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2022-03-07 06:4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绸哨所雪山

1951年,《人民日报》刊发了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在血与火交织的松骨峰、冰雪掩盖的防空洞,结识了英勇赤诚的志愿军战士。

2021年,喀喇昆仑、河南灾区、内蒙满洲里……我们在一个个或遥远或邻近的地方、一个个或偏僻或繁华的角落,再次遇见这些“最可爱的人”。

阅读训练一

望北哨所

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望北”这个名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两个字。信中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虽然凄凉了一些,却是那么有韵致。

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这样。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

他也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她在梦中醒来,心就像荡秋千,高低视线,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她知道,自己做的不是梦,只是还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场景而已。她从小就对军人职业充满敬仰,青春、热血、英雄这些令她心动的字眼,一直和军人密切相关。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联系断断续续,他们的爱情便如梦如幻。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但她心中的诗意一直澎湃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她对望北充满了神秘的渴望,甚至整个西藏都对她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约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多么惬意和丰富的旅行呀!

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坐上了兵站的长途运输车。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一片又一片,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盘绕,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到了雪山之巅就到了望北哨所。可雪山似乎成了恒定的目标,车开了好久,似乎离雪山还是那个距离。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似乎山上刚下过雪,车队又行驶了一段路,终于被大雪阻断了。眼前没了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在车里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

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房子,遥远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石头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们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

她忽然想起了她的腰带,这是“本命年”买的腰带,红绸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亲回家时她买的,每人一条。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挥舞红绸带的人,一定就是他了。两人隔着雪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就那么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

那一次,她无功而返,尽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给他写了很多信,却没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们的信都在邮路上。

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却如期而至。他在巡逻路上……

再次来到哨所时,她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哨所山后,生长着一棵松树,唯一的一棵松树。他就葬在那棵树下。她来了,他却失约了……

她把那条红绸带系在那棵唯一的松树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望北哨所时,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那点红,越来越醒目。

(作者石钟山,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5月7日,有删改)

思考

1.“信件”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護好英雄精神。我们的英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我们继续奋斗。和平年代,远离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作者王飞,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思考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我们继续奋斗”的观点;

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红绸哨所雪山
石榴花
把“连环画”变成“录像片”
征服雪山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沙呷阿依:《五彩云霞》
把“连环画”变成“录像片”
夫妻哨
爬雪山