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争做共同富裕典范
——关于加快扩大南京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情况的调研

2022-03-04 05:29周荣荣张兆同吉成林张洁
人民与权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南京市共同富裕

☉周荣荣 张兆同 吉成林 张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并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南京市十五次党代会强调“做包容友好、共同富裕的典范”。这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稳增长、提收入的新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础

1.居民富、产业兴保持同步。2020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17.95亿元,实际增长4.6%,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幅,全体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0606 元,在全国23 个GDP 超万亿城市中排名第7;居民收入结构明显优化,人均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3%和8.3%。2021年底的调研显示,999 位被调查者年收入6—12 万元的占比47.6%,28.5%的年收入在3.6—6万元,14.51%的收入在6万—9万元,收入在18—24万元及以上占比为3.5%。

同时,南京市通过扶持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使人均年收入低于9000 元的7.7 万建档立卡的农村居民100%实现脱贫,全市200 个经济薄弱村100%摘帽,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2.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按照国家统计局定义的家庭年收入10—50 万元标准测算,2020 年,南京全体居民中等收入总人数为618.80 万人,占比66.4%,比“十三五”期初增加182.16 万人、提高13.6 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较大差距,分别为76.6%、20.9%;据调研,中等收入群体的家庭按年收入15 万—55 万元标准测算:2020 年,南京市总人数为372.34万人,占全市总口数40%。

3.强化政策及产业支撑、加大各项改革力度。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民增收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形成优良发展环境。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及南京市委出台的《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等,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二是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增强新动能。推进八大主导产业链强链补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数字经济及先进制造业。2020年,南京市数字经济规模达803 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5049 亿元,占比62.9%,南京的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数字产业。三是深化各项改革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加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加大财政收支及金融支持民生力度;推出“宁科贷”新政,优化提升转贷基金服务效能,破解科技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难贵慢问题。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

二、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

1.居民收入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2020年,南京市居民收入的62%来源工资性收入,结构单一。调研显示:95.2%的被调查者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10.11%的来源于财产性收入。2020年,南京中等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3.8%,高于杭州的7.1 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比6.4%,比杭州低2.5 个百分点;表明南京中等收入群体多为工薪阶层,经营户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占比较低。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20万—30万元的比例较低,是南京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够大的重要原因。

南京居民收入的主要短板在农村,2020年,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5 万元,在长三角城市中排第14位,不仅低于省内苏州、无锡、常州等市,也低于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绍兴等市。南京市农民创业、财产增收能力亟待提高。

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8:1,有所收窄,但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按收入差距由小到大排列,在23 个GDP 超万亿城市中处于第17 位,同期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杭州的城乡收入比1.774:1、宁波为1.738:1,仍有差距。

行业薪酬水平差距较大,2020 年,南京市17 个行业平均年人均收入为11.89万元,是最低收入服务业的1.9 倍。调研显示,认同行业收入差距大,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占被调查者的71.4%,认为工资收入占GDP比重不高的占50.7%;69.3%的认为“城乡、行业、群体的收入机会不均等”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因素,52.2%的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一定程度影响社会公平。

2.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中心区域辐射能力不强,新城新区仍应做大做强,南北两端实力、基础设施水平需提升;仍存在公共优质服务水平不高、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等问题。调研显示,有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在收入再分配(国家用于建设、社保、文教等)的调控上再强化。调研显示,62.7%的被调查者认为推进教育、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医疗、教育、住房成本的问题亟待解决。

3.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企业员工薪资期望与实际支付能力存在差距,人员流失率高;就业援助对象普遍年龄大、技能低、观念落后,再就业成功率不高;新成长劳动力和大龄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低等问题较明显。推进大学生、高级人才落户南京,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仍需加强。

4.产业结构高度化仍然不足。南京市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蓝领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流动性较大。重大科创平台、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量质与广州、杭州等先进城市有差距。

南京市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独角兽企业、民营经济活力有待提升。2020年,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2.8%,与 上 海(73.1%)、北 京(83.8%)、广 州(72.5%)、杭州(68.04%)、成都(65.6%)的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有差距,导致居民收入结构单一,三产融合发展滞后。

三、争做共同富裕典范的措施建议

总体目标是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尊重多样化的自我价值实现方式,为各类主体提供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加多维的路径选择。到202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8.2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显著扩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左右、家庭年可支配20万—60万元的群体比例在40%以上。

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关键是如何把蛋糕做大。一是推进主导产业高度化。培育南京活力创新森林,扩大创新名城全球影响力。重点推进8大主导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集聚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新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重视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二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大国际性、品质化,增强“南京制造”的中高端消费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数字消费,提升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消费,支持布局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线上消费。三是做大做强南京省会城市和都市圈核心城市。加强长三角区域城市协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畅通内外循环,形成共同富裕合力。调研显示,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快新产业培育,用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

2.强化就业创业优先政策。一是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春风行动”,加大对科研人员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激励,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调研显示,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业致富,给予专业人员创造价值的机会”。二是探索人才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引进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税率,增加专项扣除项,允许科研人员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三是加快职业蓝领中等收入群体培育。加大职业技术教育财政支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扩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更多蓝领中等收入群体。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如何分好“蛋糕”,坚持“提低、扩中、调高”原则。一是优化初次收入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建立技能等级工资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待遇,实现多劳者和技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切实向一线职工和技能人才倾斜,激发人力资本潜能。鼓励企事业单位赋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切实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二次三次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社会救济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大力推进年金制度,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和差距合理;支持企业制定共同富裕计划,实现员工与企业与社会发展共赢,鼓励企业创造社会价值。运用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增信赋能等政策,建立捐赠行为支持体系,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建立回馈社会激励机制。 三是加快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改革。实行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征税,加大家庭负担相应豁免费用力度,合理降低低收入个人所得税税负,加大对高收入群体非劳动报酬的个人所得税征收。

4.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区域、行业、不同所有制间的社会保险标准相衔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围绕“七有两保障”等领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全民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5.以城乡深度融合促进均等化发展。制定实施《南京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战略。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加强对六合、高淳两区的支持,加快推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支持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和农村的倾斜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城乡区域基本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推动健全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评估体系。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南京市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刘辉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顽皮的云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