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思维 促进心理健康
——谈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探索

2022-03-01 17:59苏爱军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音乐

苏爱军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甘肃酒泉)

音乐是艺术的精华和灵魂,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借助音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外界未知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备课时在网上寻找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音乐素材,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教学《小号手之歌》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音乐相关的乐理知识,然后播放精心准备的音乐素材资源,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让学生通过视频画面进行视唱,结合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良好氛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音乐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浓厚。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教学《水牛儿》这首作品时,教师课前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

三、运用知行合一策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这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黄昏》这首作品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首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和乐理知识,让学生对作品形成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黄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营造学习氛围,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基础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视听视唱,让学生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表演,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借助音乐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面对成长问题、困难挫折时,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压力增大,产生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借助音乐审美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认知能力。

(一)借助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只体现在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借助开展音乐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开展“音乐家故事”“乐器演奏比赛”“歌唱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再如国庆节到来时,让学生参加一些爱国活动,通过歌唱《我的中国心》《祖国颂歌》等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二)借助课堂评价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很大,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适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要采用正面引导和鼓励表扬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如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面对演唱时的手足无措,教师可正面进行鼓励,“你行,你一定唱得很好”,从而让学生树立自信,敢于开口歌唱,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克服了怯场心理。而对于那些渴望表现的学生,教师在肯定他们表演水平的同时,还要指出表演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很大,一线音乐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借助音乐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音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