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分析

2022-03-01 17:59吕恒俊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吕恒俊

(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江苏扬州)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健康成长规律给予良好、科学的体育教育,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点之一,以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强其筋骨,壮其体魄,文明精神”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精神,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只有把学习与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心智和身体。

一、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一)身体健康现状

自20世纪的70年代起,我国每间隔5年都会对国民的身体健康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从21世纪开始,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持续下降。例如,中小学生的近视以及身体肥胖程度人数比例开始逐年上涨;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小学年龄阶段也在显著上涨,导致像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症等成人病慢慢靠近该年龄段的学生,致使学校和家长都忧心忡忡。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虽然中小学生的各项体质如柔韧度、速度及力量等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隐藏在中小学生身体健康背后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其引爆时所产生的破坏力和不可估量性是不容小视的。

(二)心理健康现状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科文化和体育教育文化的不断更新,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观念更新、与时代脚步接轨的挑战。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校约的中小学生之中,其心理健康都存在像考试作弊、不想上学、说谎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学生出现心理抑郁、不听话、不考虑他人任性自行等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4~16岁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视,4~6岁阶段儿童心理问题发病率高达13.9%。7~12岁阶段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约20%~30%,13~16岁阶段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约40%~50%。这些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仅给学校的教育事业造成很大程度的挑战,还对中小学生在其心理健康正常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而言,学校并未对中小学生身体、心智健康发展进行足够重视。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虽然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中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几乎没有学生咨询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犹如摆设。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出现在大学课堂中,极少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中。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由于缺少该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只能发展为对少数或个别心理健康出现不同程度影响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这种情况只会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即使出现健康心理问题也不去咨询,种种原因,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发展

(一)“多彩”体育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多彩

“多彩”的意思是体育活动种类丰富,因此学校在学生上课之余,应多给学生创造体育活动的机会,实现以“多彩”为主题的体育教育活动。另外,学校也应该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正常一周的教学课堂中,将各项体育活动渗透进学业教育中,同时加大对体育活动建设经费的投入,在开设的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热爱活动、热爱体育的精神。除此之外,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体育活动氛围,把课堂上的体育理论和实践各类体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不仅能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加强中小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追求,让他们明白,学习不应是枯燥的,而应该劳逸结合。因此,学校应当努力促进“多彩”体育教学的发展。

2.增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应该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同时,学校应该设立如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其他能够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类辅导心理的办公室。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如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讲座,在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中教导学生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得以提高。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认知度

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体育教育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认为这门课并不重要。在这些家长的心中,只要他们满足孩子在味蕾上的要求,以他们的方式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足够了,体育活动只是单纯的跑和跳,所以不同意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没有必要的体育活动之中。所以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灌输的体育活动不重要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他们上课时的积极性。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所以,提高家长的认知度,使其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如若遇到像这种体育教育认识浅薄的家长,必须与家长耐心讲解,让家长明白体育教育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并且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参加的体育活动,让家长更直观地看到孩子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快乐以及身心健康上的转变。同时要让家长明白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时流下的汗与泪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有助于其在学习的道路上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慢慢地让这种关系发生转变,从老师找家长谈论,到家长找老师交流,这样才能加深体育教育在家长心中的印象。

(三)加试体育考试,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除了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外,相关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例如把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升学成绩中,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视。从小学开始,每一次大考都应把体育考试分数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必要条件下可计入总成绩中,从而让每位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小学到大学整个阶段,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之余体育运动的快乐,让他们青春的活力得以释放。只有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这项方案在开始实施时,可能会被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认同,在未来的推行路上可能并不畅通,但把体育活动融进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最后的受益者还是学生。

(四)关注体育教育与学生身心成长的关系

学生的体育教育要从小学开始。现阶段小学生从小就受到手机的影响,玩手机游戏导致对体育活动更加无感。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面对面、心连心地交流,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优秀的学生要具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平衡发展。因此,体育教育在学校中也应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应该从小开始,就像我们建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不稳,那么建得再高也没有用,体育教育也是同理。只有引导学生从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他们才能练就强壮、健康的体魄。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走出一片天地,然而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未来不管孩子发展到哪一步,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最终也难以支撑。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在未来拼搏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勇敢拼搏,那么,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强壮身体和不易被击破的强大心理素质就会成为他们今后拼搏道路上的资本。

总的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多彩”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一种突破,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锻炼身体,拥有强壮的体魄,还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取舍,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