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推动战略落地实施路径及典型案例研究

2022-03-04 07:39赵峻峰刘建华左腾飞宋峥峥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储能电网能源

赵峻峰 刘建华 左腾飞 宋峥峥

(1.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3;3.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

一、前言

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当前,“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加快实施,针对全球气候恶化等情况,我国作出了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国际承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给能源电力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为把握新形势,国家电网公司2020年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2021年明确“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的发展总体布局(以下简称“‘一体四翼’发展布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交织。

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解读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概括出了该公司政治本色、行业特色和发展角色。其中,“中国特色”是根本,“国际领先”是追求,“能源互联网企业”是方向,三位一体,构成了指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航标。制定战略指标体系和明确到2025年、到2035年阶段性目标,最终公司软实力、硬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全球能源行业发展。“一体四翼”发展布局是对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的再深化、再提升和再发展。电网业务是主体,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业务、金融业务是“四翼”,“一体”与“四翼”高效协同、相互促进,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加速升级。

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国家电网公司于2021年3月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1年7月编制印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做引领者、推动者和先行者。

三、战略管理理论分析

1.产业链理论

电力产业链中上游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不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游为电网的各个环节,主要有智能输电、智能变电和智能配电。下游为终端用户用电环节,主要分为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从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对电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延伸、优化管理,以发挥电网作为能源配置平台作用,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智能互联、协调互动的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产业链

2.项目群管理理论

按照项目群管理理论,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各业务发展重点和方向,搭建项目群组织体系,构建相应的项目管理集群,以便在国网战略的指引下,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管理模式创新,进行各项目间的资源组织、整合和调配,降低整体资源投入,控制项目履约风险,起到协同效应和整体效益大于个体之和的作用,形成“1+1>2”的整体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群管理理论框架

3.标杆管理理论

围绕战略目标确定标杆管理的主要内容、目标和需求,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从重大战略项目入手,以内部对标为主,针对电网自然垄断性和行业内部趋同性,寻找国际对标、跨行业对标对象,审视自身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管理架构等,开展战略性标杆学习;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电网企业,将“同业对标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将标杆理论的思想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形成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雄安电网管理水平。

四、战略落地先进案例

1.中国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南方电网发布了《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加快建设数字电网,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能源生态系统。全力保障新能源充分消纳,推动构建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构建坚强主网架和柔性配网,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可借鉴的经验:一是以数字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数字电网,以数字流引领优化能源流、业务流;二是储能技术将规模化应用,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柔性并网和分布式新能源开放接入。

2.上海市发展战略及国网上海电力韧性城市电网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虹桥商务区等8个区域开展了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其中,长宁虹桥地区聚焦“建筑节能”,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建筑、建设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绿色交通以及创新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整体性系统性推进项目建设,把长宁虹桥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特大型城市建成区通过再开发与改造、探索发展道路的示范区。

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国网上海电力2020年提出建设具有应变力、防御力、恢复力、感知力、协调力和学习力六大特征的城市韧性电网,针对特大型城市受端电网特征构建“垮不掉”主干网,针对负荷密度大和质量要求高的区域建设“不停电”配电网,针对城市重大保电需求研究“世界会客”级别保电标准,对内提质增效,对外调动资源,以韧性电网发展建设支持能源互联网、韧性城市发展。

可借鉴的经验:一是上海在战略推进过程中遵循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工作规律,实现飞速发展;二是长宁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建筑能效监测平台,并复制推广;三是韧性电网六大特征理念能够全面、快速、准确感知电网运行态势。

3.国网浙江电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把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作为构建能源0互联网的主阵地。实施“五赋能五提升”策略,构建三大核心指标体系,依托“源网荷储”四个中心环节作为物理基础,赋能八方面业务功能,通过多元驱动、要素融合聚合,使电网获得高弹性,实现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2021年6月,在萧山发布了国内首个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行动方案,构建了“1336”建设体系,聚焦能源受端城市特征,搭建以弹性电网为核心多网融合网络平台,围绕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构建指标体系,实施落地工程,推进电力供应清洁化、终端电气化、用能高效化。

图3 萧山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思路

可借鉴的经验:一是根据各区域自身特色和优势基础,以行政区域打造实景示范,市域实施丽水全域碳中和综合示范,县域开展杭州萧山零碳,宁波泛梅山近零碳等降碳减排示范区;二是以指标体系直观呈现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发展理念和成效水平。

五、结论与实施路径建议

1.新型电力系统是国网公司战略实施的最佳实践

双碳目标驱动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最新发展,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最佳实践。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持续深化前瞻性问题研究。围绕重大技术需求,实施科技攻关行动,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通过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配置平台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关键路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2.数字化主动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载体

数字化主动电网是高弹性的电网,具有主动感知、主动响应、主动服务等显著特征,对分布式能源适应能力最强,对推进多能互补最为有利,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载体。坚持“先行示范、分步实施”原则,选取部分输变电工程、示范台区进行试点建设,结合示范项目成果,编制发布技术标准体系,以数字化赋能能源互联网发展,实现“三融合三领先”特征、六大引擎目标,全力建设数字化主动电网。从能源网架、信息支撑、价值创造三个方面逐步建成规模化国际领先的主动电网。

3.科学发展多元化储能是电网韧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储能技术是增强电网韧性调节能力有效手段。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储能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储能项目。加强“源网荷储”深度协调,探索储氢、储热以及其他储能技术研发,积极推进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打造“分布式光伏+储能”示范应用场景,推进分布式能源及储能一体化发展,开展不同应用场景储能标准制定,推动储能项目规范化安全运行,推动电网韧性调节能力提升。

4.将战略落实到日常工作是企业承接战略目标的有效模式

战略制定和实施相互依存、联系紧密,领导力是战略与实施间最重要的催化剂,项目管理者应将流程、工具、知识、技能和组织架构的跨职能部门高度结合,将战略落实到日常工作。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统筹兼顾“创建一流”和“补齐短板”“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统一规范”和“因地制宜”“系统协同”和“专业管理”等原则,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电网管理优化提升,实现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5.建立执行评估体系是推动企业战略落地的有效手段

建立集关键指标监测、分析、评价管理于一体的战略监控体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估程序与评估方法,开发和创新评估工具,根据建设任务要点,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战略落地评估步骤,对于预期成效与价值进行准确研判。建立督导考核长效机制,将建设任务清单以及战略落地指标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各专业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准,分层级分专业对战略落地建设任务进行全过程督导检查。

猜你喜欢
储能电网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穿越电网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家庭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前景
储能国际峰会2014成功落幕——全球储能产业稳步发展,中国储能市场机遇显现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