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课堂”学真知,“简悦数学”巧育人

2022-03-01 17:59陈玲玲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动数学知识主体

陈玲玲

(厦门市翔安区金海小学,福建厦门)

一、思想的起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吴正宪提出:“让学生享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这两者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为起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初步形成“生动课堂”学真知、“简悦数学”巧育人的教学思想。

二、思想的解读

“生动”包括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学生,课堂上的学生是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是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生动起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简悦”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学习是简单的、快乐的,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思想的落实

(一)课前细心摸索

教师课前要考虑两个因素: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准确把握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所挖掘的深度、覆盖的广度和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操作能力,抓准学习起点。基于这两个因素的考量,数学课堂可以借助以下教学形式:

1.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学习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地集中,导致学生学得累,同时教学效率又低。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十分有趣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开始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探索新知的欲望更浓,学习的效果更好。

2.设计动手实践活动

所有的数学知识不是听听就会的,教师更不能把知识以讲述的方式直白地告诉学生,这是“假”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操作环节。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在指尖上,要让学生通过有效操作进行探究。

3.设计有趣的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也可以借助游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既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巩固和提升,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中悉心传授

1.生动——学真知

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到耳动——细心听、眼动——认真看、嘴动——积极说、心动——用心想,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汲取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关键能力。

2.简悦——巧育人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以教师的精心备课为前提,以课堂的浓郁学习氛围为载体,以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为催化剂,以自身的学习兴趣为起点,推动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简单且愉悦的事,就会从知识的探索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从而爱上数学学习,建立良性循环。

(三)课后用心反思

“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成长了,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有助于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针对每节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能上完就过。要及时做好课时反思,把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思考这个教学难点该怎么突破,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以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要把上得好的地方记录起来,总结成教学经验。

“生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中的悉心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无止境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学习的简单、快乐,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建立良性循环,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课堂是教学思想的实践主阵地,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这个载体,在数学学习和学生之间搭建起知识的桥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演绎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基于学情,针对性地处理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具针对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生动数学知识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