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一体化初中排球大单元设计与实施

2022-03-07 00:02孙卫华刘萌许梅
体育教学 2022年2期

孙卫华 刘萌 许梅

摘  要:排球是三大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但是由于排球技术要求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低级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缺少兴趣的问题突出。本文试图利用“学练赛”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有效提高排球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练赛;初中排球;大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14-02

一、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排球项目教学特点

(一)运动能力

排球是一项通过集体配合取胜的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参与者需要互相协作、默契配合才能赢得比赛胜利,排球运动具有全面性、对抗性、集体性、趣味性特点,适合在初中学段开展教学。经常参与有一定强度的排球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反应能力、空间感、爆发力、平衡能力和动作预判能力,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行为

排球运动的场地设备比较简单,室内、室外、木板地、沙地草地、雪地上等都可以作球场;排球的运动形式多样,既可以用正式排球,也可以用软式排球、氣排球、小排球等,既可以隔网对抗又可以围成圆圈一起练习;排球运动的人员数量、性别、年龄不限,可以是家庭成员娱乐,可以是年轻人对抗,也可以是男女混合一起活动;排球比赛规则易掌握、好变通,运动量可大可小,不会出现激烈的身体接触对抗,是非常好的日常锻炼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很好的价值和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排球是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多人分工和合作才能完成攻防,所以对于情绪调控和社会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三)体育品德

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精神,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与团结拼搏的精神。因此对于中国青少年来说,排球运动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抓手。在排球学练中弘扬女排精神,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正是排球独特的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落地点。

二、排球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经调查,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比赛环节,而八年级的女生越来越向往6人制隔网的标准比赛体验。因此,本单元的设计将围绕6人制比赛展开设计。

大单元设计前我们首先对排球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梳理(图1)。

既然确定排球教学是以比赛为中心,按照课标要求,本研究围绕单元设计内容中“展示与比赛”活动整体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单元的六个内容,即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规则与裁判、观赛与评价和之前确定的展示与比赛这个中心将排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做了整体梳理。中心位置的展示与比赛中分五个主要的比赛活动内容,包括排球游戏、单个技术比赛、组合技术比赛、9或12人制比赛以及6人制比赛,选择什么样的比赛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确定大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设计基于北京中学八年级女生,学校一直坚持“无体育不北中”的理念,每天一节体育课,学生善于思考、爱运动,各项身体素质较好。同时学校提倡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学生表现活泼、开朗、善于钻研,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非常喜欢排球项目,态度端正。前期调研了解发现,学生对排球规则的了解还不够,战术意识还未形成,但是非常渴望6人制比赛。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以排球传垫球为主的隔网6v6比赛体验。

确定单元主题之后将整个单元设计按照明暗两条线索进行推进(图2)。明线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战术运用,兼顾发展学生体能。暗线内容则根据北京中学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战术、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体育品德为主。明暗两条线索的学习内容都将在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中呈现(运动项目完整体验包括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观赛与评价),所以在单元中设计了赛季课(巾帼杯小赛季),以更好地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学练赛”一体化排球教学设计实施要点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学生学练兴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教会教好学生排球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课堂教学中的“赛”是对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一种检验,是增强学生体悟体育运动快乐的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比赛贯穿整个基本部分,先练后赛,边练边赛,增加学生的学练兴趣。要不断创新赛的形式,个人赛、小组赛、挑战赛、擂台赛等,可以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改变原有的规则,让比赛更加有趣味。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学练带来的乐趣,才能促使学生更加自觉、积极地进行排球学练,帮助学生掌握排球运动技能并且体验排球运动乐趣,最终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二)创设开放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排球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具和教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引入新颖的器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使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较为融洽的人文环境,可以借助网络媒介,定期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分享有利于学生排球水平提升的视频或文字资料。要善用小组和团队优化排球教学环境,由于规则限制,排球个人技术的表现不如足球、篮球队员明显,但在排球比赛的集体配合中个人技术的作用更加重要,个人技术通过集体战术的合理组合,在集体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下才能得到准确运用和充分发挥,因此小组和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开放学习环境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给小组和团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团队自我成长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评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练的有效进行。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构建出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学习前后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要加强课堂即时评价。即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改正动作技术,反馈动作信息等。即时评价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即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促进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

(四)加强作业设计,推进家校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加强对单元作业的设计,将单元作业与单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如在排球单元教学中,可将一些展示女排精神的纪录片和精彩比赛视频布置成单元作业,并且完成一篇相关的女排精神学习体会,促进学生对女排精神的了解。再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与家长一起传垫球的练习任务,如条件允许可拍摄视频留念,促进家校融合,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健康行为。

四、结束语

排球课堂教学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练习、比赛的过程,更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本文所倡导的“学练赛”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将排球技能学习与比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习的各环节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2).

[2]张庆新,陈雁飞,黄春秀.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实战能力进阶导向下重构中小学排球教学内容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中小学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实证研究”(2020TY013112ZB)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