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01 17:59尚晓玲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活动目标

尚晓玲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实验小学,甘肃白银)

新课改的推进使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优化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属于重要的思想,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就现阶段发展而言,部分教师对数学建模理解不透彻,在实际应用时出现很多问题。

数学建模是时代的产物,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给予他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数学建模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意识到它的作用,积极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发挥建模思想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可以为知识和生活建立桥梁,将相关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所以,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极高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能够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还可使学生在学习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1]。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不仅有数字,还有抽象的概念等,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使学生理解得更彻底,促使其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主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想要获得的预期标准。教育目标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结束时,将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全部表现出来,但是教育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设定的,所以,教育目标还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合理、有效地制订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就现阶段发展而言,部分教师在设计教育目标的时候,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并没有真正地将它渗透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设计教学目标。此外,他们在设计教育目标的时候,还没有数学建模思想,换句话说,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对数学建模有充分的运用,但是主观上并没有与教育目标进行整合,致使整个过程没有规范。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练习法,是指教师指引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练习法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并且教师在应用练习法的时候,需控制好力度,明确练习的时长。但是就当前来看,一些教师在挑选教学方法的时候,并没有注重数学建模的特点,仍以教授为主,以练习为辅,一味地使用教授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难以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明确小学数学建模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可有效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科学筛选正确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全面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可把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指引其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建模的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创造和运用数学建模。对于初期学习,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建模的优势。

(二)科学筛选建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筛选关系到学生能否清晰地接受知识。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没有被完全打开,所以他们在面对一些稍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并没有正确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筛选一些相近且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行建模教学。

(三)创设数学建模环节

教学环节即教学过程,实际教学中涵盖导入、练习、总结等多个过程,并没有关于建模特征的教学环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创设建模环节。

例如,在组织学习图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小学生喜欢动画,可融入动画,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授关于长方形的周长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得到结果的同时,把正方形的周长引入进去,如此就可使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及区别。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掌握之后,可以添加三角形周长的运算。等到学生探讨出结果后,可让学生对桌布的周长进行计算,使其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建模的学习,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探究出周长的知识。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3]。

(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意识到数学建模的真正作用,即把实际问题抽象化,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并且为了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状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学习,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颠球活动,将男女各分为两组,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何判断男、女组中哪位同学最会颠球?在此问题情境中,学生都展开了积极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哪个小组颠球总数最多,就最厉害;有的学生按照颠球的最高成绩来判断;还有的学生结合颠球的最低分进行判断。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应持公平的态度,先评价其中的不平等,再引出此节内容,进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使其运用这一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人的实践能力。

(五)健全课堂建模体制,促进建模教育教学的延伸

教师在利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时,应凸显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举出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案例。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建模教育更加有效,还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借助文本中的小动物例题开展建模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数量进行数学建模。创造舒适、愉悦的环境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六)应用数学变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学生已有这一思想后,教师可利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述变量间的关系,指引学生深入分析不同的变量关系,进而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正反比例知识的时候,可按照文本内容向学生提供两组不同的变量,然后教师再借助建模思想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指引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展开深入探究,进而得出它们存在正比例关系[4]。同时,教师应了解数学建模思想仍然处在发展时期,需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若教师想充分保障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那么就一定要设计出不同教育时期的教学内容,通过掌握学生现阶段的水平以及文本内容,建立完善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获得更多的知识[5]。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数学建模这一方法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一个主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强化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形成数学思维,为其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