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03-01 17:59张国祥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层探究数学

张国祥

(甘谷县安远镇阳赛小学,甘肃甘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要不断地探究教学优化的方案,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优化,而一线教师作为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实践者,其对新课改落实贯彻的有效性影响着各个阶段教育活动组织的质量,也影响着整体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数学教学的开展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课堂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虽是教学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思维困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组织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但整体的课堂设计,学生学习状态的保持却受到了教师课堂组织方式的直接影响。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实践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有着不理解的特殊学习困境。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较为形象性,而针对有一定逻辑性、复杂性的数学知识,所学内容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差距是教师开展课堂设计必然要思考的方向,而教师以口头讲解为主,尚未应用现代的信息化工具进行生动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对知识内涵把握的不清晰、不到位都对其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受到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而在现实的教学环节却存在着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课堂设计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究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变化的实践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部分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个人的主观经验为核心开展课堂设计,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计划的制订尚未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实践尚未分析学生的思维特征,这些都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学习状态应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磨合、互相了解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根据现实的情况及时地调整,对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突出问题,而在课堂上学生走神、与其他同学学习打闹的情况对其理解知识有着负面影响,部分教师课堂的安排完全单一地考虑其个人的教育进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而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与学生缺少互动,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互联网的便捷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使用到多样化的工具,而学生在小学阶段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更高层次的学习有着负面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不恰当学习现状,教师未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负面的影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个人采用相对落后教育理念开展教学课堂设计,未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调整,导致了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困境。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当前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设计组织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面对学生存在的特殊身心发展状况,教师要主动调整教学方法,探究课堂知识的有效讲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手段,在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立足小学课堂,以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来使其更好地参与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理解与教师课堂设计的科学、有效密不可分,在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方向的课堂组织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课堂优化。

(一)平等对待,主动交流

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整体的课堂设计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思维特征准确、有效把握的基础上,在课堂设计优化环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课堂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传统的教师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主体的不恰当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课堂优化要从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出发,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使教师在课堂设计之前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在课堂设计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而教师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背景相适应,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存在的思维特征,也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了解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核心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也使其在知识理解时存在不同的进度。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设计要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学生与教师的课下沟通是教师开展课堂设计、提高课堂组织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开展和谐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也使教师在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理解、不掌握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最为真实的学习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以课堂上知识的有效吸收、以基础知识的夯实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之后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合理分组实施分层教学

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发展,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教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要主动探究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分层,在目标课堂任务的合理分层基础上,以不同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设计,提高教学针对性也能保障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教学环境下得到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通过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较弱、一般、优秀三个层次来更准确地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

在之后的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要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置不同任务的角度出发,以分层教学落实在课堂实践的各个环节来保障学生对课堂的有效参与。分层教学不只强调班级范围内按照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划分,也强调立足班级的环境构建水平相似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通过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使其在知识的探究、理解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基础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等不同的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活动组织的针对性。在课堂的教学实施环节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探究中,教师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从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出发,通过对某一教学任务进行小组之间的探究,在小组的相互配合、小组的成果展示过程中形成班级内信息沟通、交流展示的环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学习方式,既保障教学方案与学生学习情况相适应,又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的参与过程中能充分得到能力的训练。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设计,教学优化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为了更好地使课堂设计符合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征,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信息技术、交互白板等不同的方式,既立足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体验,又在现代化课堂的构建背景下,为学生创建出相对生动的探究体验环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趣味化的视频,使学生在知识探究之前对所学知识形成学习兴趣,而在课堂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借助视频的动态展示功能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图形的想象、更好地进行场景的模拟。

针对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用的过程中,也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的趣味化特征,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数学的生活化、工具化特点,从更整体的角度对数学学科进行准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结语

针对涵盖大量抽象数学概念、逻辑运算原理的数学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明确所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存在的特殊距离,通过调整课堂设计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把握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方向,既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又提高课堂组织实践的生动性。在抽象数学知识直观具体呈现的基础上,保障数学课堂的高效组织,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运用的质量,在小学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分层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趣的分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