167.3 g)和红将军(185.3 g、183.9 g)均无显著差异,富士(283.1 g、263.6 g)不套袋果显著大于套袋果。

表1 不套袋与套袋处理对苹果大小、形状的影响

果形指数,嘎拉(0.866、0.832),红将军(0.780、0.790),富士(0.837、0.841)3个品种的不套袋与套袋果均无显著差异。

2.2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色泽的影响

由表2看出,3个苹果品种不套袋与套袋的着色指数与光洁度指数表现相同变化。着色指数,3个品种均为不套袋的显著低于套袋的。光洁度指数,3个品种也表现为不套袋的显著低于套袋的。

表2 不套袋与套袋处理对苹果色泽的影响

果面亮度L*值和红色度a*值,3个品种的不套袋果均低于套袋果,嘎拉的差异均不显著;红将军和富士均是不套袋果显著低于套袋果。黄色度b*值,3个品种的变化不同,嘎拉不套袋果显著高于套袋果;红将军不套袋果显著低于套袋果;富士不套袋与套袋果差异不显著。

2.3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如表3,3个苹果品种不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嘎拉、红将军和富士分别提高了8.5%、4.5%和8.7%。可溶性糖含量,嘎拉、红将军、富士的分别提高了10.3%、16.0%和11.3%。可滴定酸含量,3个品种均是不套袋果的显著低于套袋果,嘎拉、红将军、富士分别降低了16.1%、20.3%和13.2%。糖酸比嘎拉、红将军、富士均是不套袋果显著高于套袋果。说明不套袋苹果比套袋苹果口感更甜,更适合国人的口味需求。

表3 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果实硬度,3个品种的变化不同,嘎拉、红将军均是不套袋果显著高于套袋果,分别提高了7.1%和10.1%;富士则是不套袋果显著低于套袋果,降低13.7%。

2.4 不套袋栽培对苹果果实苦痘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嘎拉品种未发现苦痘病。不套袋栽培的红将军和富士品种果实苦痘病病果率均显著低于套袋栽培的(表4)。

表4 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苦痘病病果率的影响

苦痘病严重的树,红将军套袋果的病果率达13.0%,不套袋果的病果率为5.0%。富士套袋果的病果率达11.0%;不套袋果的病果率为4.0%。

表4 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苦痘病病果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不套袋栽培提高苹果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等有机物的积累,使果实口感更好,还降低了果实苦痘病病果率,这和前期的研究结果一致[7,8]。不套袋果的果皮呈暗红色,果实的着色指数和光洁度低于套袋果,这可能与不套袋果实接收的光照量更多有关,尤其是和紫外线的积累量有关,与紫外线参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有关[9],这有利于提高果实光合作用,从而积累更多内含物[8]。而套袋果果皮颜色较浅,除了和果实光合作用减弱有关,也可能与与果实膨大期由于套袋的高温高湿微域环境增加了果实的呼吸,增加其能量消耗有关。

嘎拉、红将军和富士3个品种苹果的着色指数和光洁度指数均表现为不套袋果低于套袋果,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0-12]。嘎拉果实的亮度(L*值)不套袋果与套袋果差异不大,而红将军和富士2个品种的亮度不套袋果显著低于套袋果;嘎拉品种的红色度(a*值)不套袋果与套袋果无显著差异,而红将军和富士2个品种的红色度不套袋果显著低于套袋果;嘎拉品种的黄色度(b*值)不套袋果显著高于不套袋果,红将军品种不套袋果的显著低于套袋果,富士品种的不套袋与套袋果无显著差异。品种间的这种差异,推测认为可能与品种果皮对光的吸收和反应不同[9 ]所致,同时影响相应光敏物质的积累有关。

不套袋和套袋果实硬度不同,嘎拉和红将军不套袋果的硬度明显高于套袋果,而富士不套袋果硬度明显小于套袋果。套袋后果皮蜡质层变薄,细胞变大[13,14],不同品种果实硬度对不套袋及套袋的响应不同,认为这和不同品种对套袋的反应不完全相同,不同品种果实的细胞结构及物质积累不同[15,16]有关。

不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著高于套袋果,可溶性糖含量亦然,这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7]。因套纸袋后的遮光作用,果实的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糖分等有机物质的积累[18]。可滴定酸含量不套袋果明显低于套袋果,也是导致不套袋果口感比套袋果好的原因之一。这与套袋后抑制光合同化物向果内的运输有关[19]。对于不套袋栽培的果实有机酸和糖类物质代谢的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不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糖酸比更大,口感更甜,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对自然果品的追求。

猜你喜欢
果面着色可溶性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气溶胶铁可溶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获揭示
着色后的战地照片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彭汉钦艺术作品
化学—渗透压法温和破碎处理下大肠杆菌细胞胞内蛋白质的释放率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