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行思
——邓志刚藏石欣赏

2022-03-06 07:24孙永凤
宝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赏石观赏石奇石

改革开放后,北京作为赏石文化复兴的重要阵地,在赏石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重要产地的观赏石精品也在这时纷纷涌向北京。作为地道的北京人,邓志刚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20 世纪90 年代初,邓志刚在友人的带动下开始介入观赏石收藏,成为北京赏石界较早期的重要赏石家之一。自此,他在石市摸爬滚打30 余年,可谓阅历丰富,且深有感触。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邓志刚走进这段时光。

孙永凤:作为北京赏石文化复兴和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是什么吸引您投身观赏石收藏的?

邓志刚: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北京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的文化和艺术人士来到北京。北京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殿堂,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在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其中就包括观赏石。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被红水河的观赏石迷住了。起初,我只是到赏石馆、摊位转,遇到有意思的石头就买下来。但是在看石头的过程中,我也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友那里学到了很多赏石文化的知识。随着不断地学习积累,我的收藏品位逐渐提高,收藏了不少精品。这时,我萌生了开设自己的赏石馆的想法,并在1995 年将这一想法落地。最早是在弘燕奇石城,后来和我哥在小武基奇石城开了第二个石馆。之后的十五六年,又先后在垡头桥西、王四营、高碑店民俗园、十里河奇石城等地开馆,广交全国石友。

题名:【官印】 石种:彩陶石 规格:26cm×20cm×20cm 收藏:邓志刚

孙永凤:在您的收藏中,我们发现:石种以摩尔石、来宾石等红水河石种为主,创作主题则多带有“山形”“儒释道”“如意”等传统元素。

邓志刚:是的。因为在我看来传统赏石也好,现代赏石也好,不是以石种为划分依据的。赏石艺术创作应是创作者的一种自我表达,是个人的内在性、情感性的东西与观赏石的有机融合。而我们既处于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中,又处于新时代的浪潮之中,所以我们的赏石文化创作就既要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新石种、新题材,展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更坦白地说,我认为:赏石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停滞在对石种的选择上,或是徘徊在某一类的艺术风格的假象之中,我们要更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创作者内心的表达,我们要展现观赏石艺术作品的艺术的多样性和创作的多元化。我们要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怀寓于其中。

题名:【龙钮玉玺】 石种:运江石 规格:30cm×23cm×10cm 收藏:邓志刚

以我为例,因为自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在接触石头后,我的赏石艺术创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更为偏爱传统题材。尤其是山形石,那是我的最爱。因为我觉得山形石是自然景象中三维空间艺术的最好载体。我们的先贤早有“仁者爱山”的说法,玩赏山形石寄托着我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敬仰,是我们亲近自然的方式。而儒释道、如意等题材的观赏石作品,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沃土的滋养,契合我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维。

孙永凤:您常说观赏石可以带给人们治愈力。在您认知中的观赏石给人们的治愈力具体是指什么?这种治愈力又是如何形成和体现的呢?

邓志刚:赏石文化由来已久,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赏石文化的影子。可以说,赏石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脚步而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进步的。而赏石文化之所以得到迅猛发展,备受推崇,并被称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它拥有神奇的“治愈力”——直指人心,证悟本性,滋养灵魂。赏石的最高境界就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石为师、为友,观察自然、学习自然、领悟人生真谛。

猜你喜欢
赏石观赏石奇石
奇石共欣赏,雅石相与识——黄岩博物馆馆藏奇石赏鉴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中国观赏石协会2017年大事记
赏石拍卖新观察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奇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