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实践

2022-03-01 17:59张佳美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

张佳美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阳街道大侣小学,浙江绍兴)

多年来,素质教育的推广让语文学科的教育从单一地传授知识逐渐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对应的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更包括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它是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更多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运用以及表达。并在反复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对学生来说切实有效的方法并加以使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渗透。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实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通过书本进行学习。中间以教师为媒介,搭建学生和课本知识之间的桥梁。但是缺少实际的应用。如何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上是很难全部模拟的。这就需要小学生通过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核心素养来提高自己在各个语境中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在经过一系列的阅读训练、语言学习之后,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方法,进而快速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言语实践中的表征

一般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则表征为学生的语文品格。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能力的定位应着眼于学生对语言的正确使用。这也就是说,正确地使用语言就是在各种学习生活场景中及各种语言实践中,学生在使用语言时能够发自内心地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律,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并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如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特殊的表达方式,也应当遵循最基本的语言使用标准。而语文品格的展现,应该体现为责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每一句话都是内心真实的表现,每一句话都是负责的,每一个语言的应用都是为了正确地说话。对于语文品格的追逐就是对人生品格的追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文化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构建人生品格的过程。这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小学阶段学生提高德育水平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另外,语文品格的另一方面体现,就是学生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的体现。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领略到不同语言风格所带来的魅力,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是极具帮助的。同时,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语言风格的情感展现方式。

(三)着眼学生未来,聚焦学科课堂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地由学科教学工作转变到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语文作为一门生活工具,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信息的接收与输出,都离不开语文学科的帮助。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帮助是巨大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承载的意义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的正确运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是具有巨大意义的。

二、利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学生认识文字并理解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具有较高的效率,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汉字的一些记忆方法用较有趣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另外,由于汉字的特点,一些汉字的本身组成也代表了其本身的含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将汉字的组成与意义适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奥妙和趣味,这对学生能够快速识别汉字以及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十分有帮助的。

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进行,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虽然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面对一些较笼统的概念时仍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这时,教师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知识的灌输,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短暂地记住,而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应该在教学中多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学生带着问题探寻答案,找到答案后也会理解处更加深刻。如果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以往经验进行解决。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的育人手段,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各种选文,将各种优秀的品质传递给学生。如爱国主义思想、诚实做人的思想以及帮助他人的思想都是通过一篇篇教材选文作为媒介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完成人生品格的建设。

长久来看,不仅仅是学生时段,在未来,阅读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学生的任何一次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科目的过程是这样,学习任何一种知识也都离不开阅读。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听和看,阅读就是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他外界信息,基本是通过阅读被了解、掌握。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感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就会变得很优秀,对于文本感情的把握就会较精准。阅读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选文,更深刻地认识到选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仅如此,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感知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结合自身的情况领悟优秀课外读物所表达的思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选文中对应的词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选文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情感。

(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育的目的。而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则应该是让学生对文字进行正确的运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短文的写作。小学学段的学生,受其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可能会在写作时无法正确地应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意思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学需要对每一个词句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在表达时的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无法有机地将生字、阅读、写作进行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用学到的汉字阅读,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所体会到的情感去写作。并且在最终的写作过程中,完成对生字、阅读的融会贯通。

长久来看,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表达自身思想的重要工具。学生在与外界交流时,接受信息的方式一般是通过阅读。输出信息的手段,除去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写作。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确保所表达的想法正确,是内心中真实的想法,避免了词不达意的情况发生。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统编语文教材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将阅读、语言文字应用等各项知识的学习串联在一起,真正意义上起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有个全新的教育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代表着学生成绩的提升,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不能一概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另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语文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