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笛卡尔的机械论身体观

2022-03-03 18:59徐可心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笛卡尔

摘 要:笛卡尔对形体世界持机械论的态度,对人的身体同样如此。古希腊乃至中世纪经院哲学目的论的身体观将人的身体视作上帝的创造物,灵魂赋予身体运动的能力并且掌控身体,人无法运用理性认识身体。与此不同,笛卡尔将人的身体构造比作钟表结构,并用血液循环与心脏中的“火”来解释身体的运动能力。机械的身体观虽然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显现出不足,但为后世哲学家关于身体的研究提供了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笛卡尔;机械论;身体观

中图分类号:B565.21 文献标识码:A

笛卡尔以形而上学为基础,提出了以机械论为核心的自然学说,这看似披着宗教的外衣,实则为科学争取了合法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里说:“笛卡尔在其物理学中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并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他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分开。在他的物理学的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1]这表明笛卡尔的物理学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范畴中,并且将一切有广延的形体都视作机械的组成:“我把人的肉体看成是由骨骼、神经、筋肉、血管、血液和皮肤组成的一架机器一样,即使里边没有精神…因而也不是由精神协助,而仅仅是由它的各个器官的安排来动作。”[2]这种机械论的身体观与古代目的论的解释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古代目的论的身体观

(一)柏拉图时期的身体观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的说法是,造物主只创造了灵魂,而人的身体则是由造物主所创造的诸神创造的,诸神用一个球体来存放灵魂,再用一个身体来支撑这个球体,所以灵魂处在较高的头部以便追寻理性的指引,虽然灵魂的欲望不能理解理性,但为了使它能接受理性的影响,造物者让肝脏像镜子一样,理性把自己的思想图像印在上面,并反射出可见的影像,从而对欲望部分产生威慑。[3]古代伟大的医生盖伦提出的人体生理学系统的学说:维持机体营养与生长的系统、维持生命和呼吸的系统以及感觉运动系统,这些都与柏拉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史家这样评价盖伦:“盖伦将大量目的论成分引人他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他的目的论…是受到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的启发…盖伦著作中充斥着目的论,对我们是一个提醒:宇宙的秩序和结构仍然是最核心的问题,每一位大思想家都感到不得不去讨论它。”[4]

(二)从亚里士多德到经院哲学时期的身体观

身体观发展到亚里士多德这里,认为有形之物都趋向于某个目的,虽然动力因也很重要,但是他更重视目的因。灵魂正是身体的目的因,身体总是趋向于灵魂,其各项功能也受灵魂支配。经院哲学家则认为上帝既是万物的原因也是万物的最终目的,部分经院学者对目的论解释作了一些修改:在主体用行为趋向于目的过程中加入了主观因素。这里以烧水喝茶为例,如果说“我为了喝茶而烧水”,这看起来符合目的论的因果解释,我将喝茶视作烧水的目的与原因。但是这违反了时间常识:时间在先的烧水行为就变成时间在后的喝茶行为的原因了,这不符合正常行为逻辑。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晚期经院哲学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并不是单纯的喝茶目的决定烧水行为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我作为烧水喝茶的行为主体对喝茶这一目的的认知与意愿决定并导致了烧水行为,这样一种对喝茶的认知与意愿在时间上是先于烧水行为的,那么就符合时间前后的因果解释了。但这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如果有人主张这种解释具有普遍有效性,那么所有的行为主体,无论是人还是植物、动物,都可以进行认知与意愿。走出这个困境来看这条由亚里士多德到经院哲学的发展路线,目的论的身体观由单纯的身体指向灵魂为目的,融入主體的认知与意愿,虽然没有走出目的论的范围,但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笛卡尔机械论的身体观

(一)以机械原理为基础的身体构想

笛卡尔并不认为身体的不同功能与生命活力是灵魂赋予的,而是心脏中的血液涌出,赋予了身体运动的活力,他将人的身体构造类比为钟表的构造,再加之对英国医生哈维的血液循环论的赞同,认为血液的循环就如同机械齿轮的运作一样,带动一切生命活动,将生命活动回退到一般的几何理论中。“我刚才说明的心脏运动,是由那种可以用眼睛在心脏里看到的器官结构必然引起的,是由那种可以用手指在心脏里摸到的温度必然引起的,是由那种可以凭经验认识到的血液本性必然引起的,正如时钟的运动是由钟摆和齿轮的力量、位置、形状必然引起的一样。”[5]虽然笛卡尔认为心脏中的血液流经瓣膜、静动脉、心腔等组织,但是并没用意识到血液的流动依靠的是心脏搏动,而不是心脏中的火,“我姑且假定神造了一个人的身体…只不过在他的心脏里点了一把上面说过的那种天光之火;这种火的本性,我想同那些使得湿草堆发热、使葡萄酿成新酒的火也是一样的。”[6]这明显的指出,心脏中的火不是神秘的物质,只是一种可以为人类理智认识的自然现象而已。由于当时还不知道氧化作用(直到拉瓦锡才发现),更不知道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化学反应,认为有一种“元气”的产生推动生命活动进行。

