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22-03-01 17:59张艳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深度课文

张艳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江苏盐城)

深度学习具有主动性、引领性、发展性、挑战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主题,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既能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心理相符,又能充分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实现学生心智的开启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深度学习概述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深度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浅层学习,以理解性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或思想进行批判学习,将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在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已学知识经验,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合理的判断。通常深度学习具有体验与活动、明确的任务和目的、问题解决、构建与联想、迁移运用等特征,注重高阶思维的渗透,如创造与迁移、批判性思维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逻辑思维非常实用,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做到知识精细化,即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批判、理解中学习。如此一来,学生能快速吸收和消化知识内容,借助深度学习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素质。

二、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一)实践意义

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促进学生发展

深度学习是围绕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来探索、诠释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能教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迁移运用语文知识,学会与本文知识进行心理沟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深度学习策略的实践能改变以往语文教学浅层性、表面性的局限,加深对学科本质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2.提高教学品质

为了让语文课堂更有质量和内涵,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品质的提升,注重学生学习观与知识观的转变。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样的教学相对浅显,教学品质和质量有待提升。深度学习策略以理解性的教与学为主,强调为思想、理解、意义而教或学,将其实践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整合课堂内容,促进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

(二)实践路径

1.注重思维发散

为了打造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关于思维发散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学习,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即在教学环节改变传统“标准答案”的观念,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实现内部资源的深层次整合以及教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例如,在教学“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教师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初步的深度思考能力,即鼓励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深度思考,学会将深刻道理与观察的表面现象相结合,在文中体现深度学习与思考的成果。如围绕小狗写观察日记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习作中描述小狗的眼睛、耳朵或嘴巴像什么,借助发散性思维来拓展观察所见,使习作内容的内涵和结构得以丰富,提高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2.构建文本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应用深度学习策略时,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围绕相似题材的课文来寻找教学内容的联系性,让学生有效串联新旧知识,形成连续整体的学习思维,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海上日出》和《秋天的雨》都是抒情类散文,其中,《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巧妙串联秋天的众多景物,呈现出欢乐、丰收、美丽的秋天,旨在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巧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来展现秋天的丰收景象、缤纷色彩以及深秋动植物过冬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通过对《秋天的雨》的学习,学生在课文《海上日出》的学习中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构建深层次的学习框架。可以说,寻找和强化教学内容的联系性,让学生在不同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构建深度学习框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动展开想象或者联想来学习其他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进行深度学习。

3.重视课堂追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时,应当注重课堂连续性追问,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提问,从人物性格、情节、细节等方面追问,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深度思考,获得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彰显文本育人价值。当然课堂连续追问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思维意识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以《穷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主题和学生思维发展进行问题的设计,提出层次性问题:课文围绕哪几个穷人展开故事?这些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描写穷人的“穷”的?文中描写“睡”的细节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渔夫和桑娜是穷人吗?通过对问题的逐层思考和探究,学生能跟随问题的逐步推进实施深层次的阅读学习,提高感悟力和理解力。

4.创设深度情境

深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深度情境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深度体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以《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大自然的落叶声、雨声、风声,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秋的声音;然后向学生呈现清晰直观的三幅秋景图:一幅是田野的情景,辛勤的农民脸上带着对丰收的喜悦;一幅是笔直的林荫道,路上都是随风飘落的枫叶;一幅是高山流水,水面上漂浮着片片红叶,画面悠远而静谧;接下来,围绕秋景图提出问题:如果这些图画会动,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内容,深度发展思维,优化学习体验。

5.开展体验学习

深度学习不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体验学习能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构建深度学习体系。小学语文课程涉及很多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的关系,需要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进而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以《赵州桥》的教学为例,为了有效开展体验式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自行收集关于桥的文章,或者是实地参观本地有桥的地方,将其与文中描写赵州桥的片段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及其雄伟坚固,从中积累更多的体验与经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分析文中涉及的写作技巧,又能深化深度学习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又如课文《找春天》充满童趣,语言生动活泼,题目中的“找”字点明早春时节,文中利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绘早春的景象,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结合课文深入寻找早春的特点,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创设探秘、游览等情境,引导学生组建体验学习小组,通过文本资料的收集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学习,在想象中感知早春的美妙,体验寻找早春的乐趣。

6.增强师生互动

由于语文课堂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一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互动的效果,这也是推动课堂深度学习的关键,即只有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度学习策略。通常师生互动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处于愉悦、积极的环境或氛围,则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也会处于积极状态,反之则会出现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例如,在讲授《草虫的村落》的相关内容时,作者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草虫的世界,文中“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事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这段话描写出小甲虫的勤劳特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段话进行分析和理解时,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这段话写得妙的地方在哪里?尝试说出你的体会和理解。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以了解,在互动中优化深度学习效果。

7.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获得深度感悟的有效方式。通过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而这样的体验是无法通过文字描述而得到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策略时,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度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时,要想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日落的美景,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亲身观察、主动实践,否则难以入木三分地描绘日落景色。比如,日落时分,天空的颜色变化如何?太阳是怎样落山的呢?太阳落山后的天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如果学生想要写出文质兼具的文章,不能只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描绘日落景色,还需要亲身观察,在观察中得出实践结论,从而增强文字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获得深度感悟。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深度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方法,促进学生发展,还能实现教学品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时,应该立足实际,通过注重思维发散、构建文本联系、重视课堂追问、创设深度情境、开展体验学习、增强师生互动、利用语文实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挥出深度学习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深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背课文的小偷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背课文
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及因果研究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