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2-03-01 17:59万三信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小学生

万三信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小学,甘肃庄浪)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影响着教师,致使教师在教学时会忽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体育教师长期的努力。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也是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机会,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调整教学手段

(一)通过游戏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生年龄、心智、心理都处于初级阶段,好奇心较重,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游戏辅助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创新教学内容。小学生的体能较差,对跑步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对体育课堂上的跑步进行改革,让小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调整跑步的速度以及步伐,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进行竞技游戏比赛,将小学生按照身体素质进行分组参加接力比赛,对第一名奖励学习用品。除此之外,教师可组织小学生观看一些重要的体育比赛,如乒乓球比赛、奥运会中的接力比赛,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体育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通过适当运动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低级阶段,对事物的喜恶还不能很好地掩饰,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详细把控学生的运动量,既要满足小学生锻炼体能的需求,又要防止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点,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体育游戏更有兴趣,中年级的小学生对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会有一定的兴趣,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技术含量高的体育运动,如篮球比赛、武术比赛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可以满足小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在体育课堂上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增强小学生的体魄。

(三)连接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要选择学生平时熟知的以及与他们实际生活有强烈联系的教学内容。这一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体现,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仿佛置身于真正的生活氛围当中。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将自身的心情与身体都充分放松,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在“玩”的过程当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感受体育的魅力,提升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盖兹曾经说过的话。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只有让不同阶段的小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收获完成阶段性目标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他们才能够将这一兴奋的心情转变为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结合各个体育项目的特点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并制订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够保障每个水平线上的小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目的,并将这一成功的喜悦感转化为后续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

二、重视体育教学

(一)学校调整体育课程安排

学校要选择专业的体育教师讲授体育知识,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并且保证体育课程的课时量,对体育教学进行监督,及时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好体育教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形成监督组,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旁听以及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体育教师进行反映,方便体育教师及时完善教学方法。家长也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对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并且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小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师调整课堂结构

1.凸显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将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体育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的锻炼与学习。比如,将小学生根据4~6人进行分组,并在遵循体育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选择学习顺序。并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或者自主选择具有体育锻炼价值的游戏内容。比如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以往的教学内容创编障碍跑、接力跑、传球跑等趣味性的球类活动与跑步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凸显出来。并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进体育课堂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2.教师参与学生学习

体育锻炼参与度低以及积极性差的学生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在本质上就会有所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参与体育积极性高的学生,哪怕只有一个篮球他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体育设施进行充分的锻炼,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而对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差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那么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在教育课堂当中充分参与进来并得到充分的锻炼。长此以往,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当中,同这些积极性差的学生一同做体育游戏,并以自身的热情来带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思考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还推动了小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提升。

3.学生相互作用

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价值,因为不同学生对体育动作以及运动技巧的掌握有快慢之分以及优劣之别,而这种差异性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作用下互相鼓励、互相影响。由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学困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向学优生请教,从而获得更快的提升,而学优生也能够在教导别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体育技术。学生之间的沟通基本上没有障碍,而他们的相互鼓励和相互学习,不仅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还能够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在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整体性地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师素养

(一)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应该进行严格的选拔。而选拔的教师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落实新课程的要求,严格执行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参加教师培训,这样才可以保证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应该控制好教学节奏,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功以及学生学习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课堂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具备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必要条件。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进一步为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提升、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奠定基础。而学生也能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变到对所学体育内容的兴趣上。并且教师对体育的喜爱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当中,放下自己作为教师高高在上的“尊严”立场,主动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关系。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心理特性。除了要融入他们的课堂学习中,还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并成为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爱护。只有体育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关心,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温暖,并对体育教师产生由衷的敬爱之情。这种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情感,也终将转变为他们对体育学科学习兴趣萌生的主要根源。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小学体育也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不能忽视。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解决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是小学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