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简讯

2022-03-02 11:57
学苑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培训评价服务

浙江启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指导意见,要求每个设区市确定至少1个县(市、区)开展整体试点,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意见明确,小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5个方面。改进结果评价,采用分项等级评价与写实记录客观描述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与发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开展学生发展述评。加强过程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在改进纸笔考试的同时,探索推广实践性评价,倡导协商式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完善综合评价,体现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行为表现的典型变化,体现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和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

评价结果分等级呈现、等级比例和综合报告。等级呈现采用分项等级、客观记录或评语的方式进行,学业水平的等级有4个,其他指标的等级有3个。学校分年级或学段制定等级操作标准,避免简单地用笔试成绩或比例来划分。等级比例根据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差异和学习激励的需要来确定。学生个人的评价综合报告要全面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和努力方向,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客观清晰地呈现学生的成长。

该意见还对考试管理作出要求。各地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一、二年级不进行期末纸笔考试,三至六年级降低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权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性评价。

北京9月起全面推开教师轮岗

日前,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介绍,“双减”以来,北京市有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57址,压减率超过80%。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被列为北京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议题。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策创新引领学科类培训治理,北京市研制了20余个“双减”配套文件,大幅压减机构数量,完成“营转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3项重点任务。截至7月15日,北京市有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57址,线下347址、线上10址,压减率超过8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

与此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北京市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推进“双师课堂”建设,拓展优秀校长和教师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在此前东城区和密云区试点基础上,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为减轻教师负担,北京全市大部分义务教育学校通过AB岗、交替轮岗等方式,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各区对中小学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了50%以上。

青岛发布劳动教育重点任务“清单”

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中考命题加强劳动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考查等,这是今天青岛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落实方案》中主要任务“清单”内容,旨在推动中小学深化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方案》提出,区分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中小学要建立劳动周制度,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有序组织开展学工、学农教育;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完善勤工助学制度,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

《方案》提出,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制度,分年级建立家务劳动清单,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劳动,结合党日团日队日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加强职业体验;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器材耗材补充等机制,支持和推动在高中开展志愿者相关认证工作。

《方案》强调,改革中考考试命题,加强劳动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考查;每所学校每10个班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建立劳动教育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制度;强化劳动评价结果运用,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作为评优评先和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辽宁全力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

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辽宁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着力破解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辽宁振兴发展能力,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推动辽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锚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

《若干措施》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对专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辽宁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措施,建立优化专业结构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数字职教”建设,以及制定推动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具体举措等。

新疆认定12个课后服务示范县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结合各县(校)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日常开展情况,认定了第一批自治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示范县(校)名单,其中,示范县(市、区)12个、示范校69所。此次还认定了65所学校为自治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示范培育校。

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自治区中小学校试点开展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等6个地州市中小学试点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目前,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在自治区实现全覆盖。开展课后托管服务以来,破解了家长“接送难”问题,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一些学校在开展服务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整合“家校社一体化”资源供给,丰富和提高课后托管服务质量。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示范县(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不断扩展课后服务渠道,指导各地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加强和当地少年宫、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的联系,提高课后服务吸引力。

北京发布《学科类校外培训指导手册》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学科类校外培训指导手册》,从活动组织、培训内容、师资配置、收费要求、招生宣传等方面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培训机构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不得留作业;不得指使教师以个人名义在微信群贩卖焦虑等。

北京市教委明确,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线下培训应在20时30分前结束,线上培训应在21时前结束。线下培训每节课不超过45分钟;线上培训每节课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

在从业人员管理上,手册规定,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应当具有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无任教资格不得开课或进行招生宣传。所有教学人员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编号需在培训机构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及网站公示。校外培训机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培训,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2%。

北京市教委要求培训机构应留存培训全过程视频记录。涉及线下培训的,视频保存自本期课程结束之日起,不少于30日;涉及线上培训的,视频保存自本期课程结束之日起,不少于6个月。培训场所内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包括教室、休息场所在内的全部重点部位。

天津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强校工程”

近日,天津举办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系列工作部署培训会。天津1000多所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负责人共研共商天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大计。

会议发布了《天津市普通高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将按照“精准施策、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提升质量”的思路,采取“强校工程”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项目”“品牌高中建设项目”“津门三杰支持计划”“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有机结合的方式,健全普通高中提升发展保障机制,深化教育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重点实施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多样化特色发展等7项主要任务。

下一步,天津将遴选150个市级义务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培育项目,涵盖初中16个学科、小学12个学科、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课程、课后服务课程、专题教育课程等课程领域。经过为期3年的培育后,从150个培育项目中评估认定100个市级义务教育课程基地。

湖南“回头看”排查培训机构9281家

为巩固治理成果,今年4月以来,湖南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对已压减和转为非营利性的所有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全面排查。截至6月底,本次“回头看”共排查机构9281家、培训材料14649份、从业人员25697个,关停取缔“假注销真运营”机构33个;排查发现未消课或未退费金额1744.13万元,已督促消课和退费1551.13万元;排查发现违规收费机构8个,收费金额0.55万元,已责令退还全部费用。

湖南组织各市州校外培训监管科(处)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线上培训,重点对排查工作和平台数据填报进行指导。省教育厅明确专人负责“回头看”工作调度,定期通报全省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发布工作提示,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区县,直接点对点督办。重点排查整治已注销机构死灰复燃、已转型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无证无照“地下黑机构”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从事校外培训等突出问题。

据了解,针对部分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校外违规培训的现象,湖南部署开展专项治理,目前已查处在职教师20余名,并向全省通报一批典型案例,组织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警示教育。

青岛启动中小学教师梯队培养工程

近日,青岛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等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4年,青岛“教育名家”达到百人以上,青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数以千计,市级骨干教师数以万计,实现城乡优质师资倍增。

青岛提出实施5个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即新任教师全员培养工程,采取“师徒结对+竞赛展示+适度集中培训”模式,连续跟踪培养5年,培养教育教学新秀;青年教师“菁英计划”,每年遴选600名35岁及以下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市级青年教师“菁英计划”;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数以万计的市级骨干教师,达到每所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1名以上骨干教师的目标;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数以千计的青岛名师、名校长,达到每个学区、每个教育集团、每个学前教育联盟至少有1名名师或名校长,引领全市教师校长发展;“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助推齐鲁名师、名校长再发展,逐渐成为青岛教育界和社会公认的“教育名家”。

青岛提出,坚持把提升师德水平作为基本要求,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和管理全过程,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同时,建立全面推进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保障措施,市、区(市)都要成立教师队伍梯队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牵头部门,统筹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健全制度保障经费投入。

云南建课后服务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近日,云南省财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省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年200元标准对省属公办中小学予以补助,各州市自行制定本地区补助标准。

云南省明确,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所属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财政补助经费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分别承担。各州市统筹财政奖补资金,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收费减免政策。财政补助经费优先补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可适当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或用于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

云南省强调,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补助经费弱化职务职级,强化服务质量,向一线承担课后服务的教职工倾斜。各地教育部门要建立课后服务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学校资金收支管理。财政和教育部门对财政补助经费实施监管,适时开展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的监督检查。

猜你喜欢
培训评价服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