(二)人的身体的独特性

笛卡尔把人的身体视作神造的、能做出惊人动作的机器,与人类发明的由几个零件构成的机器完全无法比拟。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特意指出了两条明确的标准,用以区别某种与人类相仿的机器,即使这种机器可以丝毫不差的模仿我们的动作。首先,这些机器绝不能像我们这样使用语言,或者使用其他由语言构成的讯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7]这似乎在“中文屋”思想实验中得到更明显的解释:将一个只会英文,不会中文的人关入一个封闭的房间中,只教会他以英文的形式规则来接收、处理中文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个人看似掌握了中文的交流方式,实则不理解中文信息中的深刻含义。此时,这个在处理中文符号的人就如同一台只能表达空的、没有含义的语词符号的机器。与此不同的是人的身体,通过诸感官的联觉获得不同知觉,总是置身于一个情境中,领会情境中的意义,传达赋有含义的语词。其次,这些只会处理形式符号的机器虽然可以处理很多事情,甚至效率高于人类,但是无法做出超越指令的事情。人类独具的理性与能动性使得自身可以在不同的(即使从未涉足、听闻)场景中做出非既定的行为,而机器只能对照所处环境与既定的指令做出下一步行为。在这里,笛卡尔暗示了身体自身所具有的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法国现代哲学中有很多关于身体的论题,几乎都绕不开身体的这一能力,可见笛卡尔已经初步意识到身体的这一特点,只是尚未将其明晰化。除此之外,笛卡尔还特别强调,语言与一些身体姿势、运动行为并不完全重合,表情、手势这种本能的肢体动作不具有含义,是动物与机器都可以具备的能力,而语言本身蕴含着的世代性的意义积淀,是只有人才具备的能力。

三、笛卡尔机械论身体观的启示

(一)自然科学发展揭示其不足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揭示人类身体的奥秘,笛卡尔在机械论视域下的身体运行观点受到了质疑。首先是针对心脏中“火”的加热作用引起的血液循环观点,玛格纳生动地进行了评价:“在笛卡尔看来,心脏是一部‘热机’而不是‘液泵’。”[8]虽然笛卡尔成功的用血液循环论解释了身体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办法解释内在的一些科学原理,诸如氧化作用、细胞作用,因此,笛卡尔并不是真正在生物、科学意义上解释身体的运行原理。[9]其次,笛卡尔在身心二元论中认为“松果腺”是灵魂与身体交互的地方,這一点也被后世科学实验推翻,即“松果腺”只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器官,不是安置灵魂的地方。因此,笛卡尔以“松果腺”来解释身体与灵魂的二元对立是不合理的,但在当时,能够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假设一个中介的思路是新颖的。

(二)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虽然笛卡尔的机械论身体观受到当代科学的冲击与质疑,但依旧存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首先,笛卡尔的机械的、唯物的身体观使肉体摆脱了上帝的掌控,灵魂仅仅是理智的化身,身体也不再是作为简单的工具的消极质料,而是作为值得被深入考察的广延实体,同时也论证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并非灵魂或者自由意志,而是血液循环推动的肌肉运作。其次,笛卡尔以“松果腺”作身心二元的中介虽然经不住现代医学的推敲,但是他构建了精神与物质间的桥梁,使得他的学生勒·鲁瓦与卡巴尼斯从二元论走向唯物论得以可能,拉美特利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是机器”的理论。最后,也是其机械论最大的贡献,使得西方哲学从中世纪神学中脱身,更加关注人的主体性,强调了人类的理性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异,没有理性灵魂的人就只是一台机器。同时笛卡尔也对后世很多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梅洛-庞蒂在《行为的结构》中从生理学与心理学两个维度探讨身体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身体在实现与他人“共在”这个层面上发挥的身体意向性作用;德勒兹与伽塔利在《反俄狄浦斯》中提出“人是欲望的机器”,从而建立了精神分裂分析学。可见随着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丰富与发展,笛卡尔机械的身体观会逐渐得到修正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0.

[2]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 庞景仁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2.

[3] 柏拉图:蒂迈欧篇[M]. 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9-51.

[4] 李琍. 身体的权利——试论笛卡尔机械论身体观的哲学动机[J]. 世界哲学,2013,(06):45-46.

[5] 笛卡尔:谈谈方法[M]. 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0-41.

[6] 笛卡尔:谈谈方法[M]. 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8.

[7] 笛卡尔:谈谈方法[M]. 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5.

[8] 洛伊斯·N·玛格纳:生命科学史[M]. 李难,崔极谦,王水平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76.

[9] 张哲,舒红跃. 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理论探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5):28.

作者简介

徐可心(1998-)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人,单位: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猜你喜欢
笛卡尔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笛卡尔的那些事儿
理科式浪漫 ——心形线
极坐标系中的奇妙曲线
表白函数的故事是假的,但爱值得永远赞美
数学
笛卡尔
笛卡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