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22-03-02 06:50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王华君刘翔宇
学苑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科情境素养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王华君 刘翔宇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教师不能一成不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要随着时代变化,随着学生变化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自动、自发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虽然各地的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高中学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很多地区也都开展了素质教育,但是却徒有其表,实质上还是在耗时间,耗精力,学习效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课堂效率依然十分低下。这除了高考指挥棒带来的压力之外,主要就是教师或者学校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所导致的。这种现象并非只出现在老学校、老教师身上,甚至刚刚成立的新学校、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也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愿意,不习惯,甚至不屑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动用新的教学方法,还在秉持着“上课就是讲,成绩全靠练,分数最重要,素养靠边站”的思路走在现代教育的大路上。

2.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方面注重了对教材内容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甚至有的老师高举着“争分夺秒提高教学效率”的大旗,以教学任务繁重为其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降低效率,于是乎就简单地采用单纯讲知识点的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结果导致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严重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虽然很多学生也会去试着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但是缺乏教师方法的指导,远远达不到新高考考试的要求。很多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鞭策下不断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丧失了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培养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3.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地理课堂教学缺少实践根基。

四大地理学科素养已经明确书写在了我们的新考纲要求中,地理课堂教学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高考改革的成败。大道理每一位身处一线的老师都懂,但是一到了现实中,这些统统变成了“画外音”。走进我们的地理课堂看看,仍然充斥着太多的“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想的更多的是“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成绩”三要素;学生遵循的“听听课、做做题、考考试”三部曲。如此教学,教师很习惯,学生很适应,的确有着一定的稳定性,虽然不至于有多大的疏漏,但是也确实过于机械,长此以往,教师面对的是越来越重的职业倦怠感,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做到因爱而教,因爱而学,更何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不能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主动性,也让地理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失去了与实践相结合的动力和源泉,也从根本上让地理课堂教学缺少了实践的根基。

二、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高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也应该因之而改变,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四大学科素养,这是我们地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实现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关键,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针对这一目标,重点阐述以下几点:

1.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解释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这些解释,我们不难发现,地理学科素养无非就是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用地理的态度去应对生活。有人用更通俗的表述说:核心素养就是若干年后当你忘掉了所学的地理知识,却不经意间表现出了地理传递给你的习惯、意识和状态。结合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地理的知识、能力和观念,也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自觉掌握地理方法,养成地理观念,形成地理思维,所以地理核心素养可以将其解读为四点,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观念。这个理念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第四章中有详细的解读和说明。

2.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课堂教学的内涵要求。

(1)首先是建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是方法论的源泉。所以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能从学习中不断地收获知识,并最终形成知识体系,并逐渐转化成能力和思维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探求未知的知识,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地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地理核心素养。

(2)生活和理论相结合。我们的地理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所以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指导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源,让其感受到知识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他们就更乐于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来巩固知识、完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也健全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3)坚持人地协调观的基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论述很多,现在已经很好的与现行的地理教材进行了融合衔接。这要求我们地理教学绝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地传递知识,更应该用人地协调的观念和意识来彻底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能够科学、准确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会思考、会比对、会评判、会筹谋、会实践,同时还能够做到自我反思,不断检醒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凡事能够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地理核心观念。

三、以学科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1.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推行引导这一方法,在现行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几乎所有章节开篇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创设,每一篇的内容设计也常常配有以现实情境为背景的活动题或案例、自学窗。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以现实的情境为出题背景,引导学生对现实的思索和把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验证,情境教学的效力的确显著。情境的创设,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让地理课堂教学有影有形,追源溯本。而我们广大的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翻新情境教学法的花样,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化身”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让学生因此获得更好地发展。

2.生活化教学,让地理课堂成为有源之水。

传统的课堂树立了教师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整个堂课都是老师的,讲台真正成为了教师的舞台,在舞台上教师夸夸其谈,沉浸式表演,而坐在下面的学生感受却完全不同,他们就像听老和尚念经一样,对教师的传授充满了排斥和反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同时还要注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实用”的一方面。这样的例子很多,随手拈来,都很应情应景,比如,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就可以结合2021 年7 月底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强台风“烟花”来分析气旋这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天气现象,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从现实生活中“烟花”的表现来推而广之到其他的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影响的天气现象,自主总结理论知识——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现象,教师适时加以提升归纳、补充完善,效果必会事半功倍。

3.多媒体教学,拓宽地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多媒体教学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短短几年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普及和应用,可见其的确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虽然也有人质疑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比如容量虽然大增,但是痕迹性不强,不像板书似的能在课堂上较长时间的留存,学生看过了容易忘。但是它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知识记忆量大,内容新,难理解、难想象的课题帮助很大。所以还是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谨慎的应用。一般来说,学生更乐于看视频和动画,即使是图片,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远远大于文字,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更好的辅助教学过程。

4.禅让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要让教师“闲”下来,让学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舍得适时“退位”,让学生登上讲台的“宝座”,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实践活动,观察周围地理事物和现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帮助”寻找“生活原型”,“启发”捕捉“生活现象”,“提示”设计“生活情境”,使学生主动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敢于当家做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充分表现,尽情发挥,并能通过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地理的价值及地理中蕴含的美,增强学习地理的热情。这既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也造就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主动的参与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5. 建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评价机制。

小组评价机制在学校的课堂中越来越常见,这种机制的建立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活与学习中适当的表扬会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使学生更愿意表现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将其改正,促使同学们不断进步。同时这种机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竞争才有动力才会不断的完善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想得到高的评价都想站在排名的最前方,因此就会有相应的竞争,会在竞争中不断的自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时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理念来建立,避免一些冲突的发生,另外在运用过程中一旦发现小组长不能够很好的胜任它的职位,要及时进行调整;小组长要定期与老师沟通,及时解决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组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一根筋到底,要尽快向老师寻求解决的办法;另外作为老师在机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各小组在记录本小组每周的情况时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记录,不可徇私舞弊。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翻新,在充分展现地理学科自身强大魅力的基础上,牢记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展现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地理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态课堂,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全面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度,最终实现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学科情境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