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

2022-03-02 06:50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中心小学连培梅
学苑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内化平行四边形经验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中心小学 连培梅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做数学经验积累,能够对事物形成深入认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自然升华。引入游戏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推出数学实验、对接生活认知,都能够带来更多活动经验积累的机会,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自觉进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并在实践操作、深度思考、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经验积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引入游戏内容,驱使生本积累活动经验

小学学生对游戏竞赛等活动最感兴趣,教师借助相关活动做经验积累提示,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符合主体教育原则。数学游戏带有数学意味,教师要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做创新设计,针对学生兴趣取向做对应组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互动讨论、分享共生之中积累活动经验,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果能够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竞赛结合到一起,学生参与热情会更高,其助学作用也会更好。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习需要作出针对性设计,确保数学活动顺利打开。

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师在导学阶段,要求学生展示熟悉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开始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教师继续布设思考问题:如何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呢?学生开始讨论。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唯有计算最为准确,但好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没有学习,自然不能随意操作。学生只能从数方格、平移、拼凑、割补等方式做判断。为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操作,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板,让学生做观察,比较一下其中的图形,看哪一个面积更大一些。学生面对画板上的图形,先利用测量工具做简单操作,然后尝试做拼凑、割补等手段做比较,课堂研究气氛活跃起来。为及时调度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了游戏性活动任务:找到一些白纸,利用剪纸的形式,剪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同桌两个人交换这些图形,要求对方借助现有测量手段,或者是拼接方法做具体操作,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如果对方出现了判断失误,将接受一定的惩罚。学生对游戏性训练任务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任务投放后,立刻引发学生回应。经过一番互动交流,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得了丰富经验应用机会,促进其数学经验认知的成长。

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训练,引入游戏竞赛性内容,给学生提供数学经验应用机会。学生对这些数学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能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完成认知的构建。数学活动或者数学游戏,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到操作环节,并在不断学习体验中促进数学经验的升级。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生本应用活动经验

学生对灵动直观的数学教学情境也有特殊感觉,教师要从数学经验应用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数学学习环节,并不断体验、思考、归结、升级处理中建立系统性活动经验。教学情境形式众多,教师不妨推出媒体、问题、实验、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性情境,成功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成长活动经验。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围绕教学情境设计展开教程,推出更多活动形式,都能够带来活动经验积累契机,唯有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认知。

教师设计学习情境的手段有很多,在具体筛选时,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入研究,以便找到对接点,顺利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在经验应用的同时,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先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对这个平行四边形做剪接处理,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从教师操作展示中获得学习启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利用学习到的公式,计算出其面积。学生开始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并自发展开互动交流,在研究操作中逐渐找到学习要领,准确计算出其面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之中,寻找更多的平行四边形案例,并展开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操作,进一步内化相关经验认知。如校园花园中有几块草坪,形状都属于平行四边形,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对应测量计算,看哪一个小组操作最为准确。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学习氛围热烈起来。

教师利用剪纸的形式做示范展示,创设了适合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思维受到一定触动,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观察,发现了其中的操作规律,在不断总结中建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知。为激发学生经验应用主动性,教师推出了实地观察、测量、计算的活动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更高敏感性,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让学生建立合作团队,确保学生操作效率,在交互研究中内化经验认知。学生活动经验成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推出数学实验,强化生本成长活动经验

数学实验带有活动意味,教师借助活动推出经验积累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操作过程中建立活动经验基础,能够形成丰富学习动力。数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有多重对接,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数学实验时,要对实验操作环境、实验组织过程、实验效果评价等内容做推介处理,让学生在主动操作和体验中成长经验认知。学生数学经验比较零碎,教师要有统合意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完成活动经验的积累,在实践应用中实现经验内化,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

数学公式推导是比较典型的数学活动,带有数学实验的属性特点,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做活动经验融合处理。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益多种途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做好铺垫。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观察学生具体推导操作。有学生将完全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展开推导,也有学生选择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正方形,借助正方形面积公式做推导,还有学生用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做推导。教师对学生推导操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给予必要关注,确保学生推导操作活动顺利展开。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观察和体验,教师鼓励学生借助剪纸的形式,做拼接处理,以便形成更深入而鲜活的学习体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对个性观点设置做深度解析,促使经验的生成和内化。

