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2-03-01 17:59李赵霞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讲故事口语交际

李赵霞

(临洮县金泽小学,甘肃定西)

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是使学生融入生活的必备能力。然而,在现实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究其原因不是教师不够重视,而是教师没有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从而让口语交际教学感觉无从下手,课堂单调呆板,索然无趣,教学效果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尝试从明确口语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循序渐进开展训练、完善评价激发兴趣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明确口语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具体细化

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口语交际教学看似说话、听话这么简单的内容,很多教师不是很清楚。每个学段口语交际教学都有具体目标,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会说普通话,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流,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等。教师只有明确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并立足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与阶段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口语交际的目标都比较笼统,很多教师知道这些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教什么内容,很难去执行,这就造成了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更不知道如何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细化口语交际内容,将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课程中。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春天在哪里》一课时,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练习规范地运用语言,训练学生说话的层次性”。这时我们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表达春天的词语,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口语运用练习,使其形成清晰且有条理的语言逻辑,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表达,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并鼓励学生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不像识字、写字教学一样,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敢开口说话,能听懂他人说话,从而逐渐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日常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当前教学中公认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口语交际教学需要符合生活实际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开场中教师引入一首与课文相关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激起参与的欲望,从而想表达自己。再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中秋节的晚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文中一家人围坐在花园吃月饼、赏月亮的情景,让学生用有趣、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从而达到说与听的目的。

(二)对话游戏,激发兴趣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教学也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教学形式。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学生互夸的游戏活动,看谁能想出更多、更美的词语夸对方,先同桌互夸,再小组推荐人互夸,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语言表演、情景对话或口语类的比赛,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单一化、模式化的表扬,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将鼓励具体到每一点进步之处,通过有效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其口语交际的学习热情,从而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听故事,讲故事”时,指向口语交际训练方面的目标是讲故事时声音方面的要求: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有些学生在讲故事时很怯场,声音很小。对此,教师需要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讲故事时能够做到“声音要大一些”,可以采用读纸条的方法:“我收到了坐在教室后排一位同学的纸条,说自己最爱听这个故事,可是他坐的位置比较靠后,前面同学要是能够大声一点讲故事就太棒啦!哪些同学能满足这位同学的要求呢?”这样一来,每个学生讲故事时适当提高了自己的声音,将“让别人听清楚”的训练要求落到了实处,并在讲故事时信心得到增强。

三、理清整体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

统编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的,目的是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从而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阶段教材中安排的47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进行梳理,理清整体训练体系要求和教学指向,从而在关注倾听与表达这两个核心目标上实现螺旋上升的梯度要求。一年级着重解决学生不会听、不会说等问题;二年级着重解决学生不会问,说话无顺序、无要点等问题;三年级着重解决学生交际对象意识、表达顺序等问题;四年级着重解决学生听的选择与判断和说的主题、情感等问题;五年级着重解决学生表达的依据和条理问题;六年级着重解决学生表述的深度和以理服人等问题。在每一个训练目标与要求中,倾听和表达交融在一起,教师需要注意其与之前训练目标之间的联系,找准训练的起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各个教学阶段的连贯性与衔接性,要弄明白后续训练中哪个目标与此是接续的,从而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找到训练的方法,以此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度。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的暑假生活”这一内容时,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是指向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经历,但交际对象不同,交际时选择讲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如对家人讲和对同伴讲就不一样。这样的口语交际目标在一、二年级“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讲故事”“做手工”等口语交际课中已经有所接触,在后续“说新闻”“自我介绍”等口语交际课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经过这样的梳理,可以确定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主要指向讲清楚自己在暑假中经历的新鲜事。接下来教师可以以图片为讲述支架,一方面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注意事情发生的顺序),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述,在别人讲述中学习通过提出疑问引发讲述者有重点地讲述关键,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新鲜感。这样在整体梳理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目标后,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培养口语交际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说:“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实教育教学中分数往往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尺,然而由于口语交际实践性强,仅凭单一的分数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价。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为全面、科学、客观的口语交际评价体系,依据课程标准完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并针对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及时提供“评价表”,让学生在完成口语交际之后,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找出参与此次口语交际的亮点和不足,发现自身在学习方法或语言应用习惯方面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通过专项训练弥补短板,由此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转述”时,课文提供了两种转述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善于表达的情形进行转述练习。在同桌、小组内进行转述练习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星级评价表(每项一颗星),主要包含要点:有没有说清楚(无遗漏);人称转换是否恰当;转述对象有没有听明白。有了评价标准,学生借助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会逐渐加以解决,如要点遗漏问题,采取了先将要点分成几部分,找出每部分之间的联系,再转述时就能够做到讲清楚了。当学生每次口语交际都习惯了按照评价标准来衡量交际结果,就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

古语言: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言语之力常常胜过千军万马,可以带来和平,言语之魅力抵过万两黄金,可以温暖人心。口语交际是现代交际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打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时期,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理清整体训练体系,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与教学阶段任务,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鼓励、引导方式,赋予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讲故事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听冬神讲故事
酒中的口语诗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