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概括后具体”结构的探索和教学策略

2022-03-01 17:59宋佳福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赵州桥口头桃子

宋佳福

(上海市航头学校,上海)

一、叹“先概括后具体”结构之优

(一)“先概括后具体”结构的写作优点

“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被很多作家所钟情,主要是因为“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具有其他写作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点。首先是“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具有层次清晰的优点,“先概括后具体”结构都是总写,对下文的写作内容先用一句话进行概述总结,这句话起总起下文的作用。读者只要看了总起句基本就能明白下文作者所写的内容。接着作者会对总起句所写的内容进行分层叙述,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层次不会乱。总起句先写什么内容,在下面的叙述中也会先对这个内容进行详细的叙述。首先,“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在说明文中用的比较多,在文章的首段或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会总写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再分层说明。读者只要看首段或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能明白下文所写内容。这样层次清晰的优点是其他写作手法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具有中心突出的优点。很多人写文章都犯同样的错误——中心不突出,别人看了他的文章只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或者抒发什么情感都不明白。这是写文章的大忌,而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写作方法就不会出现以上错误。一般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都会在总起句中把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述出来,读者只要看了总起句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这样中心就非常突出。

(二)课文中的经典“先概括后具体”结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行文的文章,如《赵州桥》《家长的桥》等都是采用“先概括后具体”进行行文的。如第二自然段总起句写到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总写赵州桥的特点,赵州桥是雄伟的,而雄伟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接着下文就进行分层叙述。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接着写桥梁的建筑材料,接下来详细介绍赵州桥的形状特点是桥梁建筑史上史无前例的。这样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行文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谈“先概括后具体”结构之重

(一)“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对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性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乐观、自信、开朗。而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自信的情况。很多学生虽然也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苦于没有恰当的词语。而有的学生在表达时会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所说的话杂乱无章,没有逻辑。而“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问题。“先概括后具体”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能让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条理清楚。如老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爸爸,学生可以先用一句话对自己的爸爸进行概括。如有的学生这么介绍: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善良和有爱心的爸爸。爸爸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先是帮自己准备好早餐,等我吃好早餐再送我上学,然后就去忙他自己的工作。有时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后不像别的爸爸那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而是忙着做家务,爸爸的勤劳也给家人带来了幸福安康。我的爸爸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同事或者朋友找他帮忙,他总是想尽办法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且爸爸对陌生人同样非常友好,看到别人需要帮助,而他又能提供帮助时,爸爸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在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始料未及的灾难时,爸爸总是慷慨解囊,如给发生自然灾害的人捐款、捐物。只要是有需要捐款的地方,爸爸总是毫不犹豫地捐款。而且我爸爸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在家里对待爷爷、奶奶总是尊敬有加,对爷爷、奶奶的照顾也做得非常好,所以在家里总是能看到爷爷、奶奶灿烂的笑容和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像以上口头表达就非常清晰,而且条理分明。这样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学生学习多了,自然会养成一个口头表达清晰的习惯。

(二)“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对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先概括后具体”结构除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外,对学生书面表达也非常重要。书面表达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所要面临的考试中都会有作文写作要求,而且还有语言综合运用的考题。如果学生能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结构来行文会让他的作文增色不少。如写水果,按照形状、颜色、滋味分小节利用总起句来介绍。如学生写自己最爱吃的桃子,先总写桃子外形从侧面看像心形,而且熟透的桃子颜色鲜艳呈粉红色,桃子的果汁特别甜且多。有了这句总起句,读者对桃子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接着再详细介绍桃子。如桃子有大有小,小桃子香甜,大桃子甜且多汁。桃子的外形美,从侧面看呈心形,所以桃子有个很好的寓意就是表示美好和长寿,拿一个捧在手里让人有一种喜悦之感。桃子的颜色鲜艳呈粉红色,无论是路边摊、水果店或者超市只要是桃子往那一摆,总是很抢眼。看着大个的、鲜艳的桃子总让人有一种想拥有的欲望。桃子有一种香味,只要是有人吃桃子,几十米外都能闻到其香味。桃子咬在嘴里那个甜真叫人终生难忘,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甜,是一种回味无穷的甜,所以只要吃过桃子的人,看到桃子都会想买,因为那个甜太让人魂牵梦绕了。

(三)“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对概括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同样概括能力也非常重要。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就能对事物有总的看法,“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其实就是概括的一种,因为“先概括后具体”结构中的总就是概括。所以“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学得好,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如老师在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进行优美句子、段落的赏析,或者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或段落,有的老师还采用摘句法让学生进行练习。摘句法就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能概括文章或体现中心的句子,这个方法如果能经常让学生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会得到不小的提高。

三、探“先概括后具体”之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对课文的品读最终都会融于学生的写作中。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第六单元来说,单元目标指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不难发现,《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都包含十分经典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小节。我们学习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作者的谋篇布局,并学习这一经典写法,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作文《这儿真美》时,将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能找到概括句。(2)仿造文章,能根据自己选定的特点写几句平行的概括句。(3)利用修辞手法将小节写具体、写生动。

(二)实施教学环节

1.认识概括句

出示《海滨小城》节选: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请学生找到概括句,并总结概括句的特点:每一个小节都有一句概括句,这几句的概括句句式很相似。概括句出现在开头比较多,而这个小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句概括句来写的。

2.仿写概括句

认识到概括句的特点后,学生如何自己写出有效的概括句呢?将“小城的公园更美”单独出示,让学生具体分析这句概括句,不难发现,这句概括句是由地点(小城)、景物(公园)再加上一个特点“美”组成的。

3.尝试写具体

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让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将小城庭院里的树美的特点写清楚的。学生会发现,作者抓住了树的颜色、香味将凤凰树和桉树的特点写具体。同时,“热闹”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总结下来,我们可以抓住概括句中景点的特点进行描写,再加上修辞手法,就能让分句更具体和生动。

以学生1为例:

校园的凉亭真美,它景致怡人。近处,一座木质的六角亭,尖尖的亭顶像一把展开的雨伞。亭下是四把石椅,坐在上面,既能躲避热辣的阳光,又能欣赏四周的美景。夏日听蝉鸣,冬日赏梅开,别提多惬意了。远处,是一条蜿蜒的鹅卵石小路,它通往幽深的灌木丛中,一颗颗石子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子,仿佛在对你说:“来探险呀,来探险呀!”

学生1抓住了景物的标志性特点,加上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将校园凉亭的景致写清楚、写生动了。

(三)评价掌握情况(只评价先概括后具体在作文中的运用)

学生对“先概括后具体”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是以学生的文章为体现的。根据学生上交的作文,评定得心情况。这反映了学生对“先概括后具体”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迁移情况,相信得心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而文章从谋篇布局到局部细节描写都会更显饱满。

猜你喜欢
赵州桥口头桃子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如何写口头通知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3D打印“赵州桥”在天津落成创三项世界纪录
桃子
桃子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等我回来再骗你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