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玛等知名企业被曝光!化妆品“缺斤短两”谁来买单?

2022-03-04 21:33孙笑笑
中国化妆品 2022年2期
关键词:定量生产商合格

孙笑笑

知名企业被曝产品不合格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公告中显示,对本市化妆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的63批次产品中,经检验,3批次不合格。

其中“贝德玛舒妍多效洁肤液”和“LaboLabo焕肤毛孔细致啫喱”2批次产品均存在净含量不合格问题,且购买地点或渠道都为麦德龙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分公司。据查这两批产品标称的生产企业分别为,上海贝德玛化妆品贸易有限公司,为品牌“贝德玛”中国运营公司,以及上海嗳呵母婴用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为此记者电话联系了相关企业,但均未得到正面回应。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针对此问题邓教授表示在化妆品行业中,抽检出现净含量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并非个例。处罚力度的不足致使生产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并忽略了相关政策法规。由于违法成本较低,与企业违规所得利益相比微不足道,所以会出现“缺斤短两”的问题。

净含量不合格该如何处罚?

对于化妆品净含量不合格问题,邓勇教授表示,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已经做出相关规定。

根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比如本次检测中的“贝德玛舒妍多效洁肤液”规格型号为500mL×2瓶即适用本条规定,净含量不能低于該标准。

根据第八条,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本办法附表规定的允许短缺量。本次抽查的“LaboLabo焕肤毛孔细致啫喱”和“活肤水颜精华霜”适用本条规定,50~100g的产品允许4.5g的短缺量。

根据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责令生产者、销售者改正,可处检验批货值金额3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罚款。

企业应“斤斤计较”严防缺斤短两

面对化妆品净含量不合格问题,其生产商及相关企业首先要做出调整改进。邓勇教授表示,化妆品企业、生产商和销售者都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了解行业规范,积极实现产品合规。

此外记者还联系到一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他们提出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天气温度等客观因素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化妆品的净含量也会出现误差。遇到此类情况,邓勇教授建议生产者可以考虑完善相关技术方法,比如采用透明包装设计,或者在产品包装上表明含量刻度线,让商品的净含量一目了然。

另外,记者在一些热门社交平台发现,有不少网友提出曾在某直播间购买的化妆品有明显的“净含量不足”问题,可见化妆品缺斤短两情况在消费市场上并不少见。

对于化妆品经营管理方,也要肩负起产品质量安全合规合法的责任。在熟知并遵守行业法规的前提下,经营销售方虽然不能直接控制产品含量,也不能检验每个产品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但是可以通过选择声誉良好的供应商、不定期进行产品含量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撤下“缺斤短两”

的产品,避免因销售不足量商品而面临行政处罚。

邓勇教授提出,若经营销售方在不知晓产品缺斤短两的情况下受到罚款,比如麦德龙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分公司若有证据证明因受到生产商隐瞒或欺诈而销售不足量商品,并且自己对此没有过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品牌生产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积极应对维权。商家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属于欺诈行为。

由此可见,在化妆品监管趋于严格的大背景下,化妆品行业相关企业除了加强对《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学习和执行,企业、生产商、经营方也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法规。在此基础之上,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化妆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检验力度,增加抽样检测频率,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具体落实到化妆品市场常见问题中,对于“缺斤短两、净含量不足”等问题加强处罚措施,提高化妆品生产商、经营者的重视程度,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化妆品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定量生产商合格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
形成初步定量思维。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
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纵向垄断的博弈分析
美国新奥尔良将举办2016年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