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3-01 17:59赵晓明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赵晓明

(礼县盐官镇新联小学,甘肃礼县)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与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基础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理解,影响其数学思维逻辑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后续深层次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从具体的课堂实践分析,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方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对整体课堂进行讲解,对整体课堂进行把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无法有效参与课堂、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也影响其顺利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小学数学的生活情境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使学生将个体的生活体验迁移到课堂涉及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接触到的生活经验较为有限,而课堂中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充分利用能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对生活化的数学资源、课堂学习的重难点数学知识进行展示,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参与课堂的数学知识学习,从而高效理解数学知识。

在“图形运动——平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电梯、电缆、窗帘等生活物品,使学生感受平移这一运动状态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而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生动案例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下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生活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并不是单一地强调以学生的思考为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感受数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只立足教材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相对较为单一、局限的知识传授方式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

因此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主观能动性,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下,以生活实际中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深度。

如在“分米与毫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物体测量的方式,在学生测量课本、测量课桌、测量身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基础的数学单位在实践环境下的应用,更好地体会数学的生活化特征。

三、情境引发思考

在生活情境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数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数学的目标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既强调计算能力、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在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中使其能持续地以数学的视角反思社会现象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而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通过设置与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求相关的学习任务,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中保障数学思考问题与生活的联系,也保证数学思考问题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在学生理解数学,并在个人认知能力上探究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以“认识路线图”为例,教师在知识讲解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要求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绘制购物、学习、玩耍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路线图的绘制方法,以生活中数学问题探究的方式,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工具性特点。

为了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实践,教师的生活情境方法也要应用在课后作业的布置环节,通过要求学生自主地在生活环境下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环境下持续地开展数学学习,在训练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学习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教师以个人为主体进行课堂设计,只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立足数学学科内容、知识特点不断创新情境创设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参与有效性,在相对直观、具体的数学知识呈现方式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