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思考

2022-03-01 17:59何要琴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

何要琴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甘肃平凉)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重要性,并给出教学策略,即整合数学课程内容,明确数学文化学习的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设计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文化;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对数学思维、图表、规律以及数学发展历史等的统称。数学文化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也是人们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对数学规律以及数学现象抽象性的总结,将数学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兴趣可以实现数学文化的传承,并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拓展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拓宽知识视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当中的渗透,是指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将数学文化融入知识点的教学,与教学相结合,采取恰当的方式将数学文化融入学生的意识深处,使学生在思维上对数学产生转变,使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发生变化。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对学生审美素养发展、智力开发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美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社会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数学文化展现出了数学知识中的内在美。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数学家通过严谨的计算不断发现数学美,将数学的魅力呈现出来。数学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形式上的符号、漂亮的数学公式、优美的曲线、精确的证明、巧妙的方法等,这些可以让我们欣赏到数学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和方法之美等,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熏陶和引导,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

数学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并帮助他们发展智慧。数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类比、归纳、分类等,这些都会经过具体的数学知识加以展现,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文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数学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是最关键的。数学文化对培育学生的高素养,以及形成正确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例如,数学家对于数学的严谨、科学、坚持的态度,充满着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良好的人格修养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这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实现情感价值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策略

(一)整合数学课程内容,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整合课程内容,找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同时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中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用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将所学知识与数学游戏相结合,这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掌握9的乘法口诀,初步理解口诀背后的规律。教师在设置这一数学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数学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然后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渗透的兴趣。

此外,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着隐性的体现,如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等。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始终,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整堂课的核心,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本堂课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创设有趣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教师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文化。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数学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都有直观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实现对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地在数学课堂中引领大家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并在课堂中讲述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以及这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也在课后搜集和整理相关数学文化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历史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钟表历史,了解古代人对时间的认识。在情境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视频,并结合讲解展现了我国最早的计时器“圭表”,并利用历史故事引入“圭表”的形成过程,接下来不断推进,让学生了解现代钟表越来越精确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导入有利于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数学知识的发展形成新的印象,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积极性。

(三)设计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凭借单调的知识讲解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才能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促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文化。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现在有一个圆环,谁能计算这个圆环的周长,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绳子作为工具来测量,即围绕圆环摆一圈,再计算绳子的长度;有的学生选择用滚动的方式让圆环转一周,并测量圆环走过的轨迹;有的学生选择用软尺直接测量出圆环的周长。针对前两种方法,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将曲线转变为直线的过程,这里涉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手操作完成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展示圆的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探索,并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文化。

(四)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不仅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感悟,还要在课后延伸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拓展中领略数学文化的价值,提升对数学之美的欣赏能力;同时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文化层面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数学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数学小报,让学生在巩固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同时拓宽数学视野;再如,在学习了“多边形”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模型,验证数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或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挖掘数学的趣味性,理解数学文化。这样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可以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的精神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探索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领悟到数学的精髓。教师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了解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历史故事的过程中磨炼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并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