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观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2022-03-02 06:50江苏省高邮中学冯春芳
学苑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指导性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江苏省高邮中学 冯春芳

“非指导性教学”围绕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主,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化发展。体现在实际教学氛围营造中要求教学环境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轻松。而结合物理课堂的具体表现,则是以实验课堂为依托,将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实验相结合,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充分地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的实践。同时在自我探究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进而达到学生主动探索,老师做好指引的目的。

一、非指导性教学观的概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中叶,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一门全新的教学理论。其创始人为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之所以叫非指导性教学,是因为他认为以他从事多年的心理治疗来看,非指导性理念的使用,能够极大的帮助人们从事某一项事务。例如在日常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对于他的患者他经常会使用非指导性咨询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和沟通,他认为应用在学习上也应如此,原因是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从心理角度出发,两者应该相同。总的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渴望在处理事情时都以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方式进行,所以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他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引申到日常教学中,提出了教学应该将学生放在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其中老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对于学习资源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引导上,应提倡更多倡导性、引导性和咨询性教学,尽量减少命令性和指示性的教学出现。这种教学能够极大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思维,理解他们的认知方式,帮助他们在学习时能最大程度按照自身的认知和情感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同时非指导性教学观,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老师作为知识促进者的教学观念,以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作为主体和中心的学生观念和综合多方面进行考量的综合评价。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体现的正确的学习思想。正如人本主义思想所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其自身对于学习的渴望,而不是外界压迫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所带来的束缚不仅体现在认知及动机等因素上,还体现在各种情绪和思想上。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个人魅力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出发点,注意将学生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紧密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有目的性的学习。非指导性教学,则是顺应了学生的发展,将学生作为学习中的重要突破点,以学生的潜能和学生的个人主动性为基础,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最终达到把学生全面培养成一个具备良好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健全人”。

而非指导性教学观体现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则是注重以学生为主的物理课堂实验,所以对于学生在实验课堂上面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课堂中,老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首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其次,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放手做,大胆干”的思想,最后在实验总结和结论提出也要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总结,而老师在这其中只需做好正确的引导即可,这就是非指导性教学观念体现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具体实践。

二、非指导性教学观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想体现

这里以非指导性教学对于学生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为例进行阐述,非指导性教学,体现在物理实验中,具体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备较高的专注力和使命感。也正如罗杰斯所说“只有学习的人对于自我做出的决定,对于学习的目的能够肯定,且对于学习目的达到的标准能够负起责,才能够表明他是在真正的进行学习。”

而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上,则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去,并且能够在自我标准及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能够进行最终的实验评价,而这个评价则是通过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性进行目标的设立,另一方面则是学生通过实验前对于自我目标的设定,再结合实验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非指导性教学观念认为,可以将其中的评价部分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前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符合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来进行一个最终成果预期的制定,对于预计成果的制定,不单单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还增强了这个实验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为是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学生更愿意为它付诸努力,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说,充分体现了非指导性教学观念的重要意义。另外,老师对实验结果的评价上大多体现在学生实验后,我认为,对于实验报告及阶段性实验考试的成绩上,老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采取老师评价加学生之间相互借阅审核的方案来进行,这样既尊重了老师的权利,也达到了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实验借鉴,既强化了知识又延伸了学习目标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非指导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三、非指导性教学观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1.依托情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实验开始前,先将实验的内容与实验的目的为学生进行阐述,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学习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规划,还要着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相对性的实验难度,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深度为依托,将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深度进行逐一划分,同时在预习中要求学生主动的去查阅相关资料。在实验开始前,由学生进行器械的准备和利用,掌握现有实验器材进行的流程和操作。在实验开始时老师要将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的小常识入手,将学生逐步引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改变学生对于以往物理实验枯燥刻板的印象。将生活与实验相结合,老师还可以用短视频、多媒体等工具来进行实验效果的展示,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考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踊跃地参与进来。同时,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也从不同的实验场景和实验现象,为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进行观点的总结和深化。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地按照非指导性教学观念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同时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思想上的差异要做到理解和包容,对于学生之间要做到信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思维上的影响。

机械能守恒实验验证作为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的一个基本实验,大部份情况下,老师都会通过自己实验验证和示范来进行教学,虽然在教学效果上较为明显,但是在实验的具体展现和实验操作上,学生缺乏实际的理解,而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甚至会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实际上老师完全可以将这个实验安排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感受到机械能守恒中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关系以及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守恒关系。例如在实验室将学生分好组之后,让他们通过书上提供的两个参考案例,一是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机械能”,二是研究“沿斜面下滑物体的机械能”或者是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案例等一系列实验,真切认识到物体运动时能量的转换情况,并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于机械能守恒条件、内容的理解,自然对于该定律的应用也得心应手了。老师还可以在实验操作后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提问和讨论,让他们先对机械能守恒做出个人的一个认知阐述,而老师则对所提出来的阐述进行总结,最终点明在机械能守恒条件下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己的想法、方法,为他们创造了独特的学习体验。这里,非指导性实验教学所带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提供资源保障实验顺利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的重点是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束缚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老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个人能力的过分展示上,也不是体现在老师对个人讲解上面所投入的精力多少,而是看学生在实验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提供上老师所付出的努力。作为物理学科来说,物理老师的责任就是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

对于信息资源,物理老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模拟实验。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课时,因为这个实验需要借助打点计时器准确测量数据而且实验变量多,因此对于学生的操作要求也比较高,所以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在网络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使得学生明白这个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为之后的实验室操作打好基础;在物质资源的提供上,物理老师可以结合所需要进行的实验课题,以学校内所能够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为依托,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良好的物质基础也能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实验创新,从而强化他们的非指导性学习意识。而体现在人力资源上,非指导性教学要求老师在指导时减少直接性的命令指示,而是更加偏向于暗示性的指导,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组织和整体协调能力。

非指导性实验教学不是强调对于老师地位的忽视,而是将老师的作用放到一个直接指导的定位上,使得老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力量。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和合理协调,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老师的参与,还能够随时帮助学生应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达到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辅助学生的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能够心无旁骛的去进行实验,进而达到非指导性教学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的帮助。

3.具体有效的引导。

非指导性教学观对于高中物理研究实验教学,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发展,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由于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有一定的差别,这使得他们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要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状态,并且帮助一些学习困难、不愿动手动脑的学生,让他们在实验课堂上尽可能地释放活力和个人主动创造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非指导性教学。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高低及实验推进的内容来进行合适的启发,对于平时活泼好动、头脑灵活的学生,重在加强引导。对于平时不爱动手、怕动脑筋的学生,则应更多地给予鼓励和启发,使得他们对于研究的问题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热情,鼓励他们多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多参与到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来,一步一步地去落实整个实验的流程,最终达到非指导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都能引导的目的。

此外,运用小组的力量来引导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内容非常丰富,为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师首先应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为学生合理分组,通俗来讲就是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是具有差异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搭配合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搭配也合理,这样才能够顺利达成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性格外向学生带动性格内向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尝试的目的。但同时每个小组整体的物理学习水平又是一致的。之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对于学生在合作实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在课堂中做出统一的答疑,对个别学生做出个别辅导,以此提升课堂引导的效率。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可让所有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做出总结发言,再将师评、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与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完成课堂评价环节,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兴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门学科,达到良好的非指导性课堂功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非指导性教学观念”对于学生个性体现,对学生潜能的发掘,及对学生情感的肯定及学生认知的尊重是符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的。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深度和教学方法更有待广大教育者去尝试。

猜你喜欢
指导性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论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发现及适用
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适用难题及其破解——以最高人民检察院19个指导性案例为分析对象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论证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性价值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