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分析

2022-03-01 17:59彭海波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课堂

彭海波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红川小学,甘肃陇南)

视觉素养是“读图时代”下的人民大众基本文化素养。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人们对视觉信号的精确感知与视觉处理运用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视觉素养学习能力的水准高低也将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情趣和日常工作品质。而对于“美”,不仅我们需要“明亮”的视觉眼睛,更同时需要“敏感”的视觉心智。所以,对视觉认知素质的训练已越来越成为当代国民视觉素质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学校语文写作课程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性。本文就语文视觉素养在我国小学语文学科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存在价值和有效运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视觉素养的培养正在逐渐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视觉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写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一时难以扭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在基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视觉素养的教学,让语文教学改革变得别扭,教学效果差[1]。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够

古人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单纯的“看见”只是带领学生见到事物的表象,是“识器”,而“看懂”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问道”。“看懂”是一种知性活动和理解过程,要比“看见”还难得多:要拨开表象迷雾,找到并建构事物内部许多的内在联系,便是一个最基础的视觉素养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扮演着课堂最主要的角色,学生的思维完全受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扮演好充当学生从“看见”到“看懂”之间的引路人,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能力形成初期,所以学生很容易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山就是山”,不能准确透过一个事物的外在现象特征去准确发现一个事物的内在本质,难以有效培养小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2]。

(二)教学课堂中缺乏实践

目前很多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或者是在教室里有限的范围内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保守,不能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狭小的范围之内。并且大自然是学生发现美的最好的素材库,小学生写作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明白实践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视觉素养不是整天待在教室里面对着课本就能培养出来的。要学生能够以多种感官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加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种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内化吸收,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中。

二、视觉素养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教育也是影响学生个体大脑认知思维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传统的以任课老师教学为中心本位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学生只是在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所学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而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够充分开发小学生的左右脑,可以有效培养、激活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自主发展[3]。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由于在校学生的年龄尚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无法深刻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仅仅运用单一的语文教学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手段,这不仅对充分培养广大学生的语文视觉感受素养非常有利,而且它还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整体学习活动积极性和学习兴趣[4]。

三、视觉素养在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

正如前文所述,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于视觉素养的教学价值认知还不够,没有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训练的是学生组织文字的思维逻辑能力,而视觉素养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以图像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视觉素养就是让小学生将停留在视觉上的东西转化成内心的感受并进行记录,就是说学生能够将眼前看到的东西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

(一)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教会学生如何去看

视觉感知这个词常常是在美术领域被大家所熟悉。例如,人在欣赏油画作品《农夫》,都会为画中的农夫瘦弱的身材、弯曲的脊梁和沧桑的手所震撼。这些细节都在告诉画前的我们,农夫的辛苦与不易。再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这幅画时,我们都能从画中向日葵的生长方向、生长的高度中感受到勃勃的生命力。当我们能从以图像为基础的美术语言中体验到这幅画所传达给我们对农夫的同情时,这就是一种视觉的感知能力。那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主体内心自发的对客体进行体验的过程就是视觉感知能力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视觉感知应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合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例如,他可能只是语文课本上一幅毫不起眼的图片,或者是学生每天上学路过校门口的一株花。视觉感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有效察觉周围的环境,并在脑海中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可以有效地服务于下一次的写作[5]。

(二)运用视觉解读能力,激活学生的语词系统

将视觉感知能力从美术领域转移到语文写作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有效从所看到的图像中说出这个图像所表达出的事件、行为,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图像所要传达的意义。例如当学生看到一座山时,在他的脑海里不应该仅仅是山的形象,他可以联想到胸怀宽广,培养视觉素养,就是要学生养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思维习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写作手法可以通过视觉元素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果。

1.巧妙借用影视作品,教授写作方法

在当前语文教学写作的实践课堂上,教师尚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如果只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笔者建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影视作品,影视作品中生动的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去观察细节,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发现身边的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舞台剧或者歌舞剧,让学生认真观察舞台剧演员的神情,深刻体会舞台剧所要传达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2.开展课外实践,从实践中培养

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上实践活动的开展,写作就是需要课上和课下同时组织开展,在不断加强每个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同时引导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深入发现他们生活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这就比如一个教师应该可以同时带领几个学生一起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一些细节,从这些细节中得到感悟。并且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内心的情感。相信多次开展这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视觉的灵敏度,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6]。

3.创设视觉情景,调动学生想象力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进度,及时调整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的战略,通过课堂上或者是课下作业的及时反馈对症下药。如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写字的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比如说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留下“我未来的房子”这道题,笔者还带领学生去家具城参观过样板房。要求学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未来的家,在检验学生视觉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视觉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培养视觉素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未来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创新写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新时代需要更多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社会各界也应当关注这个问题,需要各界合力促成在小学语文写作中视觉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