数学实验形式众多,公式推导带有实验属性,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推导环节,在经验应用过程中完成数学实验的操作任务,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成长。数学经验应用没有固定要求,学生进入数学操作环节后,应用数学经验做操作支持,这是最为平常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要在关键节点做出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实践环节,在活动经验积累和应用中完成认知升级。

四、对接生活认知,帮助生本内化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更多融合点,教师要做好教学对接处理,在数学活动实践设计和组织时,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展开实践体验,能够顺利帮助学生完成活动经验的内化。学生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数学应用现象,教师在对接设计时,要对学生数学认知基础有客观了解,还要对其认知差异性有正确评估,以便做出不同布设,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数学经验应用实践环节,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建立系统数学认知。“实践出真知”,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展开创新实践设计。

如《分数的大小》,学生对分数的性质比较熟悉,在判断分数大小时,也能够找到基本规律,但一些学生还不能形成生活对接,不能真正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涵义。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在分数比较大小时,要借助一些生活案例做解读。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具体的分析。如: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如果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案例:一个大饼,1/5、2/5 这两个分数表示的份额不同,将大饼分成了5 份,占 1 份是 1/5,占 2 份是 2/5,当然是 2/5大于1/5. 在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时,分母大的反而分数小。案例:一张白纸,分成3 份,其中一份叫1/3,如果分成了4 份,其中一份叫1/4。1/3 和1/4相比,当然是1/3 更大一些。教师对学生案例解答基于正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对接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促进学科认知的内化。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完成经验应用,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这些案例内容都带有生活色彩,学生结合案例做具体解读,将判断原理做应用处理,促进了活动经验的成长。数学学习与生活形成多点对接,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接受没有太多障碍,其激励效果十分鲜明。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调查,推出更多实践契机。

五、延伸实践应用,启迪生本升级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强大支持作用,教师占据更多经验认知,适时对学生做经验传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形成丰富调动力量,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数学活动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经验需要提升对应性,让学生自然建立经验认知基础,为学科学习提供更多认知帮助。学生对数学经验有不同感知和体验,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经验认知的积累和升级,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时,需要动用更多经验做支持,教师适时展开活动指导,让学生在方法应用过程中内化认知。

学生接受数学学习任务后,需要对这些任务属性特点做具体分析,自然进入到数学活动之中,教师在学法支援时,要做好融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自然完成活动经验的积累目标。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做生活观察活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特别是一些建筑,其外形有哪些特点呢?不妨做细致观察,找到典型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其特点做梳理,看谁能够归结得更为完全。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多观察经历,自然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互动环节,与学生做直接对话。有学生说,我们的教学楼就是典型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八个顶点,这些顶点都是完全一样的,连接三条边,边与边成直角对接;总共有十二条边,而且这些边两两相对又相等;还有六个面,也是两两相对又相等。……教师对学生观察情况做评价,教学楼是长方体,虽然底面是看不到的,但学生能够做出想象和展示,教师从这个点做启示,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做生活观察,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学法研究机会。从学生介绍情况能够看出,教师设计是比较到位的,成功激发学生观察热情。学生对教学楼做全面介绍,需要更多经验的支持,教师及时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做延伸思考,其研究性学习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推出观察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做创意观察和介绍,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动力。虽然观察难度不大,却需要学生做想象思考,自然需要一些经验的支持。教师从这个角度做设计和组织,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确保观察活动顺利展开。学生打开想象思维,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和交流,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基于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经验积累实际做出调度设计,让学生自然展开数学经验积累,并在实践体验中完成经验的内容和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研究生活实验、分析数学操作、对接生活认知,都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数学活动经验是最为鲜活的学习体验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做内化处理,能够形成系统性能力。

猜你喜欢
内化平行四边形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经